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家庭教育需回归育人本位

2022-02-16 19:00姜乃强
教育家 2022年5期
关键词:张志勇育人家庭

姜乃强

张志勇

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教育学部教授,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曾长期在地方教育科研和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深度参与了国家一系列教育决策和地方实践,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近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教授有关高考改革、学校德育、教师工资等方面的许多观点都引发了教育界内外人士的关注。对于家庭教育,张志勇教授更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之际,就促进家庭教育依法前行等话题,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教授。

家庭是实施教育的重要组织

记者:《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实施,对家庭教育明确了哪些要求?

张志勇:人类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教育实施主体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我国围绕教育实施主体出台的一部重要法规,它的出台无疑是我国教育立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家庭教育促进法》把过去长期以来人们视家庭教育为关乎未成年人终身发展和家庭幸福安宁的私人领域的“家事”,上升為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国事”,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具有两个方面的重大意义:一是从法律上确立了父母家庭教育的职业角色地位,二是从法律上确立了全社会支持家庭教育的义务。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与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家庭既是人类社会人口再生产的重要组织,也是人类社会重要的生产组织。在人类社会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出现以前,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的。

儿童在家庭中孕育诞生,首先接受的就是以父母为代表的家庭成员的抚养和教育。学校教育体系诞生后,人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更多转向了学校这个专门的教育机构,但是在儿童的道德、习惯、品性养成方面,家庭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教育作用。

家庭既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的终身学习之地。随着人类信息社会的到来,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社会的知识教育进入低成本甚至无成本时代,“处处可学、时时可学、人人可学”的学习化社会已经到来,教育开始向家庭回归,家庭成为具有重要教育职能的社会化教育组织,家庭教育在人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中华民族历来具有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重视以亲子血缘关系来界定家庭教育的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家庭家风家教,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家庭建设的新期盼与新需求。

《家庭教育促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家庭所担负的重要教育职能,意味着家庭作为重要教育机构的职能属性从法律上得到了确立。

《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了父母及其监护人是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人。如今,教育孩子成为家长的法定职责,我们需要唤醒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但同时,家庭教育又是一个具有专业要求的教育行为,家长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素养,如何担负起家庭教育的职责,这是一个新的重大挑战。

家庭教育需要回归育人本位

记者:家庭教育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家庭教育如何回归育人本位?

张志勇:面对新时代的变革和挑战,家庭教育需要尽快回归育人本位,进入科学施教、家校合作的轨道。推动《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贯彻落实,开创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局面,需要构建良好的家庭教育新生态、提升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时代呼唤科学的家庭教育,呼唤美好的家庭建设,呼唤温馨的家庭生活,呼唤和谐的家庭学校协同。

目前的“双减”改革,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带来三个重大的倒逼:一是学校超长的学习时间,这个所谓提高升学率的路径被斩断;二是题海战术行不通了;三是大量学科补习的时间和空间被规范。对此,学校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都必须做出调整与改变,家庭教育需要回归育人本位。

从总体来说,家庭教育具有三大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潜移默化,家庭教育是环境熏陶的教育,是在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里潜移默化对孩子产生影响的教育。第二个特点是生活教育,家庭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的教育,脱离了家庭生活,家庭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第三个特点,家庭教育是相机而教的,就是在家庭生活中唤醒孩子成长意识时给他一个相机的引导,而不是刻意的说教。

过去的家庭教育更多是学校教育的附属物,学生在家庭里进行的主要是作业和补习,这样的家庭教育丧失了它应该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了家庭要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身体素质的教育、生活技能的教育、文化修养的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长、家庭教育的定位回到了家庭教育自身的本质特征上来。

家庭教育回归生活教育本位,要让儿童参与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实践,因为儿童参与家庭生活的本身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今天,人类教育面临着两个重大的挑战。一个是儿童的知识学习本身已经过度,再加上这样一个应试本位的教育环境,儿童的知识学习、学科学习与为了考试科目而参与的学习过多,上课、作业、考试、补课占满了孩子的生活空间。

相反,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实践学习贫乏了、没有空间了,这对儿童的智慧发展会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大声疾呼:要让孩子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劳动生活、阅读生活、体育生活、自然探索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自然中感受阳光、大海,探索人生的智慧和哲学,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现人性之美。

家长如何爱孩子是一门科学

记者:家长如何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张志勇:天下父母,没有不爱孩子的。但天下父母,要真正做到懂孩子、会爱孩子、会教育孩子,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并不是每个家长天生就是一个好的教育家,教育孩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要更多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爱孩子需要的是行动,并不仅仅是言语。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会爱孩子是一门科学。《家庭教育促进法》这部法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之一,在于规范和引领广大家长要把家庭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科学实施家庭教育,引领家庭教育走上科学的轨道。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促进法》,需要提高家长的素养,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非常重要。

首先,要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现在学校的考试不让排名,考试成绩整体不公开,许多家长心里就没底了。过去孩子的考试成绩下来后,家长都要算名次。往前提了,心里很高兴;停滞不前了,就开始坐不住了;后退了,更是天下大事。如果家长能够通过每次考试找到孩子前进的动力、未来进步的方向、学习的方法,家长的教育焦虑、考试焦虑也许会大大减少。其次,要掌握一点科学的教育知识。我们之前曾做过高中教育质量监测,发现非常喜欢艺术和体育的孩子和不喜欢艺术体育的孩子相比,学业成绩会高出40分左右。这说明学习艺术、体育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再次,要尊重家庭教育规律。

