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间和幸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四月,高祖于长乐宫死去。享年六十二岁。上一年七月,亲征淮南王黥布时中流矢负伤。十一月返回长安后,由于四个月的在外奔波,也使其伤势恶化。诸侯叛乱此起彼伏,汉王朝也面临着一代而终的危机。因为刘邦政权是依靠其与诸侯王、列侯之间信赖关系维持的,所以一旦刘邦死去的话,王朝骤然崩溃的可能性极大。同为编户民(在户籍注册的庶民),只有刘邦一人当上了皇帝,其他人都只是臣下。刘邦之子即便继承其后,父辈的关系能否维系也是没有保证的。高祖死后,四日之内没有发丧。这使人想起秦始皇死时的情景。
直至高祖临终还在支持他的有樊哙、周勃、郦商、陈平、灌婴、萧何、曹参、张良、王陵等。他们多是沛县出身,从沛公时代起并肩战斗至今。他们与高祖一样,即便当上官僚以后也一直握剑保卫汉王朝。郦商是作为丞相、曹参是作为齐国相国与高祖并肩讨伐黥布的。周勃、樊哙则是作为汉相国讨伐燕王卢绾的。
故鄉的力量一直到高祖最后的日子都给他带来勇气。高祖讨伐黥布之后,曾经回到故乡沛县,在沛宫聚集友人、父老子弟,开设酒宴,还教给沛县一百二十多个孩子唱自己作的歌。宴会进入高潮时,高祖一边击筑,一边歌唱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高祖在孩子们的应声和唱中,跳起舞来,他脸颊上热泪滚动。就高祖心情而言,汉王朝虽然建立,但是他已经痛感守江山之困难。年逾花甲的他终于在故乡人面前流露出脆弱的一面。宴会持续了十天以上。沛县和高祖出生地丰邑都得到了免税的恩典。
高祖的亡骸埋葬在远离故乡的长陵。长陵是高祖的陵墓。汉代皇帝陵从即位的翌年开始建造。就高祖而言,汉王即位时尚未定都长安,所以应该是从汉高祖七年(前200)迁都长安时起选定陵址,开始动工。至他死去仅仅六年时间。长陵位于秦咸阳宫北侧咸阳原上,隔着渭水在长安长乐宫的正北。此处对于取代秦而建立汉的高祖来说,是相当合适的位置。长安未央宫前殿建于高土台上,由此也可以远眺长陵。
高祖在沛县时曾对故乡人说:
“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史记·高祖本纪》)就心情来说,还是希望葬于故乡。看来对远离故乡之秦都咸阳之地魂魄的归宿有所不安。
在咸阳市窑点乡三义村附近有两处坟丘,现在被认为是长陵的遗址。遗址附近出土了“长陵西神”等瓦当。两处坟丘,大小基本相同。东边一个:东西150米,南北130米,高30.7米;西边一个:东西153米,南北135米,高32.8米。大致呈横长的长方形,顶部平坦。十八世纪清朝陕西巡抚毕沅在所立碑中曰:高祖长陵在东,吕后陵在西。然而,由于成书四世纪的《关中记》记曰“高祖陵在西,吕后陵在东”,所以还是依据此说为妥。坟丘虽彼此分开,但是在同一陵区夫妇合葬的新葬式。
长陵东侧并列着的是陪葬墓。据文献记载,萧何、曹参、王陵、周勃等埋葬于死后远离故乡的高祖长陵附近。他们与高祖的关系于死后仍在继续。这里见不到秦始皇与吕不韦、李斯、蒙恬之间的那种关系。另外,皇帝与皇后陵墓规模几乎相当的现象,也是秦始皇陵所没有的。其实,本来秦始皇的皇后是否存在都不清楚。皇帝制度的确是从秦始皇那里继承而来的,但变化也是明显的。这在陵墓制度上也有所反映。
皇后陵一般比皇帝陵要小。吕后陵与皇帝陵几乎大小相等的现象,就皇帝与皇后陵墓来说无法理解。应该从皇帝陵与皇帝死后掌握政权之太后陵相互并列的角度去考虑。吕太后在高祖死后,又将儿子惠帝葬于安陵,然后将自己的陵墓建在高祖长陵旁边。显然这并非高祖的意志,而是高祖死后,吕太后掌权时她按照自己的意志、与高祖长陵并列建造的。可以说这是太后显示自身权力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