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22-02-16 05:14张洁夫范巧珍
艺术评鉴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机遇挑战

张洁夫 范巧珍

摘要:在文化自信背景下,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侗族音乐文化内涵丰富,发展悠久,独具特色,是我国的音乐文化瑰宝,具有很重要的传承研究价值。从侗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现状来看,音乐资源丰富,面临着市场机遇、交流与传播方式机遇,与此同时,也面临着现代科技和文化冲击、人才老龄化、传承断层、缺乏创新等挑战。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说到底是要将它很好地传承下来,并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此,需要针对目前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中存在的单纯性保护和保护方式单一等突出问题,设计出相应的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路径。因此,本文主要结合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然后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侗族音乐  传承与创新  机遇  挑战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1-0001-05

侗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以传统的口口相传形式流传百年。侗族人勤恳、善良、充满智慧,音乐文化是侗族人生活的写照,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特色的音乐艺术,具有很高的传唱度和传播度。在大多数的侗乡侗寨里,随处可以听到美妙的歌声,年轻少男少女们一边劳作一边歌唱,年幼的孩子们跟着大人们学唱侗歌,这是侗族的一种美好的传统风尚,体现了特色民俗。每逢佳节,侗族都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比如赛歌等。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弘扬民族文化,挖掘民族内在的精华,这对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受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侗族文化转型,侗族日常生活、心态变化等原因的影响,侗族音乐原生态环境逐渐消亡,其保护与传承危机重重,挽救侗族音乐濒危状态为当务之急。因此,下面主要对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传承措施。

一、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优势和机遇

在文化自信背景下,要不断挖掘民族文化中的优良思想,优良品质,发扬光大,获得新生命、新力量,推动侗族音乐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下面主要针对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优势和机遇进行论述。

(一)侗族音乐资源的优势

侗族主要生活在我国湖南、贵州、广西、湖北等地区。侗族人能歌善舞,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民歌音乐。侗族音乐发展历史很长,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侗族劳动人民能歌善舞,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与沉淀,侗族音乐成为当地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每逢过年过节,街市闹市、婚庆喜事等集会都会表演不同形式的歌舞,体现出特有的民族艺术气息。侗族多居住在生态环境优美的侗乡侗寨,他们勤劳,善于创造,这也使得侗族形成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侗族音乐。截止到目前为止,侗族音乐和曲调大约有100多种,虽然在形式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体现出共同的艺术特质。侗族音乐作为民族的一种特殊标志,具有很高的艺术经济价值。根据侗族的居住地和生活习性,侗族民间音乐的形态形成两种不同风格,主要分为南部方言区和北部方言区。南部方言区民歌较为丰富,主要包括大歌、小歌、仪式歌与习俗歌3大类。北部方言区民歌则多数以单声部的山歌为主,主要包括玩山歌、一般山歌、酒歌、白话、伴嫁歌及其他礼俗歌曲,形式和类型多样,具有不同的功能,在侗族人民群众中流传非常广泛。除此之外,侗族还有丰富多彩的戏曲音乐、民间乐器与器乐等,独具民族特色。因此,当地要重视侗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工作,整合现有音乐资源,加强管理与指导,从而推动这一瑰宝传承下去。

(二)侗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机遇

侗族音乐是侗族在生活劳作中的总结,是侗族追求美好生活的体现,侗族音乐独具民族语言特色,蕴藏着侗族许多良好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深掘其文化内涵。为了实现脱贫致富,当地需要把侗族音乐文化与旅游业融合起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将侗族音乐文化融入到当地旅游中,发挥侗族音乐文化特色,建立以侗族音乐为主题的旅游产业链,促进当地侗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升竞争力,扩大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力,带动就业,增加当地人们的收入。

1.侗族音乐文化市场机遇

侗族聚居的侗乡侗寨大多保持着自己淳朴的民族特色民俗文化,有着丰富完整的侗族文化遗产,生态环境风景隽秀,歌舞音乐文化丰富多彩,适合人们旅游观光。近年来,各地都打造了当地独特的侗族文化旅游产品,将侗族音乐与侗族民俗文化融合,以侗族文化为依托打造独具特色的侗族音乐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侗族文化旅游特色小鎮,实现产业化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侗族的织艺、饮食、建筑、民风名俗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侗族歌舞相融合,歌舞时身着侗族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节庆日歌舞庆祝,在侗族独特的建筑内载歌载舞。一些地区开发体验式旅游,从游客亲身感受出发,打造文化体验村寨,让游客体验到不一样的音乐艺术,促进了侗族民俗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在法定节假日举办侗族重大文化节庆,更能吸引游客关注侗族音乐文化,让侗族歌舞音乐文化在活动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传承,例如“三月三侗族歌会”“六月六牛辰节”“赶歌会”“芦笙节”等特色传统音乐节日,不断吸引更多的游客。很多侗族旅游景点都加入了艺术团的表演,丰富景区观赏的同时也很好地传承了侗族歌舞音乐。旅游业的发展,既能带动经济,也能促进侗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建立健全一套集风景、美食、民族、文化、音乐于一体的完整旅游链,打造以侗族文化为依托的旅游品牌,发挥侗族村寨独特的风景地貌优势,吸引有实力的商家投资,实现共赢,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升,人们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音乐艺术能很好的体现人的情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这也是侗族音乐发展的好机遇。一些地区创建侗族音乐文化公司,专业创作和表演侗族音乐作品,丰富传承和发展方式,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创造了更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

