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经济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2022-02-14 07:43□马
山西农经 2022年22期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

□马 静

(秦皇岛市农村经济管理总站,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新时代农村建设的深入,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新机遇与新挑战。新时期的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外部经济环境对农村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一些问题。新时代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要加强对当地的经济管理。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改革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把农业现代化作为提升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资源,促进新时代农村经济的发展。

1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整体思路和意义

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有调整农民负担、土地承包和人口转移、村级财务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大管理功能。农村经济管理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根本目标,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在行政执法、行政监督和行政管理的前提下,引导和推动农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发展,积极完善农村经济制度,加快改革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道路。

农村经济管理可管理农村一切经济活动,包括农业产品的交易、生产和消费,通过对其进行有序的管理和调节,以及对有关人员的有效培训,最终达到管理目的。农业经济管理是国家农业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首要目标是把客观的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规律相结合,使各生产部门之间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建立正确的生产关系,方便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将农业经济的发展延伸至工业经济链条,使国家发展和劳动力价值达到完美的匹配,使劳动者的积极性最大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巨大需求[1]。

2 新时代农村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机制

农村经济运行状况反映了一个地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素质。农村经济水平提升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制约。有些地方还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模式,不能充分认识到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对农民生活产生的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地方政府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健全的管理机制。要保证农村经济管理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有效、严格的监督体系,否则就会产生各种问题。

2.2 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导致农村经济管理中经常出现许多决策失误情况。比如,一些地区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农村建设化工企业,只注重高效益发展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从而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我国现行的农村经济管理法规尚不完善,农村经济管理缺少法律支撑。

2.3 农业投资不足,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在市场经济中,农业资源分配行为与农业自身的行业特性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使农业难以在资本市场中进行融资。农业作为基础产业,其投资特别是基建投资规模大、成本高、利润低,对市场资金的吸引力不足,导致农业融资困难。此外,我国农村投资主体结构改变,农民已经成为新型经济主体结构中的主要角色,同时,农村投资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而农民的资本水平较低、经营规模较小、组织结构较分散,很难进行这种投资。在农业补助的发放与运用上,虽有对流通、消费等方面的补助,但忽略了对生产性投资的直接补助。在农村各种资源投资的配置和利用方面,农村的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资水平较低,将会直接影响农村的投资环境,制约了农业投资的发展,导致农业规模化发展缓慢。

2.4 缺乏领导的重视

事实上,从国家的各项规定中可以看到,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视的。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第一阶段主要是实现现代化,第二阶段是成为世界强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村现代化等重大规划中,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并没有完全按照文件的要求去做,没有把文件精神研究得很透彻,致使农村经济发展没有成效。不重视的原因有多种:一是因为当地领导干部观念落后,不懂得发展乡村经济,不了解农民观念,只关注农民收入;二是作为领导干部,他们不能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三是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文化素质和意识低,不重视现有的土地资源发展,这就造成执行文件不力、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3 促进新时代农村经济管理发展的对策

3.1 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技术引进有很大的关系,有关单位不能仅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经济管理。有关单位、人员要从观念上改变,把经济管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贯彻好国家相关政策,把经济管理工作纳入到日常工作的内容中。同时,有关部门要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运用到账务管理、农业规划等工作中去,把经济信息作为衡量农业经济工作的重要指标,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管理工作离不开人员和管理团队,应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质量。在新时代,农村经济管理人员存在职业化程度不高、管理功能不清、工作不规范等问题。这就需要定期开展人员培训,不断完善与经济管理有关的技能,使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可以引进专业人才。在引进外来人才方面,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与有关农业院校共同努力,提供后备人才,选拔农业、经济、行政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3.2 健全新时代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新时代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特别是土地承包和农村金融机构等方面。要完善土地流转方案,搞好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分为土地承包和建设用地。承包权是指农民在一定时期内将土地转让给较大的农业种植户,这种转让不仅是权利的转让,也关系到政府对农民的补贴。农村经济主管部门要密切注意土地承包的状况,并做好档案管理。通常来说,补贴属于农民,如果双方签订了协议,就必须进行特别标注,避免以后发生争议。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有一定的土地,对被征收的土地,则要从资金结算、建设等方面强化管理。要完善监管体系。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是农业经济作物和农业补助。如果监管工作中有疏漏,就会造成账目不清,从而导致资金被侵占或贪污。因此,要加强农村财政资金的透明度,对各种来源、用途的资金实行分开管理,并定期接受各级审计机关和群众代表的监督。要充分发挥基层宣传的作用,加大对基层的监督力度,如滨海地区的“墙”文化,就可以成为一个公众监督的平台。利用公告板发布季度财政报告,在保证真实性、准确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阅读的难度[2]。

