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二十大报告中的“共同富裕”
——社科专家热议党的二十大精神(下)

2022-02-17 02:37
浙江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公共服务数字化

查志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共同富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明确了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中国特色共同富裕先行,与中国式现代化命题密切相关,体现了浙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探路和生动实践。

从空间视角看,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水平体现着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应以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为抓手,创新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新路径,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将农民增收置于重中之重,在有效衔接巩固精准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基础上,加快城乡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尤其是加快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乡村集成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政策体系,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探索绿色富民惠民的机制和路径。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迭代升级。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塑造引领未来的新增长极。以四大都市区为依托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网络型城市群结构,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深入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实事求是应对地区差异,念好新时代“山海经”,“一县一策”推动山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避免发展中的“木桶效应”。

努力实现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标准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并更加普遍均等地惠及外来人口,使民众有机会共享发展成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托教育公平筑牢共同富裕根基,并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防止贫富差距代际传递。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以政府主导或购买方式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并强化政府监督和兜底。

基于数字赋能提供更为精准的社会保障。数字赋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精准配送医疗康复、就业指导、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心理辅导等长效定向跟踪式救助服务。加强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确保脱贫不返贫,防止发生新贫困。为相关群体稳固收入和顺利转岗提供培训和保障,防止低技能群体“掉队”。高度关注经济增速放缓和疫情影响下部分人群的分配失衡感和贫富差距扩大感,防范因此导致的社会矛盾。

以数字化改革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强劲动力

陈畴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数字化改革是浙江新时代新征程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也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两个先行”的强劲动力。要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加快探索创新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形成与数字变革时代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为加快推进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本质要求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示范样板。

以数字化改革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以激发经济活力创新力竞争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要以数字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适应数字化生产力发展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解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等制约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制度政策障碍,为社会、市场、经济增添新动能、创造新价值。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数字化、数字普惠化协同发展,不断优化数字科技创新体系、市场主体培育体系、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和政策集成保障体系。

以数字化改革催生缩小“三大差距”的新思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在高水平起点上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先行的关键任务。要通过数字化改革探索建立城乡要素资源充分流通和深度融合的机制,积极引进和吸引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入乡村,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集成建设区域帮促数字化系统,建设新型帮共体,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便利共享、要素市场开放互认,提供区域高水平协调发展的有效支撑。优化数字经济创业就业环境,加快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推动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和低收入群体持续较快增收。

以数字化改革开辟推动公共服务优质共享的新路径。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改革以民生需求的应用场景为导向,为探索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提供有效路径。要通过数字化改革,推动缩小区域、城乡、群体之间优质公共服务的差距,消除制度性因素而导致的共享障碍。在数字化场景下打造新型教育共同体、医共体、帮共体、社会治理共同体等载体,以“城市大脑+未来社区”“健康大脑+智慧医疗”等为支撑,在更广范围实现优质共享。加强普惠性、高品质公共服务网络覆盖,提升不同类型公民利用数字化途径获得优质公共服务的便利性。

以数字化改革打造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新载体。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从物质需求更多地转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提高人的文明程度,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持久动力。要以数字化改革推进文化领域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改革,打造面向未来发展的数字文化生态体系。创新理论引领、舆论引导、文化惠民、文旅融合、文明培育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大力推进新闻、出版、文艺以及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空间数字化建设,打造共享、便捷、融合的文化数智场馆等新载体。

以实体经济支撑共同富裕

兰建平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明确要求把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从传统资源小省实现向经济大省跨越的代表省份,浙江是中国特色社会制度优越性典型代表。作为民营经济大省、外向型经济强省、数字经济领先省,浙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实体经济的振兴发展史。无工不富,是引领浙江总结改革开放40多年来许多宝贵经验的“第一条”。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农村基础上的工业化,到块状经济、产业集群,到努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再到打造十大产业链、着力构建415现代产业体系,浙江的“富”,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富”,富得有创造、富得有内容,而不仅仅是富得有存款、富得有钞票。可以说,浙江的“富”,就是体现在实实在在的财富创造上,体现在明明白白的制造业增加值上。这种“富”,才是浙江最大的底气。

浙江的“富”,不仅仅体现在每一个老百姓收入的增加上,更体现在城乡、区域、收入三大差距的缩小上。2021年浙江的人均GDP为11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连续21年和37年全国各省区第一名,浙江全省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差仅为1.94万元,是全国差距最小的省份。可以说,浙江的“富”,是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率与公平”有机统一典型代表省份。也正基于此,在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中央确定浙江为全国唯一的共同富裕示范区。

