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杰
(平安区农业农村和科技局,青海 海东 810699)
在农业农村经济体制深化改革背景下,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管理模式弊端凸显,阻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紧抓现存振兴发展机遇,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从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要求加强对农村生产力的开发,提升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生产水平,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要想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应及时摒弃落后的农业设备,引入应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发挥其优势作用,保证农业经济高速发展,提升农业经济水平。
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了良好的政策条件,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动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为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有利基础。
在农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中,传统农业技术逐渐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农业技术部门应积极做好新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扩大新技术应用覆盖面,摒弃传统落后农业技术,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保证农作物产量,进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加快农业农村经济体制转型,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1]。
宣传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意识,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动力,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农业生产力,进而在农业生产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和质量,在保障农业经济良好发展的同时,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各地农业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山东、河南、东北、青海等农业大省受到的影响较突出,冲击农村产业发展。疫情的多次反弹,打乱了农业生产进程,区域内人员流动、农资运销、农产品流通受阻,进而导致农业经济衰退。同时,受到疫情防控工作的影响,农产品消费市场交易量、交易额明显下降,这亦是阻碍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大量人群失业,极大增加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压力,影响经济稳步增长[2]。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全国各地极端恶劣天气呈现出高发趋势,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巨大。农业是受气候影响最敏感的领域,气象对农业造成的灾害占60%,一旦发生干旱、冰雹、洪涝、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农业经济损失将不计其数。发生极端恶劣天气后,会严重破坏农业生产设施,导致农作物减产减收甚至绝收,威胁粮食安全稳定性。以暴雨灾害为例,青海地区暴雨灾害集中于6—8 月,常常会对农业生产及农业基础设施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的会造成农田被冲毁、农作物绝收,经济损失巨大。青海地区多发干旱等极端恶劣天气,春季、夏季干旱概率最大,对农作物播种作业影响巨大,极易延误最佳播种期,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阻碍农业经济稳定发展[3]。
现阶段,国际地缘经济、政治之间的冲突频发,冲击着全球粮食安全稳定性。民以食为天,保证粮食安全是确保国家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当前,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这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了一定冲击。乌克兰是我国第二大玉米进口国,受俄乌冲突影响,乌克兰玉米种植面积同比减少31%,再加上外运通道被破坏,势必会导致乌克兰玉米出口大幅减少,这必然会对我国玉米进口产生影响。当前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升高,导致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下降。以青海地区为例,当前农资价格普遍上涨,各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都在不断上涨,极大地抑制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要高度重视长效防控工作,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农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首先,要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以动态清零总方针平衡疫情防控和农业经济发展,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有序推进农业生产,保障农业农村经济良好发展。
其次,要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业发展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加大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加快农业复工复产,稳定农业产业结构,构建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
再次,要重视对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风险的防范、化解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出现大规模返贫现象。要积极做好帮扶工作,增加农业复工补贴、就业补贴、农业设施修复补贴,为农业复工复产提供便利和帮助。
保障农业经济稳步增长,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新时期,要充分意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改变管理理念、意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意识,进而带动农业经济增长。
首先,要制定并落实农业经济管理责任机制,明确各个部门、单位在农经管理工作中的权利、责任等,统筹规划安排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升农业经济管理责任意识。
其次,要认真做好农业经济数据的整合、核算工作,保证农业经济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定期整理农业经济档案资料,进而发现农业经济管理缺陷,改进农业经济管理模式。
再次,要制定并落实考核机制,确保各单位、各部门尽职尽责,协同行动,将考核结果和薪酬福利、职位晋升等相挂钩,提高农业经济管理积极性,确保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
构建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机制,是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战略下,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优化、完善现行农业经济管理机制,使其具备更高的可行性,提升管理效能,为农业经济赋能。
首先,要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内容,高度关注农业生产成本、效益、生态效益等多项指标,确保农业经济管理内容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
其次,要加强对农业经济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工作,并落实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工作,督促相关部门进行整改工作,确保能够有序执行农业生产计划。
再次,要组建一支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队伍,定期进行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其农业经济管理理念和方法,树立较高的责任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完成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充分发挥科技兴农模式的效用,提升农业技术含量,创新农业生产,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增加农业经济发展潜能。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管理,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研发工作合力,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青海地区实际情况研发出适宜的农作物品种,引入智能化农业生产设备,构建智慧化农业生产数据系统,促进产学研融合,为农经发展赋能。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通过实行减税降息等政策,降低科研资金压力,确保现代农业生产和发展有充足的资金,从而提升农业经济增长动力。
首先,为提升农业经济的内生动力,要重视优化农业农村产业结构,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以经济学、生态学原理为支撑,推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如新型庭园经济是在家庭经济的基础之上创建的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其经营内容包括小鱼塘、小果园等,拓展了农业经济发展路径。
其次,要积极构建“庭园+生态游+农业体验”等新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引导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农家乐、农产品采摘等农村旅游项目,推动农业经济与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再次,新型庭园经济所衍生的特色建筑、人文景观有助于传承与弘扬农业文化、地域文化,促进农业文化与经济创新化发展,从而有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增长,离不开农民的支撑。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高度重视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业经济发展动力。
首先,要制订培训计划,采用专家讲座的方式,让农民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解决农业生产中所面临的疑难问题,使农业生产规范化进行。
其次,应进一步扩大现代机械设备的应用范围,加强农民机械操作培训,明确机械工作原理和操作技巧,更高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再次,要重视开设农业经济课程,引导农民在闲暇时间积极学习现代农业知识、技术,进而提升农民专业化技能水平,更好地完成农业生产工作,保障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5]。
新时期,农业生态化、绿色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也是保障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一项必要条件,应引起重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农业之路。
首先,应重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理念,摒弃传统以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关部门应制定行动方案,重点做好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工作,促进新农村建设。
其次,应科学治理、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严格执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减少农业生产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农业污染,确保在农业生产中获得理想的经济、环保效益。
数字农业经济是指利用GPS 技术、传感器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多项先进的技术,并依托经济学、生态学全程监测农业生产情况,动态化、实时化收集农作物生长情况、土壤墒情、温湿度等多方面的数据,全面分析所采集的数据,结合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指导农业生产和管理工作,推动数字农业经济发展。在数字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下,极大地优化了农业生产技术,科学配置资源,控制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质量,创造更高的农业经济效益[6]。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PLC 技术智能控制农业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预先下达指令,进而控制农业机械设备变速、变频、变动能,使农业生产效率更高,农作物播种、施肥灌水量更加精准化,降低农业资源投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7]。
为保障农业经济稳步有序增长,要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信息时代,计算机信息、大数据等技术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农业经济管理中,可降低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难度、强度,提升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效能。基于此,在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信息化管理意识,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的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价值和优势,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和帮助。
首先,要以完善乡村振兴建设为根本目标,利用信息化技术搭建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系统,定期采集并上传和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相关的数据信息资料,实施统一化管理、分析、利用,并完善数据库,便于高效传输和共享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业经济信息,提升资料信息的利用率和利用价值。
其次,政府部门应制定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制度,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再次,要加大信息化技术与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力度,构建“互联网+农业”发展新模式,引导农民利用电商平台、网络直播等方式销售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市场核心竞争力,使得本地农产品更受市场欢迎,增加农产品销售额,帮助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经济高效增长[8]。
农业经济管理是“三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和管理模式存在较多问题,阻碍了农业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发展。基于此,要充分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创新完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而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成效,在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