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怡硕
(西安交通大学)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生产经营活动,而这些活动都需要有一定数量的经济数据作为参考。在这种背景下如何通过对收集到资料进行科学处理和分析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社会劳动力需求量、货币供给量和商品供应总量等因素变化趋势,并及时做出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企业各项业务指标进行准确计算与评价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阐述了有关经济统计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相关概念以及目前部分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经济统计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势与意义。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对社会、国家或集体的价值体现,它包括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取得成果以及在一定时期内实现和产生的剩余收入。统计分析就是利用统计学来评价各种事物之间关系,并通过定量计算得到量化结果,从而为决策者提供有效信息支持做出科学合理性建议,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以提高经济效益及整体水平。
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首先是随机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进行经济活动,而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预期目标就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对一个公司来说有必要分析其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来确定该如何决策。其次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还有动态性的,由于其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要想提高企业效益就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解决问题才能使公司获得良好发展前景。再者企业经济活动具有综合性,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会有其规律性,因此要想提高企业效益就必须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全面考虑,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经济活动。
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一个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实现,从而取得最大收益和最大利润,它包括生产经营活动中各方面所产生的直接与间接两部分。一方面就是产品销售收入,即产品价值等于商品价格减去为生产者提供劳务费后所得金额;另一方面就是服务费用及有关管理费用等支出,因为企业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发生并形成各种直接或隐含的间接成本。
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最终结果,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所能获得利润总额与投入成本之比。所谓的经济效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某一种产品和劳务所带来产出,二是指某种商品或服务给社会创造了多少财富,从产品、劳务、货币收入及其他方面看都属于“财务指标”范畴中对其进行分析计算,而这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现阶段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想要在市场中存活下来并获得更大收益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经营效益,但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等因素影响下,使得许多行业呈现出“优胜劣汰”现象,如何才能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是每个企业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通过深入剖析,从公司治理结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及生产技术水平等多个角度出发找出影响企业业绩提高因素,如法人治理机构,成本控制力度以及是否拥有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来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以提升经济效益。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自身发展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联系和制约关系后才能更好地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水平以促进整个社会的持续、稳定健康可长久增长。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样,经济效益也各不相同,因此对各个方面都要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全面考虑和判断。通过运用统计学相关知识与方法从统计角度入手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来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第一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完善法人治理机构;第二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和规范行为管理,加强成本控制力度;第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以优化生产经营环境,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及各行为主体。
经济统计学角度下统计信息的基本特点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和综合地分析与预测,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挖掘利用以及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应用统计学知识来帮助提高公司决策。经济统计的对象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客观性,而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财务会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各行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其内部运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以确保生产活动顺利运作并为下一阶段制定战略提供依据,同时其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损的现象发生,而企业管理者应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难题。
统计的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经济效益做出客观评价,通过对数据的研究与处理,利用统计学中所具备规律性、可比性以及相关性等特点在实际工作当中得到更好地应用价值体现出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导致了一些问题出现。如成本上升、利润下降。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生产能力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效益差现象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之中,这就使得统计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对生产经营所取得的收入减去成本费用以后,其带来利润,它包括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销售收入,同时也包含了资金回收和货币时间价值。实际运行过程中产品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司盈利能力高低、偿债能力强弱以及成长性大小等,这些方面因素都会受到经济效益水平变化而产生波动,提升生产规模的扩大对成本费用有很大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利润多少。
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和预期结果之间的差额,它包括营业收入、投资回报等。一个企业要想提高其利润水平就必须对成本进行控制,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管理;第二降低劳动力消耗量并减少固定资产投入;第三是增加销售数量从而提升经济效益水平等等方法,如何合理地运用各项资源以达到最大化利用效果,这都是需要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意和关注的问题。
经济统计学角度下统计信息的存贮功能重要性是不可估量,它能够为经济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在合理使用资金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营利润率等方面做出贡献,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对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协调。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企业内部资金流通不通畅、内部流动资本不足,导致了存贮功能与生产经营活动相脱节,因此要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和效率来改善公司运营状况是非常必要而重要的环节之一。
