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细英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1]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栋梁,是未来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校期间对其进行廉洁文化教育,培育正确的廉洁价值理念,有利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为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提升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质量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清晰了路径。[2]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素有“廉”之神,“廉”则有“茶”之韵,早在两晋南北朝时便有“以茶养廉”之说,由此延伸出“茶廉文化”一说。[3]茶廉文化中有着极为丰富的廉洁文化建设的素材和资源,在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无以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尝试将中国传统茶廉文化与廉洁文化教育进行融合,为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茶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把茶和文化结合起来,创立了茶文化。长期以来,对于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业界并未达成共识,在此不做统一论述,本文仅从茶文化的内涵去阐释。茶文化从内涵上包括茶道、茶艺、茶文学、茶功用、茶俗、茶礼等方面。[4]悠久的产茶历史、灿烂的茶文化中蕴含大量的廉政元素。茶学泰斗庄晚芳先生提炼出“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5],其中“廉”字排第一。茶廉文化的基础是茶文化,茶廉文化是新时代茶文化理论和思想的新发展。学者林枫认为,茶廉文化是指人们在茶饮过程中融廉洁自重、慎独修身等文化内涵的一种生活形态。[3]从两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的“以茶养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弘扬茶廉文化,使其融入到廉洁文化教育之中,从而成为精神上的一种动力,行为中的一种风范,行动上的一种抗拒歪风邪气的力量。
“茶廉文化”核心内涵集中体现四个字:清、正、廉、洁,从这一意义上讲,茶廉文化的核心内涵与廉洁文化高度契合。[6]
1.倡导以清正心
“清”是茶的本质特征。蔡襄《圣泉》曰:“清甘本无滓,渴饮得真味。端能发茶色,博亦资农利。”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在品茶的过程中也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品味出清心寡欲为人之本,品味出为官之道在于清。领导干部的心是“清”的,社会风气自然净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时的讲话中强调,领导干部都应该把“洁身自好作为第一关”,在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
2.倡导以正用权
“正气”是茶之品格,不偏曰正。茶乃清纯高洁正气之物,有言道茶生于高山幽谷,得日月之华,蕴天地之灵,远之嚣尘,出于混沌,采之如仙叶。“正”,就要求必须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要以正为本,在思想上树立“廉洁”意识,做到“心正,身正,行正”,三者缺一不可。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
3.倡导以廉自律
《茶经》有句经典的话是:“茶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是茶的气质,也是人的精神境界。古往今来,一个有操守、有气节的人,无不时刻以廉自律。常言道,“清茶一杯,两袖清风,人生如茶,清廉胜浮华”,茶道廉理是相通的。
4.倡导以洁修身
唐朝诗人韦应物在《喜园中茶生》讲到:“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首联就表现了高洁的品质。颜真卿也说:“流华净肌骨,疏沦涤心原。”宋徽宗赵佶赞誉其“茶之为物,擅欧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为官之道清似茶,要洁身自好。
1.廉洁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高校的课程设置,以专业学科教育教学为主,忽视廉洁文化教育并非个例。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全校课程总数5200 多,院系开课600 多门,没有一个专业开设廉洁文化教育选修课程。同时,校园廉洁文化活动开展的比例也不多,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广播电视”是大学生接触廉洁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均值比例接近三分之二,达到65%,而其他途径比例均未超过40%。其中思政课党课比例低于35%。[7]
2.廉洁文化教育的内容未成体系、针对性不强
当前,各个高校都有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思政课设置有固定课时,多数学校不会单独设置一门廉洁文化教育课程,很长一段时间,大学生的廉洁文化教育是被忽视的。有学者研究发现,进入新时代我国大部分高校同样没有开设关于廉洁文化教育相关的课程。[7]多数是以开展“廉洁文化主题教育”等方式来宣传教育,或者将其作为思政课的补充。同时,教育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主要是面向高校教职员工,缺少对大学生特点开展的教育内容和活动。且讲授内容以形势政策、理论灌输居多,对于地域特色的廉洁元素如“茶廉文化”讲授的系统性、针对性不够。
3.廉洁文化教育存在形式主义现象
一方面,廉洁文化教育方式存在形式主义。孙立军等曾对黑龙江12 所高校1200 名大学生进行过廉洁文化教育的调查,大学生常见的廉洁文化教育形式有“廉政格言”“廉政讲座”“廉政书画”“廉政教育片”“廉政新闻”“廉政短信”“廉政会议”“廉政报告” 等[7],其中“廉政格言”这一形式比例超50%。可见,当前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缺少课堂教育,也缺少专门的教材。以上几种主流教育形式,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参与度小,体验感差,很多形式往往成为摆设,有人戏称“廉政格言”挂图,仅挂在墙上而没有“挂”在心上。另一方面,依托思政课堂进行的廉洁文化教育,多是“蜻蜓点水”的教育,难以有充足时间去深入讲授。
4.廉洁文化教育的成效不明显
重视程度不够,内容缺乏系统性,教育方式方法相对单一等必然导致教育效果和成绩不显著。仅有的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往往形式大于内容,宣教活动乏味、创新性不足,在大学生中的带动示范效果相当有限。当前,高校校园廉洁文化氛围不浓厚,从侧面也反映出教育效果的不佳。[8]
