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下)

2022-02-17 02:12张晓君
科学养鱼 2022年1期
关键词:沼虾罗氏病原

张晓君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2.固着类纤毛虫病

(1)主要症状:纤毛虫主要通过附着在罗氏沼虾的鳃丝、附肢等表面进行感染,造成罗氏沼虾行动迟缓、活动减弱、抗应激能力下降。

(2)病因:聚缩虫、单缩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感染引起。

(3)诊断:取患病虾鳃丝、附肢等做成水浸片镜检。

(4)流行及危害:该疾病的发生与水体有机质含量过高有关,严重时导致罗氏沼虾摄食能力下降以及蜕壳困难,最终造成罗氏沼虾死亡。

(5)防控措施:放苗前清除底部淤泥并晒塘,使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改善底质,避免养殖水体和池塘底部有机质含量过高;投喂优质饵料,保证营养;虾发病时,可以增加换水频率和换水量,促进蜕壳;合理使用杀虫剂。

3.铁壳虾(生长缓慢综合征)

(1)主要症状:铁壳虾是养殖户对性成熟早、壳硬、长不大的罗氏沼虾的俗称(图3)。

图3 铁壳虾

铁壳虾具体表现是虾长至5厘米后蜕壳间隔时间延长,生长明显变慢,一些6~7 厘米、甚至不足5 厘米的虾就已经性成熟,虾壳变硬,雌虾抱卵,雄虾长出“大而长”的大爪,比正常性成熟的虾规格小得多,一般情况下摄食量下降,也有“不少吃却长不大”的现象。

(2)病因:截至目前造成罗氏沼虾铁壳虾现象的直接原因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是病毒、细菌等病原感染导致罗氏沼虾生长缓慢,目前有报道称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早熟病毒(IPV),属于黄病毒科,与铁壳虾的发生密切相关,感染后可导致罗氏沼虾出现生长缓慢现象;还有研究证实铁壳虾携带阴沟肠杆菌,并且具有传染性,能够导致健康虾苗出现生长缓慢现象,同时阴沟肠杆菌感染也能够引起罗氏沼虾成虾生长缓慢,阴沟肠杆菌等弱毒病原可能是引起铁壳虾发生的原因之一。也有学者认为养殖环境以及水质因子等影响罗氏沼虾的生长,如养殖密度、温度、盐度、pH等,其中养殖密度高会降低罗氏沼虾的生长速度、高盐会造成罗氏沼虾幼体生长缓慢、低pH 能够造成罗氏沼虾蜕壳频率显著下降、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降低罗氏沼虾的生长速度。

(3)流行及危害:自2010年以来我国养殖罗氏沼虾出现以性早熟和生长缓慢为主要特征的铁壳虾问题,并且呈现出蔓延趋势,其中扬州高邮近几年铁壳虾的比例一般在30%~40%,严重的可达80%~90%,已经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4)防控措施:①干塘后要清除淤泥,注重晒塘,放苗前使用150 千克/亩的生石灰彻底清塘;②选择经过严格检疫且无特定病原的优质虾苗;③罗氏沼虾放苗量控制在6万~7万尾/亩;④投喂优质饲料,且蛋白质含量不宜过高;⑤养殖过程中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制剂、益生菌、抗应激制剂及免疫多糖等,以提高罗氏沼虾免疫力与抗病力;⑥交替使用碘制剂、氯制剂等消毒剂;⑦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改善底质。

四、病害诊断

1.形态学观察

鉴定寄生虫时,可以将患病虾鳃丝、附肢等部分制成水浸片,通过显微镜观察形态特征进行寄生虫种类鉴别;细菌和真菌在不同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以及染色进行鉴别;病毒粒子通过透射电镜进行观察。

2.生理生化鉴定

通过微量生化鉴定管测定细菌和真菌的产酶特性、代谢产物、碳氮源利用等生理生化特性,根据《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进行种属鉴定。

