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医学救援队员人格特征对知觉压力的影响:心理复原力的中介作用*

2022-02-15 12:45张雅欣孙华君梁黎明张玲玲王延赏杜汋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外向复原医学

张雅欣,孙华君,梁黎明,张玲玲,王延赏,杜汋,4△

(1.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天津 300070;2.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3.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4.天津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控制中心)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显著增多,对人民的财产和健康造成的危害显著增加,同时对应急医学救援的工作也产生了极大的挑战[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训练有素的应急医学救援队员是重要的应对者[2]。面对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感染风险高的复杂工作环境,队员们不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强大的心理复原能力。

知觉压力是个体对超出其能力的外部刺激的感知和体验,然后评估其是否对自己造成压力的过程,其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人对压力事件的知觉和评价[3]。心理复原力(resilience)又称为“心理弹性”“心理韧性”“抗逆力”等,指个体在经历困境或创伤后仍然能够恢复到良好适应状况的发展现象[4]。

人格特征作为人的基本行为特征,对人的情绪和应激反应有着直接作用[5]。在几种人格研究方法中,五因素模型,也叫大五人格,一般包括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一些文献使用其对立面神经质代替该因子)和开放性,是最受认可的人格特征模型之一[6]。考虑到国内的适用性,本研究采用中国版大五人格量表。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影响个人压力知觉的重要因素之一[7-8]。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人格与压力的关系上,对于中间介质的作用探索较少,且针对应急医学领域的心理研究较少。

本研究选取心理复原力为中介变量,旨在探讨应急医学救援队员的人格、心理复原力及压力之间的关系,为管理部门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从而预防或缓解特殊情境下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提升应急医学救援队伍整体能力水平,促进队员的身心健康。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6月~7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天津市13支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共1307名队员,医生393名,护士770名)中随机抽取375名队员作为受访者,剔除无效问卷16份,得到有效问卷359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5.73%。其中医生114名,护士245名。因此,本研究样本量满足研究需要。

1.2 研究工具

1.2.1 应急医学救援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

应急医学救援人员基本调查表为自行编制,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政治面貌、职业、有无传染病诊疗或防控工作经历、有无进入隔离区、有无接受心理辅导需求、有无得到心理支持与不良情绪疏导等。

1.2.2 成人心理复原力量表(Resilience Scale for Adults,RSA)

成人心理复原力量表由Friborg等人编制并修订,共有33道题,包含5个维度, 即自我效能,社交能力、组织风格、家庭凝聚力和社会资源[9]。采用Likert 7级标度法,总分越高代表心理复原力水平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6~0.86之间[10]。

1.2.3 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

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由杨廷忠、黄汉腾编制,由14个反映紧张和失控感的问题构成,采用Likert 5级标度法,形成压力知觉总分,得分越高显示个体感知到的压力越大[11-12]。其中大于25分被定义为过大压力,即健康危险性压力(HRS)。本研究中,Cronbach’s ɑ系数为 0.78,具有可靠的内部一致性。

1.2.4 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 (Ten-item Personality Inventory in China,TIPI-C)

中国版10项目大五人格量表由李金德于2013年修订,共有10个条目,包含5个维度,分别为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13]。该量表采用Likert 7级标度法,其中奇数条目为正向计分,偶数条目为反向计分。该量表被广泛使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集,并对所有数据进行二次核对,使用SPSS 24.0进行统计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的方式,进行统计描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应急医学救援人员的心理复原力水平、知觉压力水平及人格特征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SPSS process 3.3宏程序(以下简称Process)对数据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发现第一个公因子的解释力为30.05%<40%,说明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不同性别队员在人格特征、心理复原力、知觉压力间的比较

由表1可以看出,外向性在性别上存在统计学差异,女受试者得分更高。情绪稳定性在性别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男受试者得分更高。开放性在性别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男受试者得分更高。其他变量P>0.05,说明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1 不同性别队员在人格特征、心理复原力、知觉压力间的比较

2.3 人格特征与心理复原力、知觉压力相关性分析

对应急医学救援队员的人格特征各维度得分、心理复原力总分及知觉压力总分,进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与知觉压力均呈负相关,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与心理复原力均呈正相关,心理复原力与知觉压力呈负相关。人格特征与心理复原力、知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表2 人格特征与心理复原力、知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2.4 人格特征对知觉压力的影响:心理复原力的中介效应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人格特征、心理复原力和知觉压力之间的关系满足进行中介检验的条件[14]。依据温忠麟和叶宝娟[15]建议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使用Hayes编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中的模型4进行所有运算[16]。通过估计95%的置信区间的方法检验中介效应,若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表示中介效应显著。自变量:人格特征(5个水平:外向性、宜人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尽责性),因变量:知觉压力,中介变量:心理复原力。将自变量分别进行中介效应分析,以排除相互间的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变量关系的回归分析

