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
(乌兰察布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乌兰察布 012000)
猪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后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通常又被称作为猪气喘病。本病在养殖场很容易长期存在,一旦在养殖场发生,就很难清除。在环境中能够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必须提升饲养管理水平,避免病原侵入。
本病的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其属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成员,病原的大小直径在0.2~0.5μm之间,病原体形态多样,常见的有球状、杆状和丝状以及不规则状。病原的组成主要是DNA、核糖体和细胞器,外边没有细胞壁。其呈现革兰氏阴性。其可以通过体外培养的方式进行生长,但需要的条件较为苛刻。在固体培养基中能够以菌落的形式进行生长,还可以像病毒一样通过鸡胚进行培养,可以在6-7日龄的鸡胚卵黄囊中进行生长。本病的毒力会随着传达次数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病原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力不强,可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存活较长的时间,通常可以在4℃可以存活1周左右。但在自然环境中会逐渐降低毒力,直至损失了致病力。病原对常见的消毒液敏感,应用20%的石灰或者是0.5%的福尔马林等均可以将病原杀灭。
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和隐性带菌猪。这些猪可以通过咳嗽和喘气等方式将病原排出体外,这些被排出的病原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会对空气、饮水、饲料或器具等形成污染,一旦健康猪接触到这些污染物就可能会感染本病。本病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而进行传播,如果母猪感染本病,还可以通过垂直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播。本病的易感动物为猪,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性,但通常是幼龄猪的易感性要高于成年猪,通常是处于5月龄的猪最具有易感性,而且死亡率也相对成年猪高。
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以发病,但在天气寒冷的季节发病率会略有升高,如冬春季节。本病的发生还与饲养管理具有相关性,当养殖场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环境卫生状况不良时,本病的发生率会出现明显升高。
根据发病的快慢以及发病后的表现,可以将本病的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3种类型。
本型多发生于初次感染本病的猪场,或者是本病的一个新疫区。本型主要针对仔猪和妊娠母猪的感染率更高。猪在感染病原后表现为发病急,常会突然发病,精神不振,呼吸急促,甚至会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可以高达每分钟100次。接着病猪食欲减退,在口腔和鼻腔内流出泡沫状的液体,呈白色。而后就开始出现咳嗽,病猪多呈现出犬坐姿势。如果发病猪还感染其他病原,就会出现体温升高等症状。本型的病程通常为1~2周,病猪多数以死亡为转归。
慢性型多是由于急性型的病猪在耐过后转化,本型在老疫区常发。主要是危害成年猪。病猪表现为不断咳嗽和气喘,尤其是在清晨和晚上更为明显。当患病猪在运动后,或者是在采食后症状更为明显。有时候环境变化也会引起剧烈的咳嗽,呈现出痉挛式的咳嗽。病猪伴随着咳嗽甚至会出现呕吐的情况。随着病程的延长,病猪食欲减退或者废绝,生长性能下降。本型的病程通常是在2个月以上,甚至会更久。但病猪通常不会引起死亡。如果是幼龄猪感染,多出现消瘦和生长发育停止,最后变成僵猪。
本型多是由慢性型的病猪转化而来,多发生于老疫区,发病猪通常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在运动过后或者清晨时也会表现出一些临床症状,可见病猪出现咳嗽和气喘。本病通常不表现出其他症状,也不会影响猪的正常生长发育,但可以向外排出病原,成为危险的传染源。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见在肺部和纵膈淋巴结处出现的病变非常明显。肺叶出现严重的肿胀,发病部位呈现出灰红色,严重时变成半透明状。发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的组织外观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通常被称为“肉样变”。当病情进一步发展,病变部位的颜色变为紫红和灰白,还含有大量的黏稠泡沫。病变部位逐渐变的坚韧,呈现出“虾肉样变”。病猪的纵膈淋巴结和肺门淋巴结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切开后可见切面边缘有充血情况。
本病的诊断方法有多种,常见可以通过3种方式进行诊断。分别是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病原学诊断是通过采集病死猪的肺脏或淋巴结的组织后划线培养于鲜血培养基上。本病原的生长较为缓慢,通常需要1周以上,甚至可以达到数周。经过培养后,可见在培养基上生长有边缘整齐的灰白色小菌落,菌落呈圆形。菌落中间的部位突起,呈现乳头状。挑取单个菌落固定于载玻片上用姬姆萨氏染液进行染色观察,可见病原呈现出球状、杆状、丝状以及不规则状等。由此可以确诊为本病。
