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穴位贴敷联合隔姜灸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的护理效果

2022-02-14 12:33杨惠生周华红危椠罡黄秀治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23期
关键词:胃脘脾胃穴位

杨惠生 周华红 危椠罡 黄秀治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接近心窝位置反复发生疼痛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胀痛、消化不良、四肢畏寒、神情倦怠、脉搏沉细、舌苔白等,诱发胃脘痛产生的诱因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忧思过虑、烦恼不安等相关[1],其证型分类中最常见的是脾胃虚寒型,此证型属于虚症,是由胃失和降、脾胃气虚所致,临床治疗一般选择药物控制,常规西药虽能缓解胃不适症状,但是其复发率高,一旦停药后会再次发病,而且长期口服西药对脾胃和肝脏损害大,因此本文推荐采取中医治疗[2-3]。基于此,文章将以中医辨证论治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思想对收治的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展开研究,旨在分析中药穴位贴敷+隔姜灸辅助护理干预的效果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收集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6月,统计出78例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展开系统研究,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法分组,对照组39例,男∶女=24∶15,年龄24~65岁,平均(45.02±4.22)岁,病史2个月~5年,平均(2.49±0.15)年;观察组39例,男∶女=23∶16,年龄25~66岁,平均(46.33±4.48)岁,病史3个月~5年,平均(2.51±0.16)年。纳入的两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胃镜检查确诊,符合《中医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胃脘痛证型中的脾胃虚寒型诊断标准;年龄≥18岁;未自行服用任何药物。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其他胃肠道疾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药物过敏体质;认知、沟通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异常;哺乳期和妊娠期女性。患者知情并已签署同意书,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遵医嘱服用抑酸、护胃及促进胃动力药物治疗,口服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44871,生产商: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 mg),每次20 mg,每天1次,口服硫糖铝(国药准字H34021370,生产商:淮南佳盟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25 g),每次0.25 g,每天3次,于餐前1 h嚼碎服用,坚持用药治疗1个月。观察组予以中药穴位贴敷+隔姜灸辅助护理干预,中药穴位贴敷:取药材白芷、细辛、生芥子、定向、白胡椒、肉桂、吴茱萸等研磨成粉,将药粉和黄酒、甘油调和成泥状后,分别在双侧脾俞、胃俞、足三里、关元、中脘、神阙穴进行贴敷,每天贴敷1次,每贴时长2~4 h,坚持贴敷2周;隔姜灸:取新鲜的生姜切成厚度为0.2~0.3 mm的片状,将姜片分别置于中脘穴、神阙穴上方,然后在上部点燃锥形艾柱,每天1次[2]。连续治疗2周。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1)治疗措施:掌握隔姜灸和穴位贴敷的治疗时间,中药贴敷最好不易超过4 h,否则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瘙痒、过敏等反应,每次穴位贴敷后用清水清洗皮肤并涂抹抗过敏药膏,而隔姜灸治疗期间保持平卧后不可随意改变体位,根据患者的皮肤耐受性和病情程度调整姜片厚度,如果点燃艾柱后感到灼烧痛,可轻轻提起姜片,以防皮肤烫伤,定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有不适可停止艾柱燃烧,同时要注意防止艾灰脱落伤及皮肤,注意治疗后不宜即刻洗澡和吹风,以免毛孔张开发生风寒[3]。(2)饮食生活调理: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饮水,进食新鲜果蔬,少食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物,不可暴饮暴食,少食海鲜、牛肉等发物,多进食暖胃健脾的食物,如鸡蛋、羊肉、莲子、大枣、桂圆、瘦猪肉、山药、茯苓等,多喝养胃的暖粥,尽量避免熬夜、吃夜宵,戒烟戒酒,忌喝咖啡、浓茶等,规律作息时间,保持足够的睡眠,日常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开对胃黏膜有刺激性作用的药物。(3)心理疏导: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其主诉,予以专业指导,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询问其治疗不适和感受,并鼓励和安慰患者调整不良心态,积极排泄内心不悦,通过听音乐、深呼吸、有氧运动等方式转移情绪注意力,学会自我负面心态转移,保持乐观、愉悦的状态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支持患者多结交朋友,树立自信心态。

1.3 观察指标

(1)干预效果对比: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估,显效为胃部不适症状完全消失,其胃脘痛积分下降90%以上,胃镜显示病灶消失;有效为胃部不适症状明显好转,其胃脘痛积分下降50%左右,胃镜显示病灶部分愈合;无效为胃部不适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胃脘痛积分下降不足30%[4]。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2)采用简易健康生活量表(short form of 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测评其生活状态,主要对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躯体疼痛、总的健康状况、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心理卫生8个维度进行测定,每项指标0~100分,得分越高其生活质量越好[5]。

(3)胃痛程度用视觉模拟评估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分值范围0~10分,0分无痛,10分剧痛,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根据患者的症状程度评估胃脘痛积分,0分无痛,4分重度疼痛,积分越高其症状越严重[6]。

(4)中医症状评分:主要分析上腹不适评分、饥不欲食评分及恶心呕吐评分,未见任何症状提示为0分,偶见中医症状发生提示为1分,出现较为严重的中医症状,中医症状间断发生提示为2分,呈出现相对严重的中医症状、中医症状持续发生提示为3分[7]。

(5)胃功能指标水平:对比两组患者的胃泌素(gastrin,GS)、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 Ⅰ)及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等胃功能指标,记录最终的相关数据即可[8]。

1.4 统计学方法

借助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以n(%)表示计数资料,同时使用χ2展开数据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同样采用t检验,组间数据以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均采用中位数进行直接表示,若数据提示为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7.44%)显著比对照组(71.7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效果对比 [例(%)]

2.2 SF-36评分比较

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方面SF-36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SF-36评分比较(分,±s)

表2 SF-36评分比较(分,±s)

?

