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娟,陈尔东,陶黎敏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漳州中医院肛肠科,福建 漳州 363005)
肛周湿疹是肛肠科临床常见的一种肛门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病,临床多以肛门瘙痒,潮湿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西医临床主要以口服抗组胺药物,外用激素类乳膏为主,有一定副作用,易复发,且迁延不愈。笔者基于中医理论运用自拟祛湿止痒洗剂局部熏蒸坐浴联合马应龙痔疮膏外涂治疗湿热下注型急性肛门湿疹有一定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02月至2020年05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中医辩证为湿热下注型急性肛门湿疹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告知治疗流程,充分知情同意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两组一般情况如下表。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1.2.1 西医诊断标准[1]
符合急性肛门湿疹诊断:肛门湿疹呈间歇性或阵发性肛门瘙痒发作,夜间剧增;肛门潮湿不适,污染内裤,常伴有肛门部疼痛。起病快,病变呈片状或弥漫性,边界不明显,皮损表现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基底部潮红。若伴有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破溃后可见渗液、糜烂及结痂,皮损中心病变较两边严重;
1.2.2 中医诊断标准[1]
湿热下注证:起病较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不止,渗液流液,可见身热,口渴心烦,便干,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有其它肛周疾患者;(2)怀孕或哺乳期女性;(3)合并存在重要脏器严重基础疾病者;(4)精神疾病患者;(5)对本次使用药物过敏及有禁忌症者。
1.4.1 治疗方法
(1)观察组:自拟清热祛湿止痒洗剂:(药物组成:苦参35g,蛇床子35g,地肤子35g,五倍子30g,白鲜皮30g,防风25g,大黄20g,乌梅20g),每日1剂。每剂加入2500mL水,文火煎煮20分钟后滤渣取出倒入药盆中,趁中药温热之力先熏5分钟,待温度降低至35℃后肛门坐浴10分钟;坐浴结束后肛周纱布垫干,取马应龙痔疮膏(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42021920)外敷,取本品均匀涂抹于无菌纱布上后覆盖于肛周湿疹处,注意覆盖超越皮损边缘,纱布边缘予无菌胶布固定,上述用药2次/d,连续用药2周;(2)对照组:予马应龙痔疮膏均匀外涂,2次/d,1周为一疗程,连续用药2周。治疗期间,嘱患者避免熬夜,保持二便通调,禁食辛辣刺激之物,穿宽松裤子,保持心情愉快。
1.4.2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用药2周后瘙痒程度、皮损面积和皮损变化情况,并记录积分。参照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3]拟定评分标准:(1)瘙痒程度:0分即不存在瘙痒;1分即偶感瘙痒,无需用药;2分即阵发性瘙痒,需药物治疗;3分即指剧烈瘙痒,工作生活受严重影响。(2)皮损面积:将透明薄膜贴附于病变皮损处,用记号笔描绘出皮损的范围,再计算出面积数值。拟定评分标准:0分:无皮损;1分:治疗后皮损面积减少大于2/3;2分:皮损面积减少大于1/3,但小于2/3;3分:皮损面积减少小于2/3;(3)皮损形态:0分即无皮损;1分指皮肤红斑,散在丘疱疹或水疱;2分较多丘疹,水疱;3分皮肤糜烂、渗液。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痊愈:无瘙痒、渗液,皮损全部消退;显效:肛周瘙痒、渗液明显减轻,皮损修复>75%;有效:肛周瘙痒、渗液改善,皮损修复>50%;无效:肛周瘙痒、渗液等症状没有减轻或加重,皮损无修复消退。疗效评定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治疗后两组临床观察指标积分具有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观察指标积分低,P<0.05。详见表2。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对比情况
表3 两组治疗后疗效对比(n,%)
