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州境内猪亚硝酸盐中毒特点与防治措施

2022-02-14 08:43曾玉兰
养殖与饲料 2022年12期
关键词:多汁怒江州青绿

曾玉兰

怒江州动物卫生监督所,云南 泸水 673100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养猪历史悠久,生猪养殖一直是全州畜牧业的主体和优势产业。生猪养殖已成为保障全州城乡人民肉食供给、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产业。

怒江州境内生猪可采食的植物种类多,青绿多汁饲料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利用人工种植和野生青绿饲料是发展生猪生态养殖、降低饲养成本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由于农户对青绿多汁饲料的加工处理和保存不当,常引起猪亚硝酸盐中毒,特别是夏季发病率更高。

1 猪亚硝酸盐中毒的机理及主要特征

1.1 饲料中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

青绿多汁饲料富含硝酸盐,如油菜、白菜、甜菜、萝卜、马铃薯等青绿饲料或块根类饲料富含硝酸盐(硝酸铵、硝酸钠等)。硝酸盐在适宜的条件、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会转化为亚硝酸盐。饲料中一定含量的硝酸盐毒性极微,而亚硝酸盐则有剧毒。猪采食了含亚硝酸盐的饲料就会发生中毒[1]。

1.2 猪亚硝酸盐中毒的机理

亚硝酸盐是强氧化剂,当猪采食含亚硝酸盐的饲料后,亚硝酸盐被吸收进入血液,使血液中的二价铁(Fe2+)转化为三价铁(Fe3+),使正常的氧合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即变性血红蛋白),从而丧失血红蛋白的正常携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2]。

1.3 猪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特征

猪亚硝酸盐中毒是一种急性、亚急性中毒性疾病,其主要的发病特征是发病突然、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多见于猪采食富含亚硝酸盐饲料,吃饱后15 min至数小时发病,故俗称“饱潲病”或“饱食瘟”[3]。临床主要特征为可视黏膜发绀、血液呈酱油色、呼吸困难及一系列缺氧症状。

2 怒江州夏季猪亚硝酸盐中毒的主要原因

2.1 夏季青绿多汁饲料丰富而多含硝酸盐

怒江州境内98%以上是山地,粮食饲料生产与供给严重不足。农户养猪饲料来源主要是利用间种、套种的青绿多汁饲料,主要是蔬菜类(白菜、青菜、包心白、莴笋叶等)、藤蔓类(南瓜藤、红薯藤、洋丝瓜藤等)、块茎类(马铃薯、萝卜、洋丝瓜、红薯、芜菁等)、野草类(三叶草、灰菜、奶浆茶、酸酱草、苋菜等)。怒江州境内可供猪采食的饲料植物多达300 余种,因此农户养猪用青绿多汁饲料占总饲料用量的55%以上,高山区达60%以上。青绿多汁饲料富含硝酸盐。

2.2 夏季高温高湿气候环境加快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

怒江州全境年平均温度达16.8 ℃,年降雨量达1 500 mm,而夏季则分别为25.6 ℃和1 800 mm;湿度年均65%,夏季则高达80%以上。夏季温热充足,雨量充沛,空气湿润,有利于牧草和饲料植物生长。但是,由于高温、高湿,所采集回来的青绿多汁饲料在堆放的过程中容易发酵产热,饲料中硝酸盐会快速转化为亚硝酸盐。因此,夏季亚硝酸盐中毒病例占全年的85%以上。

2.3 青绿多汁饲料存放、加工不良方式加快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

怒江州境内农户在养猪生产中,大量采集、饲喂青绿多汁饲料,但对采集来的饲料不进行认真清洗、晾晒,一般都是将采集回的“猪食”装在箩里,或倒在地上堆放,直至喂完。各种青绿饲料贮存前不清洗、不晾晒,堆积时间长了就会发酵、腐烂、变质,饲料被粪尿和垃圾所污染的水污染过,饲料中的硝酸盐在堆放过程中已转化为亚硝酸盐。

怒江州境内养猪户还有一个对青绿多汁饲料加工的不良习惯就是“闷煮”。青绿饲料在锅中长时间闷煮,在高温而又缺乏空气流通的条件下,硝酸盐加速转化为亚硝酸盐[4]。

2.4 施用硝酸类化肥农药污染饲料和饮水引起中毒

夏季是农田、果园、林地、草场施肥和喷洒农药最多的时候,而在使用硝酸铵、硝酸钠、除草剂、植物生长剂的饲草,其硝酸盐的含量增高。用刚施过硝酸钠、硝酸铵化肥地里的青草、菜叶等饲料喂猪,或放牧猪自由采食被硝酸钠、硝酸铵化肥污染的饲草及饮水,均能引起猪亚硝酸盐中毒。

3 怒江州猪亚硝酸盐中毒的特点

3.1 全州境内均有高发的条件,“三江”流域低海拔地区多发

怒江州境内海拔最低738 m,最高5 128 m,显著的海拔高差和复杂的地域环境影响热量条件的再分配,各地温度差异显著。一般在海拔1 400 m以下的低热河谷区,气温最高,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6.8~20.1 ℃。海拔1 800~2 300 m 的中高山区,年平均气温15.1~11.1 ℃。海拔2 300 m 以上高山区,年平均温度11.0 ℃以上,为气温最低、热量最差的地区。全州不同海拔带具有不同的气候类型,但具有适宜青绿饲料生长的条件,且从养猪户的分布看,海拔越高的地区青绿饲料在猪的饲料中所占比例越高。全州各地均有病例发生。但是,饲料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与温、湿度有很大关系,亚硝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也要求较高的温、湿度,因此猪亚硝酸盐中毒在怒江、澜沧江、独龙江“三江”流域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发,高寒山区发病率低。

