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延飞,孙 韬,李宁宁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a.临床医学院;b.科研外事处,郑州 451191)
中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中医综合课程,在高职高专院校教科书涵盖面比较广,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在中医院校有3~4 a时间可以系统地学习,而在以西医为主的高职高专院校只有一学期的学习时间,因此该课程具有知识信息点较多、量较大,教材内容繁杂,学生难懂难学的特点[1-2]。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方法注重于教材大量知识点的灌输式讲述,学生很难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学习任务和考试,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较差,教学效果不理想[2]。如果教学方法选择得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Seminar教学法是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的产物,主题明确为教师和学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并发表演讲的一种大学课堂形式[3-4]。本课题组尝试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中医学”这门课的教学中,观察Seminar结合PBL教学法在西医类专科院校的应用效果,为该课程教学适应社会需求,提升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1 对象 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择河南某医专院校2020级临床医学系学生两个班共9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45人和观察组48人。2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上学期期末考核平均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的理论和实践技能课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观察组采用Seminar结合PBL教学法开展教学和技能训练,并将48人分成4个小组,每组12人。2组教材均选择郑州大学出版社,刘冰主编的《中医学》,开课时间为大学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2组授课教师为同一人,教学目标和内容均一致。
1.2.1 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课前先自行预习教材,教师课堂详细讲解教材重点内容,课后布置与课程相关的练习题;实践技能课教师对操作步骤强调要点后,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练习,教师对学生操作指导。
1.2.2 观察组Seminar结合PBL教学法教学实践步骤
1.2.2.1 课前准备 根据下次课授课内容,拟定主题和内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详细分工,根据主题先自学教材,然后通过走进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共同探讨、整理归纳,然后准备发言PPT。有问题可请教老师,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1.2.2.2 课堂设计 ①教师主题介绍(5~10 min)。教师按照学校中医学教学大纲提出相关主题及涉及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②学生主题报告(30~35 min)。各小组围绕主题组内讨论形成的观点进行总结发言。③讨论交流(30~35 min)。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学生与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围绕主题进行积极讨论并开展交流。教师和学生均可向报告人提问,也可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报告组成员逐一回答相关疑问。④总结与评价(10~15 min)。教师在听取各组的发言和讨论后,对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各组学生整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点评,并对重点知识点再次强调分析讲解,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各小组修改、整理讨论报告并上交。
1.2.3 教学评价方法 ①理论考试。课程结束后,闭卷考试,2组学生考试内容、时间相同,由同一教师评阅。②技能考核。课程结束后,2组学生在同一时间对本学期学到的基本技能进行考核,考核标准参照高职院校中医专业技能考核标准。③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2组学生同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并征求省内中医学者的建议设计而成,涵盖11个问题,评分标准采用二级评价法(能、不能)。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93份,收回93份,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100%。
2.1 Seminar教学组和传统教学法组期末考试成绩比较 观察组实践技能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分)
2.2 教学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各项评估指标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活跃度和有助于理解难点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观察组有个别同学反映此教学法占用时间、增加学习压力,但仍希望采用此法,两种教学法学生在这两方面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教学法教学问卷调查结果比较[n(%)]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中医学是医疗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5],在以西医为主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中医课,旨在让学生对博大精深的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有基本的了解,熟悉中医理法方药的临床应用,拓展学生的医学知识,更好地体现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优势,为步入临床工作后的应用打下初步基础[6]。但由于中西医理论迥异,合并整合的教材针对性差,学时偏短,再加上学生通过西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已经建立了西医学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认知,所以面对比较抽象的中医学理论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和接受,中医技能难以掌握,导致学习的兴趣不高,最终与该课程设置的初衷相背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7]。目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中医学教学的现状是教师灌输式地讲解,学生被动式的接受,教学效果不佳,与教学大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8]。
Seminar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柏林大学,在欧美国家被广泛应用,该教学法主题明确,特征明显,其核心是充分挖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潜能,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充分交流和互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日学日进,学有所获”的教学目的[9-10],现已成为欧美国家高校课堂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方式[11]。多项教育系教学研究显示,Seminar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此教学法在高职高专中医学的应用研究却比较少[12-13]。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或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学习模式,目前已在高等院校被广泛应用[14]。Seminar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相结合,能弥补后者的不足,打破教师和学生先前二元对立的局面,实现教师和学生在授课中是平等的个体,通过平等的身份和平等的学习方式参与到交流和互动的各个教学环节,通过相互讨论和相互启发以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15-17]。
本次教学改革课题组将河南某医专院校2020级临床医学院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教师的授课过程分析表明,Seminar结合PBL教学法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让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学生课前能主动围绕授课内容主动查找学习相关资料,主动与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和交流,更易接受学习任务。调查问卷结果显示,Seminar结合PBL教学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在活跃课堂气氛和增进师生感情方面也具有较大的优势。期末成绩显示,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实施Seminar结合PBL教学法的班级学生理论、实践技能测试成绩和总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法。以上评价结果提示,Seminar结合PBL教学法打破了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和中医辩证思维能力,该教学方法是一种具有很强互动性、激励性和学术氛围浓厚等优势的教学活动[18-19]。
综上可见,Seminar结合PBL教学法在高职院校中医学教学中存在一定程度能弥补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不足和短板,对提升高职院校中医学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和推广意义。但由于条件限制,本次研究只选择了是一所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进行研究,样本量也有限,代表性还不够,本课题组下一步计划将不断提高教师应用Seminar结合PBL教学法授课的业务能力,将Seminar教学法继续进行推广,联合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共同参与此教学法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