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亚辉
初见王照亮,皮肤黝黑,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给人以文质彬彬、略显安静的感觉,殊不知,这个年轻的80后已在地质战线上奋斗了14个年头。王照亮是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一院煤炭地质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工作14 年来,他凭着敢打硬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攻克了许多难关,逐步成长为河南地质系统优秀青年代表,并多次被评为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十大杰出青年”“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008 年,王照亮从河南理工大学毕业后,考入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一队(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一院的前身),成了一名“地质郎”。
刚入职,现实就给他重重的一拳。书本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中的地质工作有很大的差距。但是,不服输的他没有抱怨,而是主动申请到项目一线,一边向老师傅请教,一边翻书查阅资料。白天,在野外开展地质调查;晚上,加班整理报告,一直到深夜。
通过日复一日的学习、梳理总结、工作实践,仅仅半年时间,王照亮就系统掌握了地质调查的各类规范要领、工作流程,野外地质编录、地质图件绘制、抽水操作也变得得心应手。
凭着对地质工作的热爱和做事不服输的态度,工作一年多后,王照亮从实习生、技术员成长为项目主编、水文组组长,先后主持和参与了禹州煤田葡萄寺煤勘探等30 余个地质勘查项目,并有多个地质报告获得“优秀”等级,获得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10 余项。
2016 年2月,因工作突出王照亮被提拔为煤炭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并于两年后担任所长。“职务的转换意味着责任的转换,成了‘大管家’,必须担重任。”他暗暗勉励自己。
2017年5月4日,煤田一队与汝州市地矿局共建的汝州矿产资源环境调查研究院正式挂牌运行。依托此平台,他带领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服务汝州市矿产资源勘查、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汝州市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普查)评价项目是2021 年度中央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补助资金项目,由王照亮团队负责实施。2021年12 月项目启动以来,他们克服疫情影响,加班加点赶工,通过遥感解译、无人机三维建模等技术,高质量完成了6个街道和15 个乡(镇)1573 平方千米区域的专项地质灾害调查、典型地质灾害点勘查等野外工作,并于2022 年7月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
像这样的重点项目,王照亮团队还承担完成了很多。2017 年至今,他还在汝州市谋划实施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等各类项目95 个,合同额达1.56 亿元。
因为王照亮是所在党支部的书记,大家也称呼他“王书记”。
2017 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启动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王照亮所在的党支部被选为试点。“党建工作按照规定动作做就行了,抓经济发展才是头等大事。”还没开始,就有人打起了退堂鼓。可是,一向敢创新的王照亮却坚定地说:“应付的工作态度要不得,凡事都要讲认真……”
基于此,他对所有党员、干部职工基本情况进行再次梳理,对大家的工作态度、成效进行分析,意识到“平均分配”观念必须要打破。为此,他提出了“党员积分制管理”制度,将党员积分与民主评议、评优评先、奖励性绩效、岗位系数挂钩,让积分真正发挥作用。同时,他又提出党员“传阅册”工作法。“传阅册”由党员干部轮流保管一周,其间,详细记录个人理论学习和思想动态、身边先进人物事迹、对党建及业务工作的意见建议等,迅速形成“部门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工作环境。
这些制度实施后,全所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工资收入明显增加,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成为省直机关标准化党支部建设的“样板工程”,他所在的党支部先后获得“省直机关2017—2018 年度先进党支部”“省直机关2020 年度创建模范机关先进党支部”等,他个人也被授予“省直机关2019—2020 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天道酬勤,14 年来,王照亮获得几十项厅局级荣誉,用自己的奋斗照亮了最美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