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洋 王佳慧 汪 磊 段雪琳 彭 岳 赵铁建
关于打造“中西医结合生理学”金课的思考与设想
郑 洋1王佳慧1汪 磊1段雪琳2彭 岳2赵铁建2
(1.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建设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的“金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已经成为机能学科教学改革的首要追求。目前,“金课”建设在很多医学院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很多高校教学质量发展中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建设医学专业的“金课”,是一流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石。将金课理念充分融入到教学改革之中,才能在新时代实现医学高等教育的“变轨超车”。文章将阐述“金课”的意义以及其包含的特征,并且论述本教学团队在实行“金课”教育所取得的教学成果。
中医专业;生理学;金课
目前“中西医结合生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使得学生学习生理学存在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教学内容的易懂性,让学生能够形象生动地理解生理学的内容。“金课”理念是“中西医结合生理学”课堂教学改革遵循的思想[1,2]。建设与打造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的“金课”,是生理学教师必须去思考的问题。基于各位老师的努力,生理学学科正处于科研和教学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由于生理学专任教师力量的不足,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生理学“水课”存在范围较大,问题比较严重,“水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教师对“金课”的理念理解不清、掌握不透,而不是与教师对教学投入不足和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关系[3]。本文将从“金课”的重要性、特性、实践成果进行展开阐述,希冀为其他医学基础学科开展“金课”提供科学参考。
“金课”需要在传统的理念和模式上进行创新,培养有综合素质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院核心价值,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课程建设要配套发展。“金课”是围绕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展开教学活动。目前将“金课”高度概括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主要是指在本科的专业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书本知识并且同时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要将知识紧密联系社会时代的发展,课程学习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进一步提高。医学专业课程学习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培养社会需要的知识人才。用“金课”“两性一度”的标准去衡量医学专业课程的建设,将对医学专业教学带来重大变革,更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医学院校的课程建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举足轻重,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间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金课”建设已成为全国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潮流与趋势。医学院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以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医学生岗位需求为导向,克服“金课”建设中的各种困难,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高质量地开展“金课”建设,为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
基础医学各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轻运用和理解等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做到增强课程教学的教育性,形成教学全方位育人的格局。教学的教育性是客观存在的,这既是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也是高校教学的基本规律[4]。因此,医学人才要想能够在社会上获得不错的发展,除了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获得与专业相对应的医学知识外,还必须学会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要想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就必须强化课堂教学的德育性。在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生理学”课堂教学上增强德育性,需要做好以下三点:(1)在课堂教学之前应该让学生明白,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必须拥有高尚的品格情操,这也是学习医学知识的前提;(2)制定“中西医结合生理学”课堂教学德育的主要标准,如课堂纪律和对老师的尊重;(3)提升“中西医结合生理学”教师德育的意识,老师要明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医学人才的重要性。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课堂教学还要体现实用性,培养的医学人才将来到社会要能有效地服务患者。要有效地服务患者必须要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所以必须要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工作,因为培养人才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课堂教学。如果作为人才培养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所传授的知识不实用,这样的高校也无法成为实用性高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实用性是首要的要求。目前本科高校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在实用性课程建设方面已经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生理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实用性,就是要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知识结合[5]。例如,当讲解心脏泵血功能时,要和心脏功能不全联系起来,心脏靠着心肌的收缩力将血液射出去,但是当心衰发生时,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脏射血能力下降,残留在心脏里面的血液会增多加上心脏结构上的代偿会导致心脏的肥大,另外静脉的回心血流量会下降,也会导致颈静脉的充盈。心脏搏出量的等长调节和异常调节也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心脏强大的代偿功能。传授实用性知识不仅是一般高校的特别要求,全世界高校包括世界一流的研究型高校也同样如此,所以更应该加强课程建设,努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实用性,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大学的课堂知识应该具有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点。大学学习的内容虽然是有范围的,但是其中所包含的知识和道理应该是无穷的。