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鹏 吴练荣 郑泽光 施宝生 李正章3
(1.云南迪庆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2.中铜矿产资源有限公司)
斑岩铜矿是全球铜矿的重要成矿类型,因此对斑岩铜矿的探究一直备受关注[1]。物化探作为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对于隐伏矿床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2]。近年来,电磁测法在深部矿床勘查中的应用凸显优势,广泛应用于金属矿山的地质勘查工作中[3-5]。普朗斑岩铜矿作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典型斑岩型矿床,前人在含矿斑岩性质、成岩成矿时代、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多侧重于岩石学及岩石地球化学[6-11],研究区域多限于首采区,一定程度影响了对普朗铜矿床的整体认知。本次研究聚焦首采区与东部结合部的研究空白区,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ATM测量及TDIP中梯测量展开地质勘查工作,结合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及控矿因素,圈定成矿有利靶区,对于矿区地质增储具有重要意义。
普朗铜矿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印支期义敦岛弧东南缘,挟持于拉萨地块(西)、松潘—甘孜地块(东北)及扬子克拉通3个地质单元之间,受金沙江缝合带和甘孜—理塘缝合带所围限[12-14]。区内主要出露三叠系沉积岩系,以图姆沟组(T3t)分布范围及发育厚度最大,与下伏曲嘎寺组(T3q)呈假整合接触。受洋壳板块俯冲和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下,区内断裂、褶皱发育,以NNW向走滑断裂对沉积建造、岩浆活动的控制作用最为显著,次级的同向断裂及近EW向断裂则为容岩(矿)构造,晚期发育的NE向断层切错了早期断裂及褶皱。区内伴随着大量弧安山岩的发育,以大规模中酸性岩浆的浅成—超浅成为主要标志。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了优越条件,于岩体内或外接触带发育大量斑岩型铜矿床,普朗铜矿即是该特定成矿条件下的代表产物。
普朗铜矿地处义敦岛弧南段之中甸弧的东南部,构造格架简单,主要出露三叠系图姆沟组板岩、变质砂岩、砂岩。矿区位于普朗向斜东翼,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褶皱主要表现为普朗背形构造,断裂则以NW向的黑水塘断裂、红山断裂及近EW向的全干力达断裂为主,共同控制着矿区斑(玢)岩及矿(化)体的产出。受区域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矿区主要出露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构成普朗复式岩体,平面上呈“喇叭状”,以I号复式岩体规模最大,自首采区延入矿区东矿段,侵位于普朗背形穹窿构造核部,是KT1矿体的赋存部位,边部受石英二长斑岩围限(图1)。
热液蚀变是矿区成矿的重要条件,具有显著的分带性和阶段性,不同程度控制着矿化的发育程度[15-16]。首采区热液蚀变分带与典型斑岩型矿床基本吻合,自岩体中心往边部分别发育钾化硅化带(KSi)、绢英岩化带(SiSe)、青盘岩化带(Chep)。其中,钾化硅化带与含Mo的工业Cu矿体带吻合,以强钾交代和硅化为主,伴有石英金属硫化物脉的发育;绢英岩化带与钾化硅化带相伴而生且无明显界线,是构成斑岩型细脉浸染状矿(化)体的必要条件;青磐岩化带对应于斑(玢)岩的外缘,表现为绿泥石、钠黝帘石、黄铁矿的交代和碳酸盐等岩脉的产出,主要发育脉状矿体叠覆于其余蚀变带之上,进一步增强矿化。
矿区东部蚀变类型以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及硅化为主,蚀变强度较首采区弱且分带不明显,多见绢英岩化叠加于黑云母化之上,多形成星点浸染状、短细脉状铜矿化,绢英岩化带则多发育形成细脉状、大脉状铜矿化,矿化叠加富集为工业矿(化)体。
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区内首采区与东部结合部异常较好的元素为Cu、Au,其次为Pb、W、As、Sn,较弱的为Ag、Zn、Sb、Hg,总体可划分为Cu-Au-Ag-W-Sn、Pb-Zn-As-Sb-Hg 2种组合,并圈定H1~H5共5个综合异常(表1)。其中,①HT1位于首采区—东部结合部的西南角,出露石英闪长玢岩,异常区内浓集元素为Cu、Au、W、Ag、Hg,其西侧40,100 m处分别对应KT2、KT1,找矿前景良好;②HT3呈NEE向展布于结合部中东段,主要出露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及喜山期石英闪长玢岩(脉),浓集元素为Cu、Au、W、Ag、Sn、As,与结合部KT12、KT13、KT14吻合度高,找矿前景良好;③HT4呈NE向条带状展布,出露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浓集元素为Cu、Au、W、Pb、As、Sb,其东侧110 m为东矿段小矿脉群。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元素综合异常剖析见图2。
?
通过对首采区—东部结合部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圈定M1~M8共8个磁异常(图3),各磁异常区特征见表2。其中,①M2异常位于结合部南段,出露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其NW部与KT14矿体群吻合度高,NE向延伸部位具有较大找矿空间;②M4异常呈条带状展布于结合部北西侧,出露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属KT2、KT11引起的矿致异常;③M5、M6、M7异常分别位于结合部NW角、中部及东部,均由东矿段矿(化)体引起,属乙类异常,具有扩大找矿的潜力;④M8异常位于结合部中部北东侧,整体呈NW向展布,出露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角岩及青磐岩化蚀变带,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
根据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地面高精度测量结果,本次研究布设3条AMT物化探综合剖面进行验证,结合地质资料,圈定BQ1、BQ2这2个找矿靶区(图4):①BQ1整体呈NE向展布于结合部中部,出露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喜山期石英闪长玢岩(脉)及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对应着化探综合异常HT2、HT3及磁测异常M5,北部出露KT12、KT13、KT17小矿体群及绢英岩化带(SiSe),西侧则出露KT2,成矿条件良好;②BQ2整体呈NE向展布于结合部北东角,主要出露印支期石英闪长玢岩及印支期石英二长斑岩,其南西侧、北东侧分别发育绢英岩化带(SiSe)及青磐岩化带(ChEp),平面上与化探综合异常H4、磁测异常M5对应良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1)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圈定了单元素异常、元素组合异常、元素综合异常,并将所测量的10个元素分为Cu-Au-Ag-W-Sn、Pb-Zn-As-Sb-Hg 2种元素组合。
(2)根据单元素异常特征与元素组合异常特征,圈定元素综合异常5个,编号分别为HT1、HT2、HT3、HT4、HT5,其中,HT1、HT3、HT4异常找矿前景较好,HT2异常有一定的找矿前景,HT5异常性质不明确。
(3)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基本查明工作区各地质体对应的磁性特征,并根据测量成果推断出磁异常8个,编号为M1~M8。其中,甲1类异常为M2,甲2类异常为M4,乙1类异常为M6、M7,乙2类异常为M5,乙3类异常为M8,丙类异常为M1、M3。
(4)综合本次物化探工作成果,并结合地质资料,对工作区下一步的找矿靶区进行了推断,共推断找矿靶区2个,编号分别为BQ1、BQ2,2个靶区分布在结合部和东矿段内,成矿条件整体比较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