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贺
11月24日,距离2021年結束还有一月有余,杭可科技(688006.SH)批准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简称2021年激励计划)。该计划授予价格为28元/股,即在2021-2023年完成每期业绩考核后,被激励人员可以28元/股的价格购买杭可科技增发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当日杭可科技收盘价为122.46元/股,是授予价格的4.37倍。
这不是杭可科技第一次推出股权激励。作为第一批登陆科创板的企业,杭可科技于2020年4月底曾推出《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后于8月27日正式通过。通过日收盘价是授予价格9.78元/股的5.72倍。
超低的价格令人咋舌,如果还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就起不到激励作用。
与2020年激励计划仅有2期考核且以2017-2019年平均营收或净利润为基数不同,2021年激励计划共三期,公司层面每一期业绩考核均以2020年营收或净利润为基数。具体上,2021年营收增速不低于65%或净利润增速不低于30%;2022年营收增速不低于165%或净利润增速不低于100%;2023年营收增速不低于300%或净利润增速不低于280%。
考虑到杭可科技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70.96%,且营收可根据在手订单及交付、验收周期来推断,因此2021年的考核并不算难。不过,2022和2023年的业绩考核目标,就具有真正的激励作用。
作为锂电后端设备龙头,杭可科技在行业大爆发之时推出这样的股权激励,与其自身业务情况不无关系。
在锂电池生产线中,前道、中道和后道工序成本占比大约分别为40%、30%、30%。杭可科技业务主要涉及后道工序的化成、分容、检测等工序,核心产品为充放电设备和内阻测试仪等其他设备,可提供锂电池生产线后处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与同行相比,杭可科技在后端设备的竞争力十足,其2020年收入规模接近15亿元,远高于泰坦新动力(先导智能子公司)、利元亨、星云股份、韩国PNESolution等可比公司后端设备收入。
来源:杭可科技公告
而且杭可科技国内外收入较为均衡,2020年境内、外收入占比分别为58.85%和41.15%。客户覆盖三星、LG、日本村田、宁德新能源、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比克动力、宁德时代等知名锂电池生产企业。
不过,也正是看似抗风险能力较强的收入结构,造成杭可科技业绩的波动。
受疫情影响,杭可科技海外客户生产及扩产受到较大影响,设备购买需求减少,导致其2020年订单结构中国外客户订单下降明显,仅为三成左右。从2021上半年收入结构看,其境内收入占比已经高达95.46%。
不仅如此,杭可科技产品有很大比例应用于消费锂电,消费锂电收入占比在2018年为54.43%,相比2016年的70.84%有明显下降,但依然较高。2020年虽然未公布具体数字,但考虑该比例应不会太低。
这意味着,杭可科技在当前火爆的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有所欠缺。2021年6月,杭可科技与宁德时代4.8亿元订单因原合同技术协议发生变更而解除,就是其中一个反映。不过,根据2020年报披露,杭可科技在动力电池领域,已经覆盖了LG、比亚迪、国轩高科、天津力神和宁德时代等头部厂商。这对其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拓展十分有利。
从杭可科技2021年激励计划的考核条件看,总体营收增速要快于净利润增速。不过,在第三期考核条件中,对净利润增速的要求已经接近营收增速。这意味着,杭可科技认为,未来两年还是以投入为主,不过也会在2023年进入到收获期。
从近几年杭可科技的业绩增速看,倒也确实有一些困难。
2017-2020年,杭可科技营收增速三连降,从87.95%下降至13.7%;归母净利润增速更是从101.31%下降至2020年的27.73%,其中2019年甚至接近于0增长。
2021年,杭可科技营收增速明显恢复,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0.96%,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2.63%。
营收增速的恢复,是杭可科技在2021年激励计划的重要原因。不过,产能扩张也很重要。
数据来源:Wind,公司官网,上海证券研究所注:利元亨为电芯检测设备收入,韩国PNE Solution 为二次充电电池业务收入。
国盛证券研报显示,杭可科技IPO募投项目中,“锂离子电池智能生产线制造扩建项目”已经全部投入使用,产能逐步释放中。在100%达产后,该项目将年产锂离子电池智能生产线后处理系统30条,进一步提升杭可科技的整合配套能力和产能。
不过,杭可科技还有其他问题待解。
尽管与同行业厂商多采取的外协加工、自主组装不同,杭可科技的产品多为自制,在生产管理和产品交货期、质量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由于国内锂电设备企业的激烈竞争以及上游原材料的大幅上涨,杭可科技2021H1毛利率同比下降22.53个百分点至28.4%,其中二季度仅为23.76%。
尽管三季度毛利率环比提升9.01个百分点到32.77%,盈利出现拐点迹象。但能否延续还需要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