2.交流与传播方式机遇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侗族音乐文化交往、交流、传播的方式日益丰富,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村落聚会、节庆等,更多依赖于网络媒体的传播。侗族的很多音乐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分享到世界各地。很多优秀的侗族音乐作品制作成MV或者短视频,在电视、网络平台得到广泛推广,不断拓宽音乐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可以欣赏到侗族音乐,充分感受侗族音乐的魅力。在这样的一个科技时代,我们应更好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挖掘传承侗族音乐资源,赋予新的内涵,提升艺术价值,迎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要求,从而为侗族音乐的保存和创作提供更多的便利。人们可以使用光盘、计算机软件等技术,记录侗族音乐的曲谱,建立电子档案,保存好侗族音乐的影像曲目,拍摄侗族音乐宣传片,出版书籍,建立侗族音乐库、资料库、宣传网站等,做好侗族音乐资源记录保存,供后人参考欣赏,这些资料都会成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宝藏。为了改变传统的侗族音乐传承方式,一些喜爱侗族音乐的创作人根据传统侗族音乐,运用电子设备为歌曲做新的编曲,赋予传统侗族音乐新的生命力,实现侗族音乐的创新发展。

二、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遇到的挑战

从目前来看,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侗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创新过程中,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当地需要结合侗族音乐文化传承创新存在的问题,立足于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传统音乐的发展光大。

(一)人才老龄化、传承断层挑战

侗族多数聚居在传统村寨,人数较少,大多从事农林行业,经济水平较低。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许多侗族村寨的年轻人们都外出务工,或者外出上学,真正留在村寨里的年轻人很少。传统的侗族音乐很多都是靠村民们口耳相传,但是由于传承机制不完善,传承人数较少,知名度也比较低。传统的侗族音乐受众群体较小,很难引起年轻人的审美共鸣,并且年轻一辈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很少有年轻人励志传承侗族音乐,这使得侗族音乐面临着人才老龄化、传承断层、后继无人的危机。随着老一代侗族音乐传承人年龄的增长而去世,有的侗族音乐就会随之消失,当地需要在做好侗族音乐宣传的同时,开设地方课程,不断为侗族音乐传承发展培养后续人才,积累后备力量。

(二)缺乏创新挑战

随着侗族音乐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音乐得到了很大的推广和发展,特别是侗族大歌,名声享誉世界。侗族音乐它来自侗族社会生活实践,是侗族千百年来生活劳作、风土人情与民族气节的浓缩和总结。侗族独特的风土人情、民族气节、生活习性赋予侗族音乐独特的文化魅力。这种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侗族音乐的创新,局限于小众群体的欣赏。更有一些景区将侗族音乐商业模式化,使得侗族音乐在旅游景区出现“伪音乐现象”。并且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在传承过程中,人们的音乐审美方式也不断变化,有的侗族音乐看似繁荣发展,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在唱歌,但是这些村民都是以吸引游客为目的,根本没有深入了解侗族音乐的精髓,音乐的形式单一,内容贫乏,表面形式的侗族音乐并没有多少文化价值,无法吸引更多的关注。当地需要充分发挥学校参与的力量,对侗族民族音乐发展进行指导,丰富保护方式,助力侗族音乐创新传承。

(三)现代科技文化冲击

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人们欣赏到的音乐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也各具特色。在大数据时代,网络科技发达,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欣赏到各种音乐,繁荣的现代音乐文化,中西方流行音乐等众多元素都影响着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娱乐消遣的方式眾多,闲暇之余不再只是唱侗歌、弹琴了,这对侗族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与此同时,科技虽然对传统侗族音乐带来了冲击,但是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辩证地看待,当地可以借助科学技术,建立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展示平台,发挥企业的参与力量,让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全面做好侗族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全面提升侗族音乐文化的竞争力,满足基本的音乐需求。

三、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的对策

在当前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侗族音乐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鉴于侗族地区的生活方式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造成侗族文化主体丧失,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需要对侗族音乐文化主体进行培养。对侗族音乐传承者而言,传承与创新性发展必须客观地认识侗族传统文化变迁的事实,转变传统音乐文化保护传承的思想观念。

(一)需要建立完善的传承保护机制

在进行侗族音乐传承创新过程中,当地要建立完善的传承保护机制,突出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为后续保护传承提供借鉴。第一,根据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条例,建立针对性的保护机制,成立专门的侗族音乐保护协会,做好基本音乐节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不断开发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为做好音乐传承和保护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建立专门的侗族音乐网站和音乐库,做好特色民族音乐的宣传,实现资源共享,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侗族音乐,自觉加入到侗族音乐文化保护中来,扩大侗族音乐的知名度。第三,建立针对性的音乐档案,通过走访的形式,广泛搜集相关侗族音乐曲目,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列出重点保护的音乐目录,避免流失,全面做好保护传承工作,为传承与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帮助。