家庭是儿童最早也是最持久的生活场域,帮助儿童个体实现独立生存是家庭教育的主旨,儿童实现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儿童对生活世界的一切认识几乎都是从家庭开始的,儿童的思想品质、性格和良好行为习惯,都是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形成的。一个儿童的健康成长,父母的素质是最核心的影响因素,父母的言行举止等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明天。教育好孩子,不仅需要父母的爱,更需要科学和专门的知识、方法与艺术。

1968年,美国家庭教育协会把家庭教育专业化作为讲座的重点议题,并于1970年正式成立“家庭生活教育专业化委员会”。之后,家庭教育专业化逐渐成为各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学校教育而言,教师是经过专门教育机构培养的专业人员,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教师,与学校教育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虽然有所不同,但也应具备基本的家庭教育专业素养。

家庭教育应当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遵循家庭教育特点,贯彻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保证未成年人营养均衡、科学运动、睡眠充足、身心愉悦,引导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爱生命;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这些规定,从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健康学等多个方面给为人父母者提出了重要的专业要求。父母要担负起合格的“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必须成为自觉的家庭教育者,成为有实践智慧的家庭教育者。

家庭教育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记者:实施家庭教育有待家长素养提升,如何不断推进家庭建设?

张志勇:家庭教育的根基是家庭,家庭教育的根本是家庭建设,因为家庭教育是润物无声的影响,是生活的教育。如果家长想有一个富有爱心的孩子,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父母。如果家长无法帮助孩子形成好的习惯,那么家长可以言传身教。因此,家庭教育需要美好的家庭,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需要不断推进家庭建设。

一是要建设一个有爱的家庭。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顾问、脑科学家约翰·梅迪纳发现,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最有预测性的一个指标就是家庭情绪的稳定性。而家庭情绪的稳定性取决于父母的关系。所以,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有爱的家庭,一个温馨的家庭。

二是要建设一个道德的家庭。儿童的教育与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内容是品德的教育。品德的养成要靠环境、靠榜样。我的母亲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民,但是她对我讲的话影响了我的一生,“一个人什么时候都不能偷懒耍滑,什么时候都不要让人家看不起你,在背后戳你的脊梁骨”。母亲的这些教诲对我的影响极大。

三是要建设一个安全的家庭。这里不是指身体的安全,而是儿童心理的安全,儿童需要和谐的、情绪稳定的父母。最可怕的是,孩子有着性格非常暴躁的父母、随时发火的父母、随时就要干仗的父母。孩子需要一个温馨的、安全的家庭环境。给孩子提供心理安全,这对儿童积极的情绪情感培育和人格养成非常重要。

四是要建设一个热爱学习的家庭。去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前,我收到了一位朋友发来的他亲戚家孩子自杀留下的遗书。遗书里有一句话,“今天这个时代挺有意思的,跷着二郎腿、天天不读书的人,在天天训着我们这些读书的人。”这个孩子说的是他的父母,是一个不爱学习的家长典型。孩子需要一个爱学习的家庭氛围、一个爱读书的家庭氛围。

五是要建设自由民主的家庭。父母不要一味控制孩子、居高临下地管控孩子,而是要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友好相处。

家校协同助力儿童健康发展

记者:如何加强家校社协同,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

张志勇: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和家庭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一致的行动,儿童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之际,我们呼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五个协同”。

一是要有共同的教育理念。现在有一种理念,孩子什么都不要管,只管学习就行,孩子把学习搞好了,一切都好了。其实,家长包办即意味着代替学生学习,代替即意味着剥夺孩子学习,剥夺即扼杀了孩子成长的机会。

二是要在教育方式上进行协同。过去讲“棍棒之下出孝子”,家庭教育理念是居高临下的。我们今天要调整这种家庭关系,要从父子关系、母子关系转化成平等的教育关系,家庭教育不要有强迫,要有平等协商、示范引领和启发诱导。

三是在学业安排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寻找协同。前段时间听一位校长讲了一个故事,小学生不愿在学校做作业,因为在学校做完作业之后,回到家父母还要布置额外的作业。因此,在孩子的学业安排上,学校和家庭要协同起来。

四是在习惯养成上协同发力,包括作息时间、守时习惯、学习习惯等,在家庭教育中要高度重视这些习惯的养成。习惯养成比学习本身更重要,有了这些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学习就有了“能力上的支撐和保障”。

五是在亲子教育上协同。家长应挤出时间与孩子一起劳动、读书、旅游、运动、看电影、参观博物馆、做公益活动、做小科学试验,并参与清洁环境等。

当前,迫切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共同护航儿童的健康成长。要凝聚教育共识,让教育回归育人初心;要提高家长家庭教育素养,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要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互补协同关系,家庭教育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家庭教育应承担起生活教育、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等的重责大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必须站在协同育人的视角,才能真正实现育人目标。家庭教育与学校和社会教育同步同心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合力,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张志勇育人家庭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颍上张家”倒台,牵出“保护伞”
家庭“煮”夫
“颍上张家”二代接连“出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恋练有词
“上海干爹”张志勇:退伍后行善14年助百名孩子
我要像流星那样去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