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牛遗传资源丰富,现有普通牛、牦牛、水牛、瘤牛、大额牛等5个牛种共136个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肉质鲜美、奶品质好、适应性强等优良特性,是加快种业振兴、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牛奶、牛肉需求的重要保障。为有效推进我国牛遗传资源普查性能测定工作,全国牛遗传资源普查性能测定师资培训与业务对接会近期在线上举办。会议由全国牛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副组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雅春主持。
全国畜牧总站畜禽资源处处长于福清详细解读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的总体安排与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阶段进展情况和2022年重点工作,并对牛遗传资源普查的影像拍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议强调,性能测定是2022年普查工作的重中之重,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要按照“三统一、一确保”实施一张图作业,实现科学、准确测定。会议提出,2022年是一年安排两年的工作,要加强组织力度,制定实施方案,做好经费安排,强化安全意识;要做到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压茬推进;既要完成性能测定工作,又要提前做好2023年志书编写的准备工作。
会议要求,要坚持目标导向,在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按照时间进度安排和要求,抓紧开展性能测定、普查品种回溯鉴定、发掘鉴定新资源、数据审核和品种影像拍摄等工作。同时,继续发扬面上普查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督导检查,加大调度通报,压实各方责任,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
全国牛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组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李俊雅报告了2021年以来全国牛遗传资源普查的工作进展,总结了牛遗传资源普查专业组的相关工作,通报了牛遗传资源普查数据审核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主要任务及计划。李俊雅指出,2022年重点任务是完成普查数据审核工作以及开展性能测定工作,专家要与地方积极开展交流与配合,推进普查有关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毅从牛遗传资源概况表、体型外貌特征个体登记表、体型外貌特征群体汇总表、牛体尺体重测定登记表、牛生长发育登记表等11个方面介绍了牛遗传资源系统调查表的内容,以及各项调查测定指标的定义和测定方法,并提出性能测定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吉林大学教授杨润军针对北方规模化养牛和屠宰条件,讲解了牛育肥、屠宰和肉质性状测定技术要点。其中包括育肥、屠宰和肉质性状的测定指标、测定要求、测定方法、测定注意事项,以及牛育肥性状登记表、屠宰性能登记表、肉质性状登记表等,进一步规范了牛产肉性能测定的相关操作。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毛华明介绍了云南牛性能测定工作中的问题和做法,并针对测定场地和设备不足、性能测定记录不全、肉品质测定条件有限等问题,以云南当地的实际情况给出了解决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梁春年讲解了牦牛遗传资源普查的重点任务、普查内容与数据审核,并从牦牛体型外貌特征评定、体尺体重测定、生长发育测定、育肥性状测定、屠宰性能测定等9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牦牛遗传资源普查性能测定的方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燕介绍了牛品种精准鉴定采样流程及工作方案。为保证审核系统正常运行,她讲解了这项工作的目的、完成时间和具体流程,以及样本普查、上报和数据审核等相关操作。
北京奶牛中心主任麻柱介绍了牛遗传资源普查性能测定过程中影像拍摄工作的技术要求。他将影像拍摄工作要点总结为12条,包括单体照片、群体照片的相关标准及视频拍摄的相关要求等,并介绍了影像拍摄委托书的注意事项,明确委托双方的工作任务,确保影像拍摄工作高效顺利进行。
最后,李俊雅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希望。他指出,牛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意义重大,与国家种业振兴息息相关;普查工作能梳理国家牛种质资源,为全国研究者提供帮助;性能测定、精准采样工作应灵活安排、有效衔接,做到节省资源提高效率;各项专家和参与的工作人员要负起责任,尽早参与到各地工作中去,留下成果、不留遗憾。
会议以在线视频的形式召开。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办代表、所有测定单位的负责人和国家、省级指导专家共计9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