在G20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命题,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发展战略;2022年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又提出了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的浙江,比较好实现了从两化融合到数字经济的蝶变,让产业创新充满了数字化的气息,让实体经济发展插上了数字化翅膀,为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指明了方向,找到了正确路径。

在数字化时代,始终坚持产业为本、实业为基的基本理念,以高质量的制造业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支撑浙江共同富裕,是浙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基于共同富裕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优化

何文炯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基础上的差别富裕,而基本公共服务则是“普遍富裕”的“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自2008年浙江率先全国提出《浙江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以来,浙江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浙江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又有许多新的举措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今后,要按照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制度的反贫困功能。一是稳步提高城乡老年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使之能够有效担当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之责。二是逐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增强医疗保障体系对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的保障能力。三是在明确基本医药服务范围和相关规则的基础上,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由基金责任封顶制向个人责任封顶制转变。

控制和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待遇的群体差距。一是制定并实施缩小老年农民与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差距的计划。二是制定并实施缩小农民与职工之间基本医疗保障待遇差距的计划。三是积极探索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朝着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民统一的方向发展。

全面提高儿童福利水平。一是全面落实生育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加快建立面向全体城乡居民的生育津贴制度。二是在继续做好特殊困难儿童帮扶的同时,加快建立普惠型的儿童津贴制度。三是加快发展婴幼儿托育事业,鼓励支持用人单位开办托育设施,发展社会化托育服务。

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一是将就业公共服务由城镇户籍劳动者扩展到全体劳动者,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有效的就业帮扶,增强其适应现代农业或转而进入二、三产业就业的能力。二是加强劳动关系协调,建立劳动者薪酬合理增长机制,健全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有效落实同工同酬同保障同福利的原则,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三是改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工教育补助机制,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劳动力转移需要。

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尤其是农村的养老服务。二是优化养老机构布局,增加护理型床位,逐步改革公办养老机构服务价格管理制度。三是普遍实施困难家庭失能老人照护服务补助制度,稳步推进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四是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推进无障碍建设,加大居家和环境适老化改造力度。五是积极探索适合国情与文化的临终关怀机制,推广安宁疗护。

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一是创新职工社会保险参保、筹资和待遇支付设计,使之能够适用于各类劳动者。二是逐步降低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的户籍关联度,使非户籍常住人口能够享受居住地的基本公共服务。三是加快建立适用于正规、非正规就业者和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统一的职业伤害保障制度。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须从丰富设施种类着手

蓝蔚青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就要根据人民群众提高生活品质的要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进一步丰富公共设施的种类,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城乡结构的变化和人口流动的趋势优化布局、规模和功能,提高设施利用率,避免重复建设和闲置浪费。同时通过未来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完善邻里公共设施网络和节点,拓展和美化公共空间,鼓励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吸引零售服务企业入驻,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城市、区县、街镇、社区四级平台联动,终端遍及家庭和居民,双向互动,既便捷又有温度的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网络,服务面向全体常住人口乃至注册流动人口,普遍实行市民化待遇,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目标体系、指标体系和评价考核体系,畅通公共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共享宜居幸福家园。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全面建设现代化的进程相协调,确定积极可行的阶段目标,量力而行,久久为功。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绩于民,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分析群众需求,区分轻重缓急,计成本讲效益求持续。要避免政府对公共服务的过度包揽,如果吊高期望后无法兑现,精心打造的“盆景”无力扩展为“风景”,建立的设施没有可持续的运维投入,短期的“获得感”也会变为长期的“失落感”。要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通过竞争有效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全面提高服务供给的方便可及水平。不仅要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而且要作为依靠对象,建立公共服务的全社会参与机制,搭建参与平台,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提倡相互服务,共建共享美好生活,使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尽其才、人人有服务他人的成就感成为共同富裕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把困难群体作为重点帮扶对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创业创新失败者、最低收入阶层、遭遇各种重大不幸冲击以至于难以维持正常生活的家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都能过上殷实而有尊严的生活,这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大幅减轻困难家庭在住房、教育、育幼、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支出负担,为防止因病致贫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要保证低收入和贫困家庭的子女从生命周期开始阶段就具备良好的营养水平和认知能力,为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以均衡、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促进人们的起点平等,缩小个体素质之间的差距,有助于避免贫富差距的代际转移和阶层固化,对共同富裕更具长远意义。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公共服务数字化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公共服务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公共服务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