肛周湿疹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临床以肛门瘙痒、渗出为主,因肛门特殊的位置构造,局部透气性欠佳,局部易细菌滋生,加之现代人肆食肥甘厚腻之物,个人免疫低下易发急性肛周湿疹。西医学对肛周湿疹发病机制的研究定论未明,临床以含有激素成分的药膏外涂,口服抗炎药物,无法根治,无特效药,易复发,急性肛周湿疹治疗不当易变成慢性湿疹,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对急性肛周湿疹应早干预,早治疗。祖国医学早已对湿疹有研究记载,现今学者临床研究认为急性肛周湿疹多以机体自身脏腑功能失调为基础,机体阴阳失调、形成内风、内湿、内热等病理产物,或兼感染外邪如风、湿、热邪,内外相杂,浸淫皮肤所致,而临床又以湿为主要病机要素,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肝郁脾虚皆可生湿,另外亦不可忽视燥邪为患,湿热致阴液所伤,致皮肤干燥,机体失润,湿更不予祛。临床治以清热利湿为主,辅予祛风透邪止痒,可内服、可外用。笔者基于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医外治法,临床运用自拟清热祛湿止痒洗剂联合马应龙痔疮膏外用治疗湿热下注型急性肛周湿疹有一定临床疗效。
中药外治疗法治疗皮肤疾病古来有之,在医药资源缺乏的年代为解决百姓的疾病痛苦做出了杰出贡献,以其简、便、廉、验著称。明代张景岳著《景岳全书》中强调外治的重要性,阐述对于痈肿,毒疔等疾患,红肿热痛严重者,即使运用内治疗法,功效虽有,但汤剂口服疗效较缓,对于患者疼痛难忍者宜予外敷药物治疗,直趋病所,疗效快即“凡痈毒锨肿…,必须外用敷药”;清代徐灵胎著《医学源流》中有云:“外科之法,最重外治”。熏蒸、坐浴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即指趁着药物热气熏蒸,坐浴,其机理主要在于,一是借助煎煮药物时产生的热能,调畅人体血液循环,机体新陈代谢更迅速,促进药物透皮吸收;二是借助中药自身的功效,基于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个体化诊疗,搭配不同的方药可以起到如清热利湿,活血化淤,祛风止痒等功效。
本次临床观察自拟清热祛湿止痒洗剂由苦参、蛇床子、白鲜皮、五倍子、地肤子、防风、大黄、乌梅组成,功效祛湿止痒,清热解毒。本方以苦参为君,取其清热燥湿解毒功效,以其苦、寒之性,直捣湿热之邪,使得湿热无所居,改变机体的病理变化,解决主要矛盾,故为君药。蛇床子、五倍子、地肤子、白鲜皮为臣药,四味药兼有苦、寒之性,作为臣药加强药方中清热、祛湿的功效,其中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兼有祛风止痒之功,使病理产物风邪去,同时兼具止痒之功。防风、大黄、乌梅为佐,防风性辛,可祛风,胜湿止痛,加强祛湿祛风之功,大黄苦寒,具清热燥湿之功,另乌梅,性酸、涩,可生津,收敛之性,可中和方中大剂苦寒药物开破之性,方药偏性不至太大偏差。全方紧紧抓住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主要的病理湿、热、风三者,针对湿、热、风之邪,同时结合中医中药外治的理论,发挥中医外治独特的优势共凑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故湿热下注型肛周湿疹患者局部以自拟清热祛湿止痒洗剂熏蒸、坐浴,使药效直趋病所。合马应龙痔疮膏主要由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煅炉甘石粉,冰片等组成,功在清热燥湿,消肿祛腐生肌。两者外用合凑清热利湿,燥湿止痒之功,故对湿热下注型急性肛周湿疹,药证相符,疗效较佳。苦参,苦之性可燥湿解毒亦可杀虫,寒之性可清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中主要化学成分为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苦参中的苦参碱对革兰阴性菌及阳性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5],对各种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均有抗炎作用[6]。炉甘石外敷可收湿防腐,止痒敛疮;硼酸可以有抑菌,消毒,防腐作用[7];地肤子,性辛、苦、寒,功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抗菌、抗炎、止痒的作用;冰片有清热止痛之功,其中的有效成分还能加速创面肉芽生长,促进创面修复[8];燥湿祛风之蛇床子,止痒作用明显,适用于湿疹瘙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蛇床子素可治疗特应性皮炎[9],同时对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10]。五倍子性酸、涩、寒,收湿敛疮,外用于痈肿疮毒、皮肤湿烂,药理研究印证表明五倍子抗菌作用广泛,五倍子蹂质能使局部组织的蛋白沉积,进而凝固以达对皮肤、溃疡面等的收敛和止痒作用。白鲜皮、防风中的有效提取物可有良好的止痒、抗炎、杀菌作用[11],可一定程度上缓解皮炎的瘙痒症状。临床研究表明大黄熬取液中的有效成分可对某些细菌产生压制,抗炎性肿胀作用明显[12]。
肛周湿疹因发病部位特殊性,肛门部分阴暗环境,易滋生湿性之邪,且湿性趋下,内外湿邪夹杂更缠绵难去,故肛周局部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肛周局部的干燥,对肛周皮肤疾病的治疗预防同样重要。另外,个体的饮食干预,忌食辛辣刺激、肥膏厚腻之物,免于碍腻脾胃,脾胃正常运化,不至湿邪滋生。《黄帝内经》亦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机体阴阳平衡,情志条畅对疾病的治疗也弥足重要。
综上所述,自拟清热祛湿止痒洗剂熏蒸坐浴联合马应龙痔疮膏外涂治疗湿热下注型急性肛周湿疹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良好,使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