王龙宗 曾滨 周婉迎
中医认为脾胃具有表里之能,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为人体升降的重要枢纽。脾胃病属于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脾脏若出现异常,则胃无法独行津液;胃若出现异常则脾脏无所禀受,故而脾胃病多同时发作,脾病多兼胃证,而胃病可见脾证。临床在进行治疗时需要分清主次,有所侧重[1-2]。针对脾虚患者需重点补脾,由于胃滞而导致脾虚者需要重点治疗胃病,胃滞得除则脾气得以恢复[3-4]。脾胃病根源为升降失调,临床在脾胃病治疗中应用升降理论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升即为升清阳之气,降即为降浊阴之气,升降不但是气血、阴阳矛盾运行的基础,同时也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5-6]。本研究选取晋江市中医院2021年8月—2022年8月脾胃病患者96例,分析临床在脾胃病治疗中应用中医升降理论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此次研究对象为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晋江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脾胃病患者,依照患者就诊顺序编号后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26~77岁,平均(48.17±5.09)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4.24±0.21)年;疾病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11例,慢性结肠炎14例,慢性胃炎14例,其他9例。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5~79岁,平均(48.31±5.14)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4.19±0.23)年;疾病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12例,慢性结肠炎13例,慢性胃炎15例,其他8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本次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符合《脾胃病辩证》[7]中脾胃病诊断指南,主症包括食后腹胀、纳差少食、乏力体倦、大便异常、舌苔白薄、脉细弱等;次症包括肠鸣脘闷、腹痛、口淡、面色萎黄、恶心呕吐、气短无力、消瘦、浮肿等。(2)患者对本研究知情且能够配合研究中涉及的各项检测。(3)意识、精神以及理解、沟通能力均正常。(4)年龄18~80岁。
排除标准:(1)由于心理因素或者精神因素等引发的脾胃疾病者。(2)合并肝脏、肾脏、心脏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3)有严重药物过敏史者。(4)对本次研究中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5)有酒精成瘾症、药物滥用史者。(6)处于备孕期或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7)拒不配合完成研究者或者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导致研究中断者。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西医对症治疗,餐前口服10 mg多潘立酮(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10003,规格:10 mg×30片),3次/d;餐前口服20 mg奥美拉肠溶胶囊(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053,规格:10 mg×7片),2次/d;餐后1~2 h嚼服0.5 g达喜(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3410,规格:20片/盒),3次/d,7 d为1个 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治疗并以中医升降理论为指导。脾虚患者所用组方如下:黄芪20 g、党参20 g、苍术20 g、茯苓15 g、白术15 g、升麻12 g、柴胡12 g、陈皮10 g、半夏10 g、香附10 g、木香10 g、干姜6 g、炙甘草6 g。胃滞患者所用组方如下:麦芽30 g、神曲30 g、山楂20 g、谷芽20 g、莱菔子20 g、木香20 g、乌药18 g、枳实15 g、沉香12 g、枳壳12 g、槟榔10 g,大黄10 g、代赭石10 g、旋覆花10 g、丁香10 g、柿蒂6 g。根据患者实际临床表现辩证用药,每日煎药1付,早晚各服用1次,7 d为1个疗程,总计用药4个疗程。
(1)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治愈:临床症状(腹胀、腹痛、肠鸣、大便异常等)均消失,电子胃镜及电子结肠镜检查(镜检)结果显示患者病变消失或者病变范围显著缩小(缩小幅度>90%);显效:患者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镜检显示患者病变范围显著缩小(缩小幅度>60%~≤90%);有效:患者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减轻,镜检显示患者病变范围缩小(缩小幅度>50%~≤60%);无效:临床症状加重或者无明显变化。临床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包括食后腹胀、纳差少食、乏力体倦、大便异常、舌苔白薄、脉细弱等。根据症状轻重赋分,严重:3分;比较严重:2分;轻微:1分;无症状:0分。
(3)对比患者接受治疗后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观察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各项检测指标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