3.2 无季节性,全年均有发生,夏季为高发期

怒江州境内猪自然采食而中毒的病例很少见,多为农户将堆集时间较长的菜叶喂猪或从市场上拾回的腐败菜叶、瓜果喂猪而引起中毒。全州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夏季雨水多、气温高,草料和蔬菜堆放易产生亚硝酸盐,每年的3-8 月份为多发期。

3.3 无年龄差异,幼龄猪和食量大的猪症状严重

只要同群猪采食了含有亚硝酸盐饲料就都会中毒,该病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群发性,没有年龄差异。但是,同时采食有毒饲料时,由于幼龄猪抵抗力弱和相对体重小,故发病急和症状较重、死亡率高。在成年猪中,吃口好、抢食多的猪中毒较严重,出现症状早,症状重,治愈率低。

4 怒江州猪亚硝酸盐中毒的典型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4.1 典型临床症状

猪亚硝酸盐中毒一般显急性,猪常在采食后10~15 min 发病。慢性中毒时可在数小时内发病。一般体格健壮、食欲旺盛的猪因采食量大而发病严重。病猪呼吸严重困难,多尿,可视黏膜发绀,刺破耳尖、尾尖等,流出少量酱油色血液。体温正常或偏低,全身末梢部位发凉,心跳微弱。因亚硝酸盐刺激胃肠道而出现胃肠炎症状,如流涎、呕吐、腹泻等。后期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痉挛,挣扎鸣叫,或盲目运动,临死前角弓反张,抽搐,倒地而死。

4.2 解剖可见病变

中毒猪尸体腹部多膨满,口鼻青紫,可视黏膜发绀;口鼻流出白色泡沫或淡红色液体,血液呈酱油状,凝固不良;肺膨大,气管和支气管、心外膜和心肌有充血和出血,胃肠黏膜充血、出血及脱落,肠淋巴结肿胀,肝呈暗红色[5]。

5 怒江州猪亚硝酸盐中毒的防治措施

5.1 预防措施

1)采集新鲜、干净的青绿多汁饲料。无论给猪饲喂何种青绿多汁饲料,都要保证饲料的新鲜度,不采集腐烂、发霉、变质的瓜、果、叶、块根类饲料。同时,将新鲜、质好的饲料放在流动的水中进行清洗。

2)最好鲜喂、生喂青绿多汁饲料。提倡猪食生喂,特别是青绿多汁饲料,不仅避免由于“闷煮”而产生亚硝酸盐中毒,且最大限度地降低饲料营养损失。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价值在刚采集的当天为最全面,消化率最高,另不作加热处理其多种维生素不受破坏。当日采集的青绿多汁饲料应在当天喂完,如有剩余应进行晾晒,尽可能摊平、薄层放置,不能堆放。由于堆放而已发热、变质的饲料应废弃,不能用来喂猪。

3)妥善保管青绿多汁饲料。在集中收获青绿多汁饲料时,如芭蕉芋、洋丝瓜、萝卜、芜菁等收获季节产量大,需长期保存,应采用青贮、制作干粉、干草等方法储存。藤叶类,如南瓜藤、马铃薯藤、芭蕉杆、三叶草、苜蓿、聚合草等在大量收获时进行青贮。

4)保证饲料多样化。饲喂青绿多汁饲料时按量供应,并要有充足的含糖饲料,供应一定量维生素A、D 和碘盐,必要时可加抗生素添加剂。将多种饲料进行配合,以减少硝酸盐类的危害。

5)合理使用肥料。合理使用肥料,加强对化肥的保管,减少化肥对饲料、饮水的污染。在使用硝酸铵、硝酸钠化肥时应尽可能不污染猪的饲料地,在施肥后1 个月才能采集地里和周边的青绿饲料喂猪。

5.2 治疗措施

1)用特效解毒药解毒。一旦发现猪采食过夜、久置堆放腐烂、变质,或久煮长闷的青绿饲料后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用1%的美兰(亚甲蓝)注射液,按照1 mL/kg 的剂量,静脉注射。按5 mg/kg 的标准内服甲苯胺蓝,或配成5%溶液静脉注射、肌肉注射或腹腔注射。

2)用强心补液注射。用5%的维生素C 注射液、2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加强心利尿类药(安钠加、樟脑磺酸钠、强尔心、牛磺酸等其中1 种)配伍静脉注射。

3)用碱中和酸。减轻亚硝酸盐在体内造成的酸中毒,必须尽快投予碱制剂进行中和,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液,群体性中毒可在饲料饮水中大量加入碳酸氢钠等。

4)用美兰或蓝墨水替代特效药。在猪亚硝酸盐中毒症状严重,又无法采用特效药解毒的情况下,可选用蓝墨水替代特效药救治[6]。蓝墨水用量为0.5 mL/kg,或大猪20 mL,中猪10~15 mL,仔猪5~10 mL,静脉注射2~3 次。无法进行注射时可将蓝墨水适当稀释后灌服解毒。

猜你喜欢
多汁怒江州青绿
怒江州通过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省级初验
反思与展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染病防控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农忙(外一首)
怒江州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鲜嫩多汁的萝卜
作品赏析
酸甜夏日
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青绿山水画法探源
仿古脱古 清代青绿山水画
墨色清趣 明代青绿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