(二)发挥学校的参与作用

侗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有多种形式,但以人为载体的教育是文化传承中有效的方式之一,同时还可以创造新文化,扩大社会记忆内容。学校教育是传递文化知识、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途径,同时对提升民族个体对侗族音乐的认知具有决定作用。在学校教育中需要进一步改善课堂教学、营造校园民族文化氛围、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及文化实践等条件,并对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受众进行侗族音乐教育。2019年,由长沙音乐学院19名师生组成的“南楚韵·通道红”团队,开展侗族音乐文化传承音乐活动,比如侗族民歌数字化保护、民族演艺节目展演等,帮助侗族音乐文化“老树开新花”,推动乡村振兴。他们发挥自身的音乐专业优势,做好侗族民间音乐的采风、调研工作,进行音视频采集、曲谱整理等,扩大了侗族民歌的影响力,有利于更好的传播,为培养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创新侗族音乐传承形式

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新的挑战,在进行侗族音乐传承创新过程中,当地需要根据存在的问题,不断创新传承形式,推动产业化发展,为民族特色音乐文化发展助力。第一,当地要把音乐文化与当地文化产业结合起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赋予新的内涵和价值,形成特色的音乐文化产业,设计出极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创意产品;第二,不断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将具有本土特色的侗族音乐改变成曲谱,然后刻录下来,便于保存与保护,增加音乐技术的科技含量,赋予新的活力,提升保护质量,推动长远发展。第三,在侗族传统音乐文化保护过程中,需要改变以往的传承保护方式,制定符合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政策,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做好传统曲目的改编工作,保持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让侗族音乐更加符合现代人们的音乐审美特征,实现更好的发展。

(四)加强传统侗族音乐文化的生态保护

在文化生态视角下,当地要从不同的角度,对侗族音乐文化进行整体上的保护,充分考虑到侗族音乐文化的特点,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传承与發展之间的关系,为侗族音乐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整体性的全面保护。第一,要划分合理的音乐文化生态保护区,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做好发源地和流传地的保护,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提升保护传承效果,为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第二,重点做好音乐传承人的保护和引导,尊重他们个人意愿,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尤其做好抢救工作,提升传承发展的质量。第三,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原有保护基础上进行创新,不断借鉴国内外音乐文化保护的经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体进行推广和传播,扩大影响力,提升侗族音乐文化的社会地位,获得更多的关注。

(五)把旅游行业与音乐文化发展结合起来

为了真正推动侗族旅游行业的发展,当地需要融入传统的特色音乐文化,实现多层次和一体化的发展,改变以往单一的发展方式,带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一,依托旅游产业,组织特色的侗族音乐文化节目和活动,做好侗族旅游音乐产品的开发,让更多游客认识和熟悉传统的侗族音乐文化,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产值,增加游客沉浸体验,让游客深刻感受特色的音乐文化。第二,不断丰富旅游模式,拓宽旅游线路,借助旅游产业全面做好音乐文化的宣传工作,真正把当地优美的自然精神与特色音乐融合在一起,有效丰富传承方式,扩大音乐文化的知名度。第三,当地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与音乐文化各自的优势,采用现代化的经营理念,推动二者融合,产生叠加效应,培训新型的动作旅游音乐市场,加深游客体验。

四、结语

侗族音乐作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其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及传承价值,是侗族劳动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百花园中的绚丽花朵。当地要立足侗族音乐文化开发的实际情况,将实现与旅游、教育的互动发展作为侗族音乐创新与发展的路径选择。侗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既要传承它独有的民族特色,深掘其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先进技术的优势,也要不断注入新的血液,永葆生机和活力,实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忠霖.贵州民族民间艺术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以侗族音乐为例[J].艺术家,2019(01):126.

[2]杨颂庆.侗族民间音乐融入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探究[J].当代音乐,2018(08):58-59+61.

[3]关婷婷.解读湘西南侗族音乐文化资源与传承发展[J].艺术评鉴,2018(14):40-41.

[4]王艺.浅谈侗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以音乐剧《嘎老》为例[J].艺术评鉴,2017(12):32-35.

[5]关婷婷.湖南湘西南侗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发展[J].艺术评鉴,2017(09):22-23.

[6]庞博.诗的家乡、歌的海洋——浅析侗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9,39(18):41+44.

[7]李安隆.《珠郎娘美》对侗族音乐的影响及传承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9(06):133-134.

[8]唐自延.从侗族四十八寨地区琵琶歌传承方式浅谈侗族音乐的发展现状[J].北方音乐,2019,39(05):27-28.

[9]杨迪,肖丹丹.基于旅游产品视角的民族音乐旅游探析——以广西三江侗族为例[J].歌海,2016(03):127-131.

作者简介:张洁夫(1967—),男,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范巧珍(1980—),女,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音乐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为2020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名称:侗族音乐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0KY22023;本文为2021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名称:城市化背景下广西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智慧化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1KY0130。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机遇挑战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赣州市创建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的现状和对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