外向性对知觉压力的回归系数为-1.7234,将心理复原力加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变为-0.6222,回归系数有所下降但仍显著,表示心理复原力在外向性对知觉压力的预测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检验中介效应(随机抽取5000个Bootstrap样本),结果见表4。心理复原力的中介效应值为-1.7234,Bootstrap 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因此心理复原力在外向性对知觉压力的预测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3.90%。同理,宜人性、开放性、情绪稳定性、尽责性对知觉压力的回归系数分别为-3.2952、-3.6761、-4.3865、-2.8680,心理复原力加入回归方程后,回归系数均有所下降,且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说明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56.76%、52.08%、38.44%和66.79%。心理复原力在人格特征对知觉压力的预测关系中均起部分中介作用。

表4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3 讨论

3.1 应急医学救援队员的人格特征、心理复原力、知觉压力的发展特点

调查结果表明,知觉压力总分为(35.15±7.40)分,其中压力正常(≤25)29人(8.1%);压力过大(>25,属于健康危险压力值)330人(91.9%)。与全国常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8.111,P<0.05),得分显著高于常模。这与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早期,应急医学救援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尚浅,需要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且长时间在隔离区域穿戴防护服、护目镜,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有关[17]。

通过对不同性别队员的人格特征、心理复原力和知觉压力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外向性、情绪稳定性、开放性维度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女性外向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而男性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女之间不同性别特征有关;女性更善于与人交往,在人际方面会比男性更具有亲和力,所以会表现出外化的问题,男性相比于女性而言,情绪控制力更强,性格更加沉稳内敛,因而对陌生环境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开放程度会高一些。不同性别在心理复原力和知觉压力方面无显著差异,这说明虽然男女队员性格不同,但面对同样强度的工作环境,二者具备同等的心理素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打破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使之成为行业工作的中流砥柱。

3.2 人格特征与知觉压力和心理复原力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五种人格均与心理复原力呈显著正相关,与知觉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先前研究提示,神经质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复原力水平,在个体的心理复原力构建中起到关键作用。低神经质者的心理弹性显著高于高神经质者[18-19],由此可以得出,作为神经质的对立面,情绪稳定性人格有助于提升个体心理复原力。具有较高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的性格特征的个体,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心态,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获得较多的正向反馈,从而达到顺应社会压力变化的状态。

3.3 人格特征对知觉压力的影响:心理复原力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表明,心理复原力在人格特征与知觉压力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人格特征能直接预测知觉压力,还可以通过提高心理复原力间接降低知觉压力的水平。

个人特质是受成长环境、价值观形成的影响,难以通过外界干预改变[20],而心理复原力是一种动态的心理状态,因此可以通过提升心理复原力水平,从而提升压力应对能力。两者都对知觉压力产生影响,但作用机制不同,人格特征是个体行为过程的内在驱动力,心理复原力是起到一种调节作用,以此来适应社会变化。应急任务的复杂性要求队员具备一定的人格特征和心理状态,才能胜任救援工作[21]。心理复原力较高的队员,或者有家庭、社会的支持,或者自身综合能力较强,或者有较高的目标、志向,让他们拥有更清晰地认知,正确识别压力情境,以此来调整降低自己的压力水平。

4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随着心理科学知识的普及,人格测量被广泛应用在工商业领域和政府内,对企业组建团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招聘选拔具有重要的意义[22]。现代应急医学救援队员的培训主要集中在队员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方面,但队员由于是直面救援现场的一线工作人员,更容易产生精神应激反应,所以如何检测队员的心理状况及完善心理干预已成为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23]。

本研究提示,心理复原力的高低和具备的人格特质可以作为选拔应急医学救援队员的重要依据。由于人格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所以面对不同的岗位需求,选择具有对应适合人格特质的人极其重要,这样既能符合应急医学救援队员的承受能力,又能满足应急医学救援队伍的工作需求。应急医学救援队伍的管理者在关注队员专业能力和人格健全的同时,也应该重视队员的心理健康动态变化。通过开展心理复原力培训,尝试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训练课程[24],强调心理复原力的重要意义,提高应急医学救援队员适应特殊情境的能力,从而保持其身心健康,以内生动力提高整体能力。

猜你喜欢
外向复原医学
复原力是一笔人生财富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一起来做颈椎操吧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发掘及复原恐龙化石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