表2 (续)

2.3 疼痛评分和胃脘痛积分对比

干预前的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胃脘痛胃脘痛积分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疼痛评分和胃脘痛积分对比(分,±s)

表3 疼痛评分和胃脘痛积分对比(分,±s)

注:组内干预前后对比,*P<0.05。

?

2.4 中医症状评分

以表4所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的中医症状上腹不适评分、饥不欲食评分与恶心呕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上腹不适评分、饥不欲食评分与恶心呕吐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对比分析中医症状评分(分,±s)

表4 对比分析中医症状评分(分,±s)

?

表4 (续)

2.5 胃功能指标水平

以表5所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的胃功能指标胃泌素、胃蛋白酶原Ⅰ以及胃蛋白酶原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胃功能指标胃泌素、胃蛋白酶原Ⅰ以及胃蛋白酶原Ⅱ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对比分析胃功能指标水平(ng/mL,±s)

表5 对比分析胃功能指标水平(ng/mL,±s)

?

表5 (续)

3 讨论

胃脘痛也叫胃痛,现代西医学认为胃脘痛属于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等,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情志抑郁和抽烟酗酒等,而中医辨证以虚实、寒热、气血和缓急为主,脾胃虚寒证属于虚症,主要因胃久病、劳累、饮食寒凉、辛辣等损害脾阳所致,症状为胃隐痛、喜温喜按,不喜凉,临床针对脾胃虚寒证胃脘痛的治疗应以消除虚寒、调理脾胃、温经活血等为主[9-10]。脘腹胀痛作为慢性胃炎的主证,胃镜可对患者进行明确的诊断,进而分析不同程度的糜烂、出血,临床中医学表明,该项疾病隶属于 “胃痛”“痞满”“嘈杂”“吞酸”等范畴,常见证为脾胃虚寒,因此,缓解虚寒作为缓解胃脘痛的重要环节,治疗原则为温中健脾、温经散寒等,《黄帝内经》指出,该项疾病属于“寒则热之”“虚则补之”等范畴。隔姜灸属于临床使用较为典型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之一,治疗原理为借助艾叶发挥温中、逐冷、除湿等功效,其中鲜生姜中包含姜辣素与多种挥发油。借助艾灸热力作用,顺纤维渗透到人体的各种穴位,使得药物有效成分实现开泄腠理以温热之效果,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灶,最大程度上发挥温经散寒止痛等功效,即为“寒则热之”具体效果。目前,西医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与抗生素联合方案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但是长时间使用西药均会增加抗药性,停药后病情容易反复,不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西医治疗胃脘痛主要以抑酸、促进胃动力和保护胃黏膜等为主,但是其药效远不如中医效果。本文行中药穴位贴敷+隔姜灸配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干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其胃脘痛积分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由此证实中医辨证施治、施护的价值显著[11-12]。中药穴位贴敷属于中医经络学,选择具有温经通络、止痛活血、散寒温肾的中药材在对应穴位贴敷,隔姜灸是使用生姜和点绕艾灸柱在穴位上治疗,生姜有散寒、开痰等作用,通过燃烧艾灸柱能使药物快速渗透进组织,散发体内寒气,通络止通,二者结合能使药物由表及里,内达脏腑,实现内外兼治的中医原则[13-14]。在治疗期间加强饮食、生活、治疗事项和情志干预能快速帮助患者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舒缓负面情绪,促使其尽快恢复健康状态[15-16]。穴位贴敷是在针灸学基础上采用中药直接作用患者的腧穴,借助经络可对机体进行及时的调整作用,进而发挥预防和治疗疾病,药物直达病灶,临床效果十分肯定,药物毒副反应较少,相对于传统给药方式,可有效避免肝脏首过效应与肠胃灭活,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应用前景良好。中医外治方法与外科直接疗法存在显著的差异,又可统治外症,又可内病外治。将吴茱萸、肉桂、白胡椒、丁香、生芥子、细辛以及白芷等辛温发散药物直接作用于患者的中药敷于穴位,可积极发挥温胃散寒、通络止痛、通经走窜等功效。隔姜灸属于灸法其中的一种,且临床疗效被广泛医生认可,针对虚寒型患者具有良好的疾病效果。生姜味辛、性温可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肺、脾、胃经,艾绒可发挥温中、逐寒、除湿的药物性质,气味清香易燃烧,火力要求温和,直接经艾柱燃于姜片上可对患者的穴位产生一定的温热作用,以艾灸和生姜发挥双重功效,最终实现温经散寒、补益脾胃、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等效果。

上述文献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干预后的临床总有效率(97.44%)显著比对照组(82.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方面SF-36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胃脘痛胃脘痛积分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上腹不适评分、饥不欲食评分与恶心呕吐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胃功能指标胃泌素、胃蛋白酶原Ⅰ以及胃蛋白酶原Ⅱ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缪月红[2]文献结果数据显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上述数据结果存在显著的一致性,充分验证了中药穴位贴敷+隔姜灸联合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中药穴位贴敷+隔姜灸的药学价值相比西药治疗效果更理想,配合针对性护理能缩短病症疼痛时间,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和健康身体,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猜你喜欢
胃脘脾胃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脾胃不和的人,夏季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