血清学方法中常用的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免疫酶结合试验等,但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就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且应用时操作相对简单。
可以用于本病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有PCR、核酸探针等。这些方法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病料组织中的微量病原。尤其是PCR技术是当前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技术。但其由于受到仪器设备和技术要求的问题,难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6.1.1 疫苗接种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进行疫苗接种。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选用合适的疫苗可以达到有效保护的效果。通常新生仔猪在5—7日龄时接种1次弱毒苗,而后等到8—11周龄是进行二免。猪在接种疫苗后,可以达到9个月左右的保护力。种猪和后备母猪通常是每8个月就需要接种1次疫苗。
6.1.2 加强饲养管理
在接种疫苗的基础上,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本病的发生。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提升猪群的体质,这就要求给猪群提供的饲料营养丰富且搭配合理,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防止出现霉菌中毒的情况。还要控制饲养的密度,密度过高就会影响到猪舍内的通风质量,使得舍内有害气体蓄积,如氨气、硫化氢等。这些气体会对猪群的呼吸道形成刺激,甚至破坏了黏膜的免疫系统。
6.1.3 加强清扫和消毒工作
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卫生,尤其是猪舍内,要勤打扫,勤清粪,及时将舍内的各种有害物质清理出去。避免这些有害物质长期在环境中造成病原的滋生,或者其中携带的病原造成健康猪的感染。猪场要定期进行消毒工作,这样可以及时将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杀死。在消毒时要注意消毒液的浓度配制合理,不能过高和过低。还要定期进行轮换使用消毒液,避免长时间应用同一种类的消毒剂。在消毒时要做到全面和彻底,不能留有死角。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等均要经过严格的消毒。人员可以通过消毒通道进行喷淋消毒或者紫外线消毒,而车辆在进入时经过消毒池对轮胎消毒,而后应用消毒液喷洒车身。
本病的治疗可以应用中医方法,也可以应用西医方法。在养殖场常会将中西医进行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效果最佳。
6.2.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采用多种中草药组成方剂后对病猪进行治疗。具体应用的中草药为6 g炙麻黄,9 g枇杷叶、10 g陈皮、10 g炙半夏、10 g枳壳、12 g甘草、12 g杏仁、15 g苏子、15 g鱼腥草等中草药加水后煎汁给病猪灌服。每天用药1次,并将药物残渣给病猪喂食。连续用药3~5 d后换用桔梗、陈皮各15 g,款冬花和甘草各20 g,杏仁和鱼腥草各25 g,苏子30 g加水煎汁后给病猪灌服,同样喂食残渣。每天用药1次,需要连续用药3~5 d,可以见到良好疗效。
6.2.2 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是应用抗生素来治疗,通常应用的抗生素有泰妙菌素和强力霉素等。将0.2 g的强力霉素和1 g的含量为20%的泰妙菌素拌入到1 kg的饲料中让病猪自由采食,这样连续用药1周后,可见良好效果。还可以应用替米考星,氟苯尼考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发病严重的病猪需要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泰乐菌素按照每千克体重10 mg的剂量进行用药,每天早晚各注射1次,连续用药5 d。氟苯尼考按照每千克体重20 mg的剂量进行应用,每天用药2次,分别在早上和晚上,连续用药5 d。在对病猪进行用药的时候,还需要对症治疗,发现有病猪呼吸非常困难时要及时应用氨茶碱进行肌肉注射,使用的剂量为5 mg/头。这样可以缓解症状,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减少病猪的死亡率。
猪支原体肺炎在猪场中发病率较高,发病较为严重,在养殖的过程中必须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及时通过各种技术措施进行本病的预防。否则一旦发病,必然会影响到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而且本病还难以在养殖场中消灭。造成危害巨大。尤其是当病猪属于隐性型,不容易发现,但可以通过排毒将周围猪群感染。对于已发病猪要及时隔离治疗,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达到的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