(4)对比胃泌素与过氧化指标改善情况,其中过氧化指标包括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检测方法如下: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并离心,取血清后通过放射免疫法进行胃泌素水平检测,通过硫代巴比妥酸法进行MDA检测,通过比色法进行SOD检测。
以SPSS 23.0软件处理和分析文中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组间对比[例(%)]
治疗前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项目中医证候积分显著更低(P<0.05)。见表2。
表2 (续)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效果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效果对比(分,±s)
治疗前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6、TNF-α、hs-CRP等各项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改善效果对比(±s)
表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改善效果对比(±s)
治疗前患者胃泌素、MDA与SOD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泌素及SOD水平均更高,MDA水平均更低,两组胃泌素、MDA与SO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前后患者胃泌素与过氧化指标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前后患者胃泌素与过氧化指标水平比较(±s)
机体生理活动以气机升降为基本形式,而气机升降枢纽为脾胃。物质代谢过程涉及各个脏器,但是脾胃升降能够对全局产生牵动作用。脾胃升降可影响心肾相交、肺气宣肃、胆气下降与肝气升发等,脾胃居中,为上升下降之枢纽。从生理上看,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乃水谷生化之源,脾胃在食物消化、吸收以及能量传输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脾胃强健方能够保证水谷气盛开。
脾气主升即为脾运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升清,胃气主降即胃能够协诸腑浊气下降。脾升胃降相辅相成,在食物消化、吸收以及输布等各个过程共同作用[8]。脾胃升降相互影响,燥湿相济,确保胃肠动力保持正常,确保水谷在机体内能够被正常消化和吸收,一旦出现生理功能失调现象,可造成脾胃气机升降失司,造成气机逆乱[9]。脾升乃胃降之前提,胃降为脾升之保证,清气正常上升方能够确保浊气下降;反之,浊气下降可促进清气上升[10-11]。脾胃不升可导致水谷精微无法运化,患者可表现出腹泻、腹胀及痞满等症状[12]。脾气下降可导致中气下降并表现出内脏下垂等症状[13]。胃气不降造成糟粕无法传递,容易诱发便秘与腹胀等表现,胃气不降则容易诱发呕吐、呃逆等症状。故而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乃脾胃病的根源,与多种脾胃疾病存在密切关联[14]。
本研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辨证治疗,脾虚患者所用组方中苍术为君药,可散寒祛风、健脾燥湿,黄芪、党参、茯苓、白术、升麻,柴胡、半夏、香附为臣药,具有止痛、舒气等功效,可助力君药提升脾气,陈皮、木香及干姜为佐药,具有燥脾湿以及散寒、祛风等功效,炙甘草为使药,能够对诸药进行调和。诸药联用能够促进脾气上升,具有健脾理肺、化痰燥湿等功效。胃滞患者所用组方中神曲及麦芽为君药,能够消胃和食,在消化不良、饮食积滞等病症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山楂、谷芽、莱菔子、木香、沉香、乌药、枳实及枳壳为臣药,可开胃、豁痰、散风、祛湿,能够助力君药使胃滞得到进一步改善;槟榔、大黄、代赭石、旋覆花为佐药,可疏通气机、化痰、燥湿、消满;丁香及柿蒂为使药,可降胃气,止呃降逆,作用效果确切[10]。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食后腹胀、纳差少食、乏力体倦、大便异常、舌苔白薄、脉细弱等各项目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胃泌素及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泌素能够对消化器官生理平衡发挥调节作用,同时还能够维持肠胃功能。SOD能够使自由基得到有效清除,水平越高则表明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越强。MAD与过氧化肾损伤存在关联,与邪气相似,可导致细胞受损。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脾胃病治疗中应用升降理论对于改善胃肠功能水平,减少细胞损伤等能够发挥积极作用,能够取得理想的扶正祛邪以及健脾补气的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病情及减轻其不适感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中体现了《消化不良中医诊疗共识意见》的临床参考或执行标准。
综上所述,将升降理论应用于脾胃病治疗中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对于加快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能够发挥非积极的作用,还能够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并调节和改善胃泌素等,有利于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改善,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