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晋凯
(山西泽州天泰和瑞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 晋城市 048021)
由于我国煤炭开采行业发展时间较发达国家短,故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工作开展水平稍显不足。由于国情不同,矿山地质条件、自然条件不同,不能完全参照国外的煤矿安全管理办法开展工作,寻求一条适合我国煤矿行业发展的管理方式成为煤炭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剖析当前我国煤矿发生事故的原因,提出了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几点对策。
直接原因为导致事故发生最直接的原因。对煤矿企业而言,安全事故直接原因可分为不安全行为、生产技术条件、自然条件等方面。
(1)不安全行为方面。本文搜集了近几年来某地煤矿所发生的较大安全事故的资料。现列举如下:①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工人违章使用吸烟点火器具导致瓦斯起火爆炸;②煤矿顶板事故,原因:未按作业规程规定强制放顶;③某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企业擅自非法启用已关闭矿井;④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原因:违规使用无煤矿安全标志柴油机,导致柴油燃烧不充分;⑤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支护不及时,煤体出现较大倾角,导致松软煤体发生脱落;⑥顶板事故,原因:工作人员未按照规程规定开展支护工作,导致作业区域顶板层直接冒落;⑦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掘进煤层时,在危险煤层内,任用无放炮资质的人员放炮;⑧硫化氢中毒:掘进工违规操作钻杆,导致硫化氢中毒,且未随身携带自救器;⑨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违规应用风镐作业,未采用煤层掘进安全措施,非法开采煤层。通过上述不安全行为汇总分析可以发现,只要企业加强安全资金投入、工作人员强化自身安全意识、工作时携带安全防护设备,大部分的煤矿安全事故均可以预先防范。当客观的不安全状态与主观的不安全行为同时发生时,即为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生产技术条件方面。部分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未能引入机械化开采设备,而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人工、炮采挖掘等开采效率极低的采煤方式;少数企业对先进生产技术一无所知,只了解到前期投入成本过高,不了解生产过程中经济效益及安全效益的关系,在安全理念与安全设备配备方面均未进行更新,导致了矿井开采技术的提升进程受到了阻碍;从工作人员的开采技术水平来看,技术更新的趋势与煤矿员工的操作能力、安全认识未能及时提升有关;此外,若在应用先进设备时仍然发生了采矿事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对设备升级改造的积极性。
(3)自然条件方面。某矿区属于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原始煤层间存在着煤层间距小、透气性低、原始瓦斯含量大等问题。同时该地区不同位置地质条件及煤层赋存条件不相同,也影响开采难度水平,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地质情况将发生一定改变,可能影响矿井内部地质情况的稳定。
间接原因需要通过直接原因推导而出,针对煤矿企业而言,间接事故原因主要为企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及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不足等。
(1)煤矿企业人员综合素养方面。当前存在着煤矿企业安全人才准入门槛低的问题,大量低素质人才的进入、工作人员的高度流动性均导致了留不住人现象的产生。低待遇、高强度工作为煤矿企业人员不乐于主动提升自身技术素养的关键因素。部分煤矿企业为了节省人力资源投入,甚至招聘无任何安全工作经验的农民工,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工作时矿工对煤矿周围潜在的危险及工作环境认识不足,在灾害发生前期缺乏灵敏的危险辨识能力,导致错失发现安全隐患的时机,一旦发生事故,也难以有效应对。
(2)煤矿企业安全投入方面。经实地调研发现,部分煤矿在提取安全管理费用时,存在着不按照规定标准记提、以当月原煤实际产量作为安全原始费用的计提依据,更有甚者甚至随着意愿计提。此外,部分煤矿安全费用的应用科学度不高,例如有的煤矿对安全管理费用进行资金切块应用,部分用于设施配套、部分上交上级主管部门使用,仅有少部分费用被投入到矿井安全的保障当中。甚至有的煤矿存在着“开源节流”,将节省的安全费用作为企业的积累成本,可谓目光短浅。
(1)煤矿安全管理机制尚未完善。虽然我国强制煤矿企业建立安全管理部门,但大部分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方向不明,未能明确不同时期的管理内容与工作内容,导致管理过程中权责重叠,不同部门相互逃避责任,进一步降低了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质效水平。
(2)煤矿安全管理技术稍显落后。虽然我国属于煤炭资源大国,但由于煤矿开采行业的发展历程较短,生产技术发展水平较工业大国稍显落后。技术落后与煤炭需求量提升间的矛盾,导致管理者在保证煤矿产量的同时难以保证生产安全。但从另一视角看,煤炭工业的发展进程,仍然受到安全技术水平不足的制约,两者应处于协调发展状态才能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3)煤矿安全管理观念稍显落后。事前预防工作程度不足,我国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的观念仍局限于事后控制,而忽视了事前控制这一问题。因此,在发生事故后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此外,部分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尚未完全贯彻煤矿生产安全操作规程,对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投入较少,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水平不足,表现为重生产、轻安全。
(4)煤矿安全专业人才配备不足。煤矿开采工作环境恶劣,具备较高的危险系数水平。在低待遇、恶劣环境及高危险程度的影响下,当前煤矿企业严重缺乏煤矿管理人才,配备的安全管理人员水平不足,导致了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难以及时治理。