3.3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村经济管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各地农村经济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进行农业结构和经济方式的调整。在保证耕地面积、粮食总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各种高效的经济作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度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强农民的信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4 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理念

由于时代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工作观念、工作方法、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思路,进行经营理念的革新。要达到这一目标,各有关部门要有创新观念,以新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突破传统观念所造成的障碍。在传统观念下,先进技术受传统观念的制约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各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知识创新、观念革新所产生的变革效应,采用新农业经济管理思想,在推行新技术时,必须充分尊重农户的主观意愿,以便于推广和创新取得较好的成效。

3.5 做好账目记录,正确处理村级债务

收支核算和负债核算是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农村经济管理需要核算。农村地区的经济来源和支出由许多因素决定,例如农业生产机械化、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机械的引进、农业补贴等。金融账户应细分为不同的用途和来源,以便清楚地了解分配给农民的金额,比如政府对农业的补贴。

农村经济负债的产生与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但是总体上看,地方经济良好并不意味着所有基层单位都没有负债,而快速发展的农业经济也是一样。对有负债的乡镇,农业经济管理部门要适度调整开支,在不影响整个组织架构的情况下,减少不必要的部门和人员。在农村建设中,贷款要视项目的紧迫性和经济利益而定,以便节省公共经费,减轻债务负担。我国城镇特色农业的发展态势较好,农村经济主管部门要抓住这一特点,积极改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观光农业、旅游业,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6 产业化经营,整体带动发展

产业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要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在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和争取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农村加工产业。要根据区位条件,选择加工基地,发展龙头企业。同时,要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优势,推动地区的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例如,针对农作物种源短缺问题,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和税收上的优惠,积极引导,有效规划,以此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3]。

3.7 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一是强化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和组织结构。各地要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村经济工作制度,配齐乡(镇)、村农业经济管理队伍,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及时、专业地处理好农业经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健全农村工作体系,保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稳定。各级农村经济管理队伍要做到科学、有序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定编、定岗、定员,确保队伍稳定。在此基础上,把农村经济管理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各级农业经济管理机关、部门要在行政、监督、执法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是加强对仲裁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农民的法律意识。仲裁组织应当加大对仲裁法的宣传力度,使农民了解、遵守和运用法律,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农村地区经常发生突发事件,因此专业仲裁员必须具有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要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推向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化的轨道,既促进经济发展,又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4]。

三是加强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全网通达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项目。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也有信息化的趋势。我国地域辽阔,偏远农村地区人口稀少,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信息化建设。根据当地的经济状况,选择能够实施的网络工程,选择投资小、速度快、性价比高的网络工程。必须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特征,提供符合乡村特征的网络。

四是强化人才培养。在农村经济工作中,必须注重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使人才在相关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我国农村地区的行政人员,在经济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缺乏足够的知识,无法胜任乡村经济管理工作,要把相关专业人才引入到乡村经济管理中来。为了提高农村经济管理能力,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经济管理知识、技能和职业操守的培养。必须加强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思想品德修养,从而推动我国农村快速、高质量发展。

3.8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在农村经济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增加投入,减轻农村经济管理的压力。目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农民对农村经济管理政策的接受程度不高。要使乡村经济的管理和政策落实到位,必须有一定的财政补助。通过宣传、培训和教育等形式,使乡村经济管理得到有效的发展。

3.9 建立监督机制

一是设立便民邮箱。村屯要按工作要求设置便民服务信箱,引导村民建言献策,监督农村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村民委员会可以通过村民投票、自我推荐等形式组建监督小组,由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及时处理村民反映的问题。

二是实行多种形式的监管。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个村组都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督导工作信息,村民也可以在微信上留言。举报监督问题可以匿名举报,也可以实名举报[5-6]。

3.10 做好行业引导

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强化行业引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村经济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比较复杂,变化比较大,强化产业导向可以增强我国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经济体制的健全和经济结构的稳定。具体在指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对农村经济和当地习俗进行细致的调研,以指导当地发展适宜的产业。必须建立品牌化、标准化的农业经济组织,增强农业活力,为农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地方政府还应加大对区域农业资源配置的力度,促进区域经济整体发展[7-8]。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势在必行。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效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和标准化建设,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问题、促进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农业农村经济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