在生理学上还有很多问题等待着学生们去探索,由此可见,大学的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应用型高校在知识掌握的深刻度与知识的延伸性上不能与研究型大学相提并论,但是应用型高校也属于高校体系,知识的丰富性也是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注重知识掌握的深刻度与延伸性,只是更加侧重于应用性技术的教育。教师主要以课本为中心进行教学,但是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能够通过各种网络渠道获取大量教学内容的信息与资料,如果教师还是只以教材为中心,那课堂教学的效率将严重下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下降。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教师自身,在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水分”太多,效率太低[5]。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教师必须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具有丰富的信息才能提升课堂效率与课堂深度。在生理学教学中要体现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讲解血液时,要让学生们明白血制品的危害性,以及很多的传染病是经过血液传播的,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护自己,在神经系统讲解受体和配体理论时,特别是讲解儿茶酚胺和乙酰胆碱生理效应时,要让学生们明白该知识点是药理学药物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机制,也体现了生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临床疾病的紧密联系。
高校是追求真理、研究科学的地方,因此其“高深”要体现在知识的专业性和前沿性上,尤其是前沿性,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灌输相关学科前沿性的知识和理念,所以学校要确保生理学教师能够将前沿知识纳入到课程教学中去。要在课堂上传授前沿性的知识,就需要教师始终保持学习的状态获取最新的知识,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所以优秀的教师一般以出版的教材为依据,而使用不断更新的讲义。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在温度和触觉感受器研究的科学家,让人们对神经系统如何感知热、冷和机械刺激有所理解。在生理学的第九章感觉系统中介绍了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这些都是对人体功能深入研究后的精细阐述,也是和前沿科学紧密联系的内容。其实在生理学上还有一些知识并没有被深入研究透彻,如呼吸节律的形成,目前认为其与吸气活动的发生器、呼吸的调整中枢、肺的牵张反射有关,但是对于呼吸节律形成的具体生物分子学机制尚不清楚,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究。
虽然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也要对学生进行思辨性的训练,但不是其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然而在大学课堂教学,可以说不管何种类型的大学,都需要进行强化学生思辨性思维能力的训练。近年来,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在我国教育界开始引起重视和关注。在生理学的授课课堂上思辨性体现得更加明显,比如在绪论中讲的反馈调节,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其中负反馈对于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人体的血压的调节就是典型的负反馈,因为血压过高对于人体来说具有很大的副作用,会导致脑血管的破裂,但是血压也不能太低,因为会导致人体器官灌注量的不足,导致器官功能和代谢的障碍,而负反馈可以使得血压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对于个体生理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反馈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血液凝固的生理过程,血液凝固是一个发生速度越来越快的生理过程,因为凝血酶形成后会激活凝血因子所以会加快血液凝固的过程,所以正反馈在一些特殊的生理过程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生理过程为什么会有相同的调控机制,不同的调控机制为什么会有相同的生理作用。
大学课堂所讲授内容一定要体现知识的高深性,而知识传授是建立在知识的研究基础之上。因此,大学的科研教学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在高校对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要求很高,因为不开展科研工作,难以提高课堂知识内容的深度,也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热情。既然课堂教学本身就属于学术的范畴,理当引起高校教师的高度重视并将其列为提高课堂教学学术性的首选工作。课堂教学体现研究性的另一重要方式,就是提倡教师要进行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有关的科学研究。要想把大学课堂教学工作做好,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就需要进行与课程所涉及的专业领域有关的科学研究。在生理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在生理知识的基础之上发现科学问题,并且培养其针对科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热情。例如,在消化系统中平滑肌具有静息电位、慢波电位、动作电位,其电生理作用会影响消化道运动的改变。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很多人患有胃肠功能紊乱的疾病,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将目光关注在平滑肌运动功能的改变上,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干扰因素对平滑肌电生理的影响,从而调控其运动的改变。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传播的过程也要在这个过程中体现艺术。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而大学课堂对艺术性重视明显不够,往往老师只是简单地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并不注重讲解过程中的艺术性。我国对教学艺术虽然可以追溯到《学记》,但是在教学基本理论上,教学艺术并没有成为一个自觉的理论范畴,因而关于教学艺术的研究只能从近现代算起[6]。教学的艺术性主要就是教师传教的展现方式,其会影响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将课本知识形象生动地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例如,在讲解动脉脉搏的传播速度时,创造性地将日常生活中的甩绳子结合起来,通过甩绳子的不同幅度理解老年人和年轻人动脉脉搏的传播速度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其血管的弹性不同所导致的。
在“中西医结合生理学”课程中开展“金课”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生的中西医结合生理学课程成绩显著提升,全班平均分超过81分,及格率高达97%。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飞速的提升,由于金课中包含的研究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同学对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且鼓励他们发现科学问题并且尝试解决科学问题,学生成功申报自治区大创项目10余项,发表核心论文10余篇,并且成功申报一件实用新型专利。本教学团队编撰专业教材3部,打造了中医学结合生理学智慧树在线学习平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升自己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实现了真正的教学相长。