3.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是以病原体的核酸为研究对象,通过鉴定病原核酸分子来鉴定病原。近年来,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环境中病原进行检测发展迅速,尤其是DNA 分离技术的提高、PCR 技术的日益完善、各种探针标记方法的发展,使得核酸检测技术在检测各种病原微生物方面更为方便、安全、快捷。目前用于水产疾病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核酸杂交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限制性酶切检测技术、16S rRNA 检测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现代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性高、特异性强、可靠迅速等优点,在水产养殖动物处于带菌(毒)状态或大规模暴发疾病之前能进行准确的检测,这是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

4.免疫学检测技术

免疫学检测技术是利用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检测病原微生物,该方法已经成为实验室常用的检测技术。目前,用于水产疾病诊断的免疫学技术主要有单克隆抗体技术、凝集反应技术、荧光抗体技术、酶免疫技术、胶体金技术等。

五、罗氏沼虾疾病综合防控策略

罗氏沼虾疾病的发生往往与病原感染、水体环境恶化以及宿主自身免疫力下降有关。健康的养殖体系中需要调节养殖动物、病原微生物和水环境三者的平衡。因此,需要通过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同时注重改善水体环境、增强宿主自身免疫力,从而减少病害发生,促进罗氏沼虾产业健康发展。

1.控制病原

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罗氏沼虾的病害逐渐增多。因此,在罗氏沼虾养殖的各个环节,控制病原微生物对于罗氏沼虾疾病的预防极为关键。放苗前完成彻底的清塘、清淤及消毒,主要为排干塘口的水,修整池底、塘堤和进排水涵闸,清除过多淤泥,利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另外还需要选择经过严格检疫的健康苗种,坚决杜绝弱苗和带菌、带毒的苗种。在养殖过程中对于病毒性病害坚持“预防为主”原则,要选择健康虾苗,从源头上杜绝病毒携带,并从水处理、投入品等方面严格防控病毒的带入;养殖过程一旦出现病毒感染的相关症状,要取样检测以确定病毒种类;适时起捕或处理,以减少病毒的扩散传播,最大限度降低经济损失。对于细菌性病害的防控原则是“防大于治、防治结合”,定期采取预防措施,对养殖水源进行预处理,定期消毒养殖水体,及时补充有益菌等。

2.改善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的优劣与病害的发生息息相关,当水生动物处于溶氧低、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高等不良水环境中,会严重损伤水生动物组织,影响其机能,造成其免疫能力低下,致使病原微生物有机可乘,最终导致病害发生。在养殖中后期,罗氏沼虾摄食旺盛,在池中易残留大量饵料及代谢物,易败坏水质。此时需根据水质情况及时投放复合微生态制剂,及时加注或调换新水,配置增氧设备,保障养殖池塘良好的水环境,有利于罗氏沼虾健康生长。此外还需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高密度养殖伴随而来的是环境污染和病害等问题,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罗氏沼虾的活动和摄食受到胁迫,再加上水质氨氮、亚硝酸盐过高等都会直接影响罗氏沼虾的健康生长和摄食活动,诱导病害的发生。因此,改善养殖环境可提高罗氏沼虾的生长率,减少疾病的发生。

3.增强罗氏沼虾抗病力

大量研究表明免疫增强剂能够增强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从而提高宿主抗病能力,其在水产养殖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较常用的免疫增强剂主要有合成化学剂类、微生物类衍生物、动植物提取物、维生素以及乳铁蛋白等。国内外对几丁质、多糖、益生菌、中药等免疫增强剂提高水生动物免疫能力开展了大量研究,免疫增强剂主要通过激活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吞噬细胞、激活酚氧化酶活力等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总之,通过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免疫增强剂,如多糖、肽聚糖、维生素、益生菌、中草药等,可以有效提高罗氏沼虾的抗病力与免疫力。

(全文完)

猜你喜欢
沼虾罗氏病原
罗氏沼虾越冬养殖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罗氏沼虾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浅谈广西SPF罗氏沼虾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