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初探

2022-02-14 04:21张进秋罗汉妮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估

张进秋 刘 松 罗汉妮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200)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高校,它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组织形式都与普通高校的教学目标有很大的区别。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高职教育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方法。然而,现有的许多教学方法都是建立在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的,而我国的国情和体制又与其他国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只可借鉴而不能照搬。同时,在管理体制、实施模式等方面,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是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首先,从教学质量上讲,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让教学内容更直观、更生动、更逼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便于学生接受,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其次,随着资讯科技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换代也愈加迅速,教材的更新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延迟,而学生则可以透过网络获得海量的资讯,增加他们的知识储备,同时学习新的技术、材料、方法,让他们更有信心找到合适的工作方向;第三,由于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粉笔”“讲台”“老师为本”的教学模式,在运用信息化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成了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丰富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目前职业技术学院常规教学管理中的一些问题

1.传统教学管理的行政倾向严重

教学本身不能由行政命令来完成,必须在校场中寻找实际的动力,而新的教育情境与陈旧的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已不能相互适应融合。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问题,主要是由于适应了既定的教学需求,缺少动力、能力和环境,缺少创新和变革的能力。教学管理以日常工作安排、行政命令为依据,而非以专业为导向,不能反映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时代特征。由于对教学管理的过分强调管制,因而将教学管理转变为教务管理,就像中小学教育那样,造成了教育平庸、机械,越来越程式化,甚至行政介入等现象,使教育科学性、专业化程度急剧降低[1]。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差甚远

当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的专职教师人数偏少,大部分都低于职业院校的专业水平。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受欢迎的专业,师资短缺,而且师资队伍的分布也不科学、不均衡,大部分学校都缺少中青年教师。同时,目前我国的高学历教师主要集中在中等、低级,导致了我国高校教师的结构不合理、不均衡。并且,大部分的双师型老师都达不到职业资格评价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是不可能达到的。

3.与国外相比,教育水平有很大的差别

美国高职高专以学生为中心,按市场需要开设专门的专业,有充分的教学保障和教师资源。日本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一,管理层次分明,任务明确,教学管理任务化、模块化,教学督导内容精细化、具体化、明确化。并在此基础上引进了实验室管理制度,实行了学校与院系两个层次的管理,使教学科学研究成为可能。德国职业学院的“双元制”制度是我国高等专科学校的典范,以企业为教学为主体,其教学管理的重点是实施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学监督。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能训练,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应试能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一成不变,许多学校仍然沿用多年的教务管理思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学管理变得不重视科研实践与技能的培养[2]。

三、教育改革方式

1.改革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开放、互动、多向交流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营造了一个学习环境,促进了知识的使用和思考,并通过互动和交流来解决问题,避免因为一些问题而影响到后续的教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是绝对的主体,在课堂上,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学。从学生的性质上看,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起点低,知识接受能力差,若教师一直按照自己的理解能力来看待学生,那么就达不到一位称职教师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开放、互动、多方位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3]。

2.实践教学资源的构建

在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目标中,优秀的实习团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就当前的状况来看,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首先,实训师资在整个高职院校中的位置比较尴尬,实训师资在高职院校中始终是教辅,主要是与课程理论相结合;其次,当前实训教师多数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在生产中的实践经验,对当前的技术和流程知之甚少。从实验教学仪器方面看,实验室仪器购置的仪器大多是面向教学理论的,与实际生产有一定的脱节;此外,在购买实验实训器材时,由于设备的购置和使用,常常是由非专业技术人员或专业老师来操作,造成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性能无法达到所需的要求。

3.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建立适合市场需求的教育与教学制度。在对市场需求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专业群体,确立发展主线,并对重点学科进行强化。建立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体系,制定奖励和惩罚体系,并定期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专项检查;建立一个质量监测中心,对评估系统进行研究,对评估方案进行细化,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估;建立教学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对各责任部门进行定期的量化考评,并将其与各部门的绩效、领导的考评相结合,使教育质量管理有规范及评价。

四、推进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其一,要打破应试教育的管理体系,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引进“双元制”“工学结合”“实验室管理”“模拟公司教学”“产学结合”等管理模式。