综上,只有课堂教学结合“金课”理念,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使晦涩的知识变的形象和生动。从而促进“中西医结合生理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中西医结合生理学”在医学的基础课程中十分重要,其课本信息可能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所以需要结合线上和线下进行教学[7,8],开展生理学学习网站、在线答疑、促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在日常的生理学课堂教学上,要做到以下方面,才能更好地体现生理学教学的“金课”标准:(1)教师在上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整合好教学内容,难易区别、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要将生理学知识与临床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既突出了生理学知识的实用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教学模式的多样性,随着科技与知识的快速发展,过去那种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了,因此应该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利用微课、雨课堂、病例法教学、综合实验结合进行课堂教学[9,10];(3)对学习生理学的学生,要树立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解决学生的问题,要建立课堂表现、平时成绩、实验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加合理地反映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和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只有做到以上方面,才会全面提高生理学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完成建设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生理学”课堂教学的“金课”目标。
[1] 乐珅,俞婷婷,刘晨. 线上线下混合的医学遗传学“金课”建设路径初探[J]. 基础医学教育,2019,21(11): 891-893.
[2] 谢方,罗洪镇. 以“金课”建设为契机的地方工科院校课程改革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9(48): 113-114.
[3] 吴丽丽,严灿,刘凌云. “双万计划”背景下中医基础理论“金课”建设的思考[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6): 639-641.
[4] 侯长林. 应用型本科高校课堂教学的教育性[J]. 铜仁学院学报,2019,21(5): 25-31.
[5] 王滨,赵红晔,王月飞,等. 从生理学角度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知识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1): 93-94.
[6] 马斌. 张謇质量观与高职“金课”建设[J].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1): 22-25,29.
[7] 张文靖,武鑫,刘永,等. 基于微课的“线上”课与“线下”课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教育现代化,2019,6(70): 198-199,214.
[8] 智敏. 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 155-156.
[9] 张文靖,张松江.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现代化,2019,6(64): 56-57.
[10] 王亚虹. 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和CBL对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生理学教学的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9,17(6): 202-222.
Thoughts and Assumptions on Creating the Golden Course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hysiology
It has become the primary pursuit of functional discipline teaching reform to build the "golden course"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Physiology for the majo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students' autonomy in learning. At present,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ourse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in many medical college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core elements of talent training, and it is also a shortcoming and bottleneck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olden courses" of the medical specialty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he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it is also the cornerstone of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medical talents. Only by fully integrating the concept of golden courses into the teaching reform can we realize the "change track and overtake" of medical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is article will expou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golden cours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uss the teaching achievements of our teaching team in implementing "golden course" educ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jor; physiology; golden course
G642
A
1008-1151(2022)11-0143-03
2022-08-16
区级教改课题“基于BOPPPS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在方剂学中的应用研究”(2021JGB476);校级教改课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改革与研究”(2017ZB01);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立德树人为目标的中医学专业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2022JGA424)。
郑洋(1991-),男,安徽芜湖人,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医学系助教,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教学改革。
赵铁建(1957-),男,广西南宁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基础医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