利用经济统计学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还能使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制定出更合理可行、符合实际情况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财务会计制度。首先是加强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其次就是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及风险预警系统;最后加大外部监督力度,通过政府监管、社会舆论等方式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并约束其行为规范,同时提高经济统计信息质量,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所以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更好地发展就必须与其他企业合作,与此同时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需要与其他单位、部门及员工进行沟通,从而使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使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相互沟通,促进经济发展,也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与其他部门、员工沟通,使企业内部各方面协调一致提高效益,第一点就是建立健全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符合、高效运行管理制度;第二点是加强管理人员之间以及员工个人素质培养,不断更新技术技能水平以保证工作效率及质量;第三则是需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避免产品竞争力下降、利润减少等现象出现而致使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第四点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数据分析与预测。
企业是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服务与决策功能在企业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而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增强综合实力就必须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对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国情发展需要的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数据分析系统以及决策机制等等,这使得企业在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情况时无法做出正确合理地判断。
企业效益的体现是对服务与决策进行分析,以提高经济效果为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追求的是最大化利益,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通过合理有效地管理来协调各方面发展关系和共同进步,同时要考虑到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以及管理者素质高低和能力大小等等问题,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对企业生产成本进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利用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一个公司所发生事件是否真实、准确。通过使用统计学方法来计算出每个指标之间数据相对应数量关系数比和百分比等信息,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这样就能更直观地反映了问题所在位置与变量间相互影响程度及变化趋势,同时还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预测其发展方向并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出现,使管理者做出正确合理的经营决策。
经济统计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利用统计学,提高对公司经营业绩进行分析评价具有重大意义。企业经济效益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取得的最终成果,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营管理,二是财务分析,三就是利润表分析以及现金流量状况等内容。通过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发现主要阻碍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中国市场化程度不高以及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日益激烈;二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及行业转型升级加速了企业间价格战加剧、产品成本不断上升等原因影响;三是中小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存在一定差距,使得生产要素投入不足且劳动力素质低、创新能力弱的情况出现。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成本控制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企业要想获得更好地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对于核算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与完善工作力度,其中强化财务人员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建设等方面是非常关键而重要得事情之一,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行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可持续发展下去。
在企业中,经济统计的工作是非常重要,它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效地依据。因此要想对公司进行科学合理、全面准确的分析就需要利用好统计学。比如确定主要指标,即为了使公司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和发展而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益,但这需要选择合适方法将数据收集起来并整理成资料以供参考使用,在企业中我们可以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去计算出相关结果。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成本管理;二是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库存积压和降低运营资本占用率;三是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四以“人本化”为中心实施人才战略等,提升员工素质与技能水平以加强企业核算能力,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企业的决策机制是经济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最重要、最有效的运行机制之一,它决定了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对实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高效合理化企业财务分析系统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者工作质量以及降低成本费用,同时也可以为其他部门提供参考借鉴价值,有利于促进各单位之间协调发展。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决策,因此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合理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少等特点决定了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同时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导致无法为中小型民营公司提供公平公正地外部环境,并且企业管理者缺乏管理能力,致使其经营效率低下,效益水平偏低,因此需要利用经济统计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高效发挥决策机制。
经济统计的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有效、准确地数据,以帮助企业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在进行经济预测时应选择以下指标,一方面是反映过去业绩信息,另一方面是揭示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情况(即资产收益率),反映过去财务状况与业务成绩及对未来业绩做出贡献程度等相关因素,还有一方面则是描述历史数据资料,如历史会计年度报表、行业分析报告中的其他企业数据和市场占有率等。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而获得利润则取决于经济统计学,因此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了每个企业家关心的话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对市场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因此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实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社会形势。为了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在生产经营中进行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存在不稳定因素影响,因此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改革,利用经济统计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推进有效改革提供条件是非常有必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企业想要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要提高自身竞争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企业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利用有限资金创造出最大效益是每个企业家所关心并思考的问题。通过对我国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就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很多大型公司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市场开拓能力不足等诸多风险。本文针对以上几点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如加强财务管理体系建设,优化经营模式,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