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箴箴
(驻马店广播电视台 河南 463000)
互联网还未普及之前,人们主要是从广播电视中获取大量信息。随着互联网普及、智能手机的出现、媒体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得信息尤其是新闻信息的方式愈加便捷高效,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则遭受着挑战。因此,从事广播电视的媒体人必须认识到广播电视创作过程中创新的重要性,而广播电视创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新闻采编工作。本文立足于分析当前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着力于探索创新,进而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事业行稳致远。
互联网信息技术给网络媒体等新兴媒体带来了发展机遇与空间,网络媒体上的新闻即时性强、传播速度快、受众人群广,以社交网络平台为例,一旦发生新闻事件,传播速度之快,令人猝不及防,这种传播特点也冲击了传统新闻媒体发展。但是,这些网络平台也因为上述特点,其传播的信息多未经核实真假,而假的、错误的信息很容易误导受众人群。广播电视媒体人的作用在这里就不言而喻,发布正确真实有效的信息,纠正舆论方向,广播电视媒体人义不容辞。
新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采编工作的质量,采编工作方式是其质量的保障。采访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采编工作人员传统获取信息的方式,时至今日,仍然是许多新闻采编人员唯一获取新闻的方式。然而仅通过采访这单一获取信息的方式,获取的信息质量难以保障,易受被采访者主观意识影响,如若同时遇到采访者自身职业素质不强的情况,经采访获得的新闻信息与真实事件的符合程度就很难获得保障[1]。
以往的新闻采编工作只需要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到最真实、最完整的新闻素材,在广播电视媒体上对其进行报道即可。随着互联网新媒体发展,人们捕获信息的方式逐渐多样,尤其是自媒体制作人在传播新闻事件的同时还会对事件本身阐述看法与见解,以获取更大的关注度。因此,对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对新闻事件本身报道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大众的思维习惯,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传播信息的同时对大众进行最“官方”的解惑。
人们印象中,广播电视新闻、报纸等传统新闻媒体行业一直有着要求高、难接触的门槛,即使有新闻想投稿,人们首先可能会畏惧其“高高在上”的形象,导致重要的新闻信息难以跨越“门槛”到达传统媒体人手中。新兴媒体的出现与蓬勃发展,传统新闻媒体不再处于垄断地位,当今社会,人人都可能成为新闻媒体人。这种情况下,单一的采访获得的信息既不能满足新闻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不能体现新闻的意义。因此,专业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学会灵活变通,改变原有的采访方式,秉承创新理念,不受采访这单一方式的局限,收集信息的同时,依靠于在生活中的敏锐新闻嗅觉,多问、多听、多看、多角度、多渠道接受足量的新闻信息,更全面地传播事实的真相[2]。
值得警惕的是,网络信息混杂,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传播的信息因为缺少审核与验证步骤,真假难辨,而且信息传播速度飞快,容易误导包括新闻采编专业人员在内的受众,采编工作人员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的同时,应秉持警惕之心,校验信息真实性,不被错误信息误导。广播和电视曾经是新闻事件传播的重要媒介,但随着时代发展,电视逐渐成为落尘的摆设,广播成为了极偶尔的消遣,这两种媒介的“退出”提醒着专业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创新传播渠道势在必行。比如,凝炼新闻核心信息,制作新闻小视频或小短片或小漫画,投放到受众的手机、电脑以及各种App与软件中,受众喜闻乐见的同时也会引发其关注与思考,进而吸引大众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关注流量。但也需要提醒的是,采编人员不能为了引发流量关注,舍本逐末,做了新闻“标题党”,用新奇不符合实际的标题引起关注。
新媒体行业借助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在人人都是媒体人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同时,新奇的网络语言也层出不穷。一句来自年轻人的自嘲——“打工人”一词在新媒体人的传播下“火了”。单独提起“打工人”这个词语,受众初次听到可能无法立刻理解其含义,但当结合年轻人在用“打工人”自嘲的语境,让人不禁想要探索这句自嘲背后隐藏的故事,新闻的隐藏性价值就体现在这里。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接触到这些网络热门语言的时候要提高敏锐度,着重挖掘网络热门语言背后的含义、其背后的社会事件和可能存在的伦理道德内容。与此同时,还要善于在新闻报道中运用网络热门语言,即巧用“梗”,吸引受众的眼球,引起他们的关注,借此缩短传统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打破既往的“高冷”形象。
信息时代,信息更新速度超过以往,今日的热点新闻,转瞬即成为了明日之黄花,这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者保持新闻信息新鲜感,及时更新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闻采编人员要时刻保持创新、求新的意识,更新思想理念,规避同质的新闻内容,从多角度分析新闻事件,多方面了解事实真相,着力找出隐藏在新闻事件背后与众不同的意义,进行深加工,适时适量地加入个性内容,凸显新闻内容的新鲜感,从而达到新闻创新的目的[3]。
言而总之,对于当今社会,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只是单纯地采集足够真实完整的实时性素材并进行传播这样的工作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对新闻素材进行深挖、加工,才是吸引受众关注的重要方式。当然,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也有其自身优势,如其公认的权威性,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思想观念。当发生重大新闻事件或者政府发布关系重大、影响国计民生的政策时,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就要利用好原有优势,传播有价值有深度的新闻内容,引导受众对国家方针政策进行充分理解,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了解。
媒介融合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即将不同的媒介形态,比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加上互联网、智能终端、手机等新媒介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媒介状态,常见的电子杂志、博客新闻就属于媒介融合的成果。是多元信息传输通道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集中处理的新作业方式,目前已有很多不同形式的衍生信息产品借助这些融合媒介,把新闻信息以更快的速度传播出去。此外,互联网技术为新闻采编人员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通过互联网技术对文字、图片、声像等信息进行实施传播与处理,减少新闻采编的人力成本与采集时间,还能降低繁杂信息的归纳与筛选难度,更快速、高效地协助采编人员获取需要的热点信息,这些都能推动采编工作的发展。
需关注的是,无论是媒介融合还是其他网络信息技术,都只是工作技术手段,都无法代替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的意识与能力。面对当今社会的新形势,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提升自身职业能力,贴近实际,提升自身创新意识,源源不断地产生新思路新想法,以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理念和独特采编特点。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要牢牢把握住创新这个发力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与思路,提升自身基础能力的同时,高瞻远瞩,快速接受新鲜事物,不故步自封,要超前思考,科学地构建新闻主题,搭建整体结构,对新闻内容做出取舍,突出重点,精炼有质量的内容。
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虽有固定成熟的所谓“套路”,但这种“套路”并非一成不变的,因为采编不仅是记录也是再创造的过程。突破现有“套路”,寻求新意,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要以追求在许多同质化、趋同化的新闻内容中脱颖而出为目的,保持清晰的思维,紧抓痛点内容,对采集到的内容提炼精华、精心编排、创新包装,形成自己的特色。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有自己的特色与创造,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才能使采编工作有创造力,才会驱动整个新闻媒体行业创新发展。
伴随国家深化改革的脚步,各项技术更新迭代速度日益加快,媒体行业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发展的推动下,其行业生态、业内格局、传播方式也产生了深刻变化,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行业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充满挑战的环境里,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特别是新闻采编人员必须立足于改变与改革,革新技术、创新理念以增加自身竞争能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以创新谋求发展,是每个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当前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着重思考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