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国视域下海洋科普创作的使命与任务

2022-02-14 06:27纪丽真刘文菁
科普创作 2022年4期
关键词:强国科普海洋

纪丽真 刘文菁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青岛 266100)1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青岛 266071)2

21 世纪以来,建设海洋强国日益成为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权益的现实需求。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十年来,我国在海洋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拓展海洋经济发展新空间、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表明我们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没有改变,未来五年将持续深耕,建设海洋强国关键领域。2016 年的“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海洋科普创作正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建设海洋强国的现实需要。

建设海洋强国目标的实现,涉及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环境、繁荣海洋文化、创新海洋科技、建设海洋制度、维护海洋权益等方方面面。近些年来,我国海洋科普创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问题和不足。最大的不足是没有深入贯彻和落实海洋强国思想,高质量的作品不是很多,没有形成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海洋科普创作品牌。承载着重要历史使命的海洋科普创作,还任重而道远。海洋强国视域下,海洋科普创作需以科学海洋观为精神内核,其使命与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播海洋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海洋观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是资源宝库,是全球文化交流的通路和经贸往来的通道,是国家安全防卫的前沿,更是环境健康的根本。我国不仅是陆地大国,也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进入21 世纪以来,建设海洋强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的伟大战略,而海洋知识的传播、海洋意识的培养是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也是海洋科普创作的首要任务。以文章、图书、音频、视频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呈现的海洋科普作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是人们亲近海洋、认知海洋的有效途径,是催生青少年兴海强国之志的沃土。

近到海边游玩时发现的海洋生物、市场里出售的海鲜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远到“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等潜水器为代表的海洋探测运载作业技术,以及海洋科考最新发现,囊括了这些题材和科技的海洋科普作品能够潜移默化地传播海洋知识,培养读者的科学意识和科学兴趣。同时,通过海洋科普创作树立科学海洋观,展现我们在深水、绿色、安全等海洋高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展现海洋油气、海上风电、海水淡化和海洋能开发等海洋装备制造水平的不断提升,可以提高国民的海洋科学素养,让读者在海洋科技创新之路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好地投身于海洋强国建设。

二、弘扬中华优秀海洋文化,讲好中国海洋故事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海洋大国,拥有显著中华文明特色的海洋文化传统。中华民族在认识海洋、利用海洋、与海洋和谐相处中,创造了丰富灿烂而又自成系统、对内对外都具有强大辐射力渗透力的海洋精神文化、海洋物质文化和海洋制度文化财富。但在中国海洋文化及其价值判断上,至今还存在着严重扭曲的观念,有的中国学者认为我们古代只有农耕文化,遑论一般民众。这种片面的思维,只能贬损中国人在海洋领域的自尊心和自信力,对青少年不易形成良性引导。

中国海洋文化既富有开放性、独特性,又具有包容性,不仅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世界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中华优秀海洋文化,既包括我国勤劳智慧的沿海先民在谋海为生、与海洋的互动中形成的独具族群特色的海洋信仰、风俗习惯;也包括历经沧桑的古港——它们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贸易交往历程,展现了古代海洋经济的辉煌成就;还包括先民们开辟的海上丝路——不断拓展的航线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享誉全世界……这些优秀海洋文化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经过历史的沉淀和凝聚,已然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符号,滋养了我们的民族之魂,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精神力量。

2021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以更为深邃的视野、更为博大的胸怀、更为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这应该也是海洋科普创作者的使命,不仅要向中国,而且要向世界宣传中华民族的海洋观,讲好中国海洋故事,在普及海洋科学知识的同时融入我国优秀的海洋文化,让世界加深对中国精神、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提升全民海洋意识,助力我国海洋事业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优秀的海洋文化,然而现阶段广大人民的海洋意识还有待加强。明代的郑和于1405—1433 年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而哥伦布于1492 年才带领三艘帆船抵达美洲,之后,偏居地球一隅的欧洲将目光通过海洋扩大到整个世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相继成为世界海洋的统治者;到1840 年鸦片战争,英国的坚船利炮直抵中国的家门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郑和的船队相对哥伦布的帆船有技术上的优势,当时中国的国力相对西方国家也有经济上的碾压之势,但为什么中国在之后的海洋竞争中落败了?这其中不乏政府、工业水平等因素,但国人海洋意识有待提升也应是不争的事实。例如,国内部分学者至今不认同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认为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政府的“无知”“狂妄”,显然,他们的海洋意识薄弱,需要加强。

随着地球人口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对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撑和约束作用越来越明显。近40 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更是不断增加,寻求资源保障成为国家的重要目标,而海洋所拥有的巨大资源还远未被开发。另外,地球上的生物圈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海洋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气候环境上更是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海洋还是联系各大洲的外贸通道,是国防的重要空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海洋强国”之后,海洋相关科研单位、生产企业乘势前行,人工岛礁、海洋牧场等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但此期间,国内民众对这一观念及进展的了解却不够及时和充分,与国家倡导的海洋意识还有差距。海洋强国战略必须扎根在全体国民对海洋的科学认知和共同价值观基础之上。只有全民海洋意识提升了,公众意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海洋强国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助力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因此,通过海洋科普创作,提升全民海洋意识的任务相当艰巨,又十分必要。

优秀的海洋科普创作,传递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理念、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如果把海洋科普创作比喻成一艘航船,那么,海洋科学知识为龙骨,奠定海洋科普创作的基础;中华优秀海洋文化为舵,引领海洋科普创作的方向;全民海洋意识为帆,增强海洋知识传播的动力。海洋强国视域下的海洋科普创作,才能劈波斩浪,不断前行,交流互鉴,影响广播。

猜你喜欢
强国科普海洋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科普达人养成记
“学习强国”礼赞
秦晋争霸
科普漫画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