第一,要同时重视安全管理培训、安全装备及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若安全管理培训开展不到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难以得到提升,将大大提升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故需重视安全管理培训工作;若工作过程中安全装备配备不合理,即使工作人员有着一定的安全意识水平,也将难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故需重视生产过程中安全装备的投入水平;若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未能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那么企业引入的安全技术措施也将难以落实到生产中,这也是影响矿井生产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需将安全管理培训、安全装备及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以提升安全管理的质量水平。
第二,需秉持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若在一项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经济效益与安全问题之间的权衡,需将安全问题放在问题考虑的第一位。以此思路出发,在企业对工作人员各项工作指标的考核、安全标兵的评选过程中,需提升安全指标评分权重,在特殊指标中,安全问题还应具有一票否决的功能。
第三,秉持PDCA循环管理的原则。例如可以月为单位,煤矿企业领导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巡查,针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各类型安全问题如危害工人健康的环境问题、涉及生命安全的设备问题等隐患予以及时整改,并纳入到下一月整改问题环节中,从而最大程度减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第四,秉持先保证安全而后管理的原则。以国家颁布的相关安全生产法规为基础,在生产管理的同时,认真贯彻执行其中的要求。例如不同岗位工作职责、安全卫生技术规范、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等内容。并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对企业内部的安全操作规范技术流程予以优化,确保规章制度与日常工作开展之间的适配性。
第五,秉持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原则。煤矿企业的领导者需认识到工作安全与煤矿生产两者为统一的整体,两者逻辑自洽。因此在工作开展时,应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评比、总结、检查、布置及计划同时开展,不能出现重一者而忽视另一者的问题。
第六,与煤矿生产有关的管理部门及各单位必须保证生产过程安全原则。例如政府部门、煤矿管理部门以及直接从事煤矿管理活动的企业及单位应当以国务院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为要求,将其作为工作抓手,指导各地区、各煤矿开采工作的开展,从监督管理上促进煤矿生产企业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双提升。
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发生煤矿安全事故的概率也较高。随着煤矿开采量及开采深度的逐步增加,煤矿日常生产过程管理的难度将逐步提升。要有效地预防各类灾害事故的发生,一方面需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另一方面针对企业自身也需要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安全保障能力。具体实践路径如下。
第一,加快煤矿先进开采技术的应用。企业应当派有关人员去煤矿安全设备生产企业定期进修,并积极引入行业内的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应积极向国外学习,不能委派专人出国学习的单位可通过搜集煤炭行业抢险救灾、事故预防、灾害治理等方面的最新科研进展,为企业后期设备的应用提供全新的思路。对可能影响日常生产的落后装备、工艺及时淘汰,并上新设备,支撑安全管理工作。此外,针对融资困难的企业,可通过设立“企业安全科技创新机制”,致力于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筹集到足够用于科技研发及应用的费用,强化科研资金投入在企业日常支出中的占比,确保科技指导工业安全的有效开展。
第二,提升对火灾灾害的重视水平。煤矿开采过程中易发生煤层自燃,通过建立早期监控预警应急预案体系,能够减少煤矿自燃问题的发生。体系的建立可按照如下方式开展:采取人工日常巡检、安装矿井监控系统、建立火灾早期监控预报体系等。针对日常开采过程中发生自燃风险较大的区域,可采取在其中浇注惰性气体、浇注阻化泥浆或灌浆预防性充填冒落空洞及采空区的方式,减少火灾的发生率。若工作过程中识别出火灾征兆时,则必须第一时间停止作业并远离现场。秉持着不蛮干、不激进、不冒险的原则,第一时间离开现场,并派专人消除火灾安全隐患。
第三,提升对粉尘灾害的防治水平。落后设备的应用增加了煤矿开采时粉尘的产生量。因此,采用更为先进的绿色环保技术,如采用捕、减、抑等物理化学方式,机械生产设备安全改造等方式,减少粉尘产生量的同时,强化对工作区域粉尘密度的监测,多管齐下,降低工作环境粉尘浓度。
第四,提升顶板灾害的防治水平。①强化现场管理:采用“班后复查、班中巡查、班前检查”的工作理念,确保现场管理工作开展的时效性;②应用安全性更高的支护设备:对工作现场应用的支护材料、支护设备的安全性能提出明确要求,禁止应用金属摩擦、木质、花碹支护;针对新开挖的巷道采用金属支架、砌碹、锚索、锚网、锚喷、锚杆等方式保障生产安全;③强化对煤矿开采区域地质情况的分析及预测:例如对开采区域煤层厚度变化参数、岩溶陷落柱参数、破碎带参数、离层参数、断层参数等进行探查,并做好预测预报。针对施工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变化而发生顶板破碎的,早期应采取防范措施,随后强化对危险区域的监测。
第五,提升对矿井透水灾害的防治水平。在开展煤矿开采项目前,应对煤矿项目区间的水文地质条件予以探查,并对煤矿地层水源的排泄规律、径流规律、地下水的补给规律予以总结。此外,在煤矿开采时,也需要聘请专业的水资源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为项目的开展保驾护航。
第六,提升对瓦斯灾害的防治水平。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应始终秉持瓦斯综合治理十六字体系要求及瓦斯综合防治十二字方针,对瓦斯泄漏的重点区域采取系统化防治措施。日常工作中,定期上报瓦斯地质状况预报内容,并完善专业人才体系建设,实现安全防范方式与安全防范理念同步提升。
可通过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工作,并制定出台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规程,以提升采矿人员工作的标准化水平,定期开展安全逃生实践演练,在强化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锻炼人员的安全逃生能力。
综上,煤矿安全事故对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及人员生命安全有较大的影响。为了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需要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从技术角度、观念角度、人才角度等多方面入手采取措施,不断提升煤矿企业安全防范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安全管理内容,进而保证煤矿行业的安全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