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越
日前,在铜梁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人员正通过渔政视频AI预警处置系统,对监控点流域的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如发现江面上有人垂钓、船只非法捕捞等行为,系统将进行智能判断,如果是违法行为,会对违法人员进行警告,并同时通过AI识别、定位违法行为人。这是落實《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决定》的具体体现。
2021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第一年,全市各地全面加大对非法捕鱼的打击力度。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我市水生生物保护区已于2020年1月1日起全面禁捕,全市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以及其他重点水域自2021年1月1日起全面禁捕。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于长江“十年禁渔”目标任务的完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确保我市长江禁捕工作全面、有效实施,取得实效,市人大常委会及时从制度层面对禁捕工作进行全面系统梳理,通过地方立法完善制度体系,对法律相关规定进行细化补充。
2021年7月29日,《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的决定》经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即日起正式施行。
这一法规性决定明确,水生生物保护区、长江干流重庆段、长江支流重庆段等,全在禁捕范围,涉及的河流多达754条。
该决定还明确了收购、加工、销售、运输、食用非法捕捞渔获物及其制品等破坏渔业资源的禁止性行为,并对垂钓进行了规范,以达到“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
为了便于社会公众知晓禁捕区域,遵守禁捕工作相关规定,该决定还要求,市、区县(自治县)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在相应水域设立禁捕标识牌。
这一决定的施行,为我市开展长江禁捕工作增添了法治利器,将助力我市以“无渔”破解长江“无鱼”困境。
【点评】 长江“十年禁渔”,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护长江母亲河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决策。这是一场持久战,要想打好打赢,法治是最好的保障。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法规性决定,促进和保障长江流域禁捕工作落地落实,对于保护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改善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市人大农委主任委员 辛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