其二,重新整理出版一套新型的教学模式,管理方式也应该选取适合当代学生的方式。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批改、课外辅导、评价,但在实践中忽视了教学计划的管理、过程的管理和组织的管理。很明显,这五个环节并不适用于高职院校,它不要求教师进行作业的批改和补习,而更多地关注于课堂上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管理上要借鉴国外的模式,注重实践环节,建立模块化的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加强管理。

五、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理念的变化

第一,教学质量评价由以学科为中心的评价理念转变为以能力为中心的评价理念;传统的教学评估往往只关注于理论教学,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能力。很久以来,因为我们将高职教育视为“压缩”或“传统的”高等专科学校,所以,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受到了传统高校的深刻影响,造成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观念、评价方式等方面的简单移植。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导向的高等教育,以培养高技术人才为目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既不重视学科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也不重视“为什么”问题的深入研究,也不重视专业理论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教学目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突破常规高等教育的桎梏,加强实践性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真正体现出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有道德、有文化、有劳动、有纪律、有技术的高素质的技术人员。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改变教育评估理念,从以学科为导向的评估制度向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估制度转型。在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模式、制订教学计划、实施教学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实习教学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要想确保教学质量,必须紧紧抓住能力本位这条线。

第二,从单纯的学业成绩评估向“素质本位”的评估理念转变,应抛弃“分数即质”的误区,防止学生在教学评估中过分强调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的素质。很明显,这样的评估理念和评估标准与高职教育的基本素质有很大的偏差。高等专科学校是以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为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为目标,其学生不但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全面的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既要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反映,又要建立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素质本位”的教学目标。

第三,从单一的教学过程评估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估理念进行转变。教育教学评价仅仅限于评价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是高职教育评价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偏颇做法。这种评估指标无论多么详细、客观、精确,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将教育品质的片面理解为“学业水平”“品质”等同于“分数”,是一种“教学质量”的错误认识。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变狭窄的质量评估和控制观念。一般认为,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好的;严格的教学管理并不意味着高质量的教育。“素质本位”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将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控制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

第四,从单纯的对学生智能要素的评估,转变为对智力和非智力的全面评估。在IQ和EQ中,情商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而包括情商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则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抛弃“素质即智力”这一误区。一般的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仅侧重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成绩,而传统的测试方法和方法则是以测试学生智力为目的的,忽略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思想与实践,明显地违背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在新的教育与教学评估体系建设中,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改变“知识至上”的误区,建立“非智力因素”的教育与教学评估制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智力和非智力要素的和谐发展。

第五,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评估理念转变为将知识传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评估理念。教师应当抛弃只注重书本知识质量评估的思想,抛弃“智力教育”就是“书本知识”的误区。教师既要讲授书本知识,又要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强化教师对工作能力的考核和监督。高等职业教育应从培养目标、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引导功能。

第六,从单纯的监督和评估的角度,转变为对师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监督。就学校的人才培养来说,这是一种紧密的、相互制约的体系。教师的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将“教”作为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的重点,监督评估对象只关注教师、关注教学,忽略“学”,这是不全面的。对“教”的研究固然有其必然性,但是对“学”的研究同样不可忽视。所以,教师要从单纯的监控评价到“教”和“学”的综合监控评价。

第七,教学质量监测评估的内容由单一的专业知识评估向综合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的监督评估转变。一个人的文化修养能够渗透到生活、工作、能力的各个层面。其养成教育、启迪、审美修养,更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明就像是一汪清水,滋养着一切。以文化来陶冶人,强化人的心灵境界,创造人的精神幸福,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学习和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许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全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对文化的培养,表现出“文化熏陶太弱,专业知识太窄,功利太重,普遍限制太多”这样的现象。在高校中,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有教育、没有技能、有学问、没有文化”;“精通计算机,却不懂人脑;精通商业,却不懂人情。”因此,对教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内容应由单一的专业知识评估转变为以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相结合的评估。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改革首先要改变思想,随着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正确评估理念的确立,构建了一套全新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系统,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常规教学管理应抛弃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不能使学生成为测试的机器,也不能使其与职业实践分离。教育工作者应将学生的学习与生产相结合、职业与专业相匹配、专业和市场相融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进行改革与创新。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教学质量评估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