1.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大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文化的多元发展,一些大学生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腐朽思想,在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就业观、婚恋观等上存在不同程度地扭曲,不少大学生在面临价值观选择时产生了迷茫。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在这一时期逐渐成熟,以上诸多错误观念不加以纠偏,对其未来人生的发展将极为不利。大学生群体对于新事物、新形势、新业态了解迅速且接受程度又高,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洁文化教育,不但可以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廉洁自律品格,形成正确的廉政价值观,对其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极为有益。
2.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越来越重视内涵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立德树人”意为修立圣人之德,培植品学兼优之人。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重担,立德树人要成为高校的立身之本,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办学育人的全过程。廉洁文化教育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部分,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廉洁文化教育目标一脉相承。为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坚定不移地培养合格可靠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3.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引领廉政正气社会风尚的需要
社会正气的弘扬需要文化的培育。廉政建设既有制度建设也有文化建设,廉政之“廉”与“政”,虽是对为官者的要求,不过廉政建设也与大学教育、学生生活有内在联系。作为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功能的大学,同样肩负师生的廉洁文化建设任务。同时,考录是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最主要渠道,作为公务员群体的重要来源的大学生,在廉洁文化建设中自然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一特殊群体的廉洁文化价值观具有很明显的社会属性,对社会具有鲜明的导向性,褒扬什么,批评什么在社会上会产生广泛影响,对社会大众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
4.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廉洁文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9]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文化教育,丰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创新形式和载体,让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展现出时代风采。
茶廉文化与廉洁文化内涵相互印证,彼此又随着时代发展而互相交融。针对当前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突出的问题,高校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廉洁文化建设同学科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起来,打造特色化的廉洁文化教育模式。
弘扬茶廉文化要遵循继承创新原则。一是在批判中继承。茶廉文化正向是主流的,但作为茶廉文化基础的茶文化,既有精华部分也有糟粕部分。不是来者不拒,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是在创新中发展。在一个地域宽广、民族众多的国家,孕育的茶文化也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征。同时,在两千多年的茶文化发展史上,时代的文化背景对茶文化品格的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10]由此,在推进茶廉文化融入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提炼出符合地域特点、时代发展要求的茶廉文化。
“怎么融入”是茶廉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工作的关键。有必要以理念更新为先导,以学科专业为依托,以多课堂教育为阵地,多元层面找到茶廉文化融入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契合点和路径。
1.以理念更新为先导,把茶廉文化嵌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过程可分为计划制订、方案实施、评估反馈3 个步骤。[11]作为第一步骤的“计划制定”,首要的是要确定主题思想,不同的理念必然影响方案的选择。福建是中国第一茶叶大省,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优越的茶文化禀赋优势。[12]地处八闽大地的福建高校要在思想上确立茶廉文化教育价值的必要性认识,应该充分认识到福建省的茶文化的历史厚重、茶文化的现代价值,把丰富的茶廉文化资源带入校园,嵌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实践,不断保持其活力和持久力。“茶廉文化”体现的“清、正、廉、洁”核心内涵,对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为此,宏观上,各级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茶廉文化对大学生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价值,做好顶层规划;中观上,多场所倡导茶廉文化,让廉洁文化教育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党课、进团课;微观上,要在课程思政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等涉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嵌入“廉洁元素”,结合茶廉文化不断推进大学生廉洁文化建设的深入。
2.以学科专业为依托,把茶廉文化融贯于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
高等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人才集聚和完整的课程体系。高校可依托学科专业,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主线,把茶廉文化融贯于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内容体系。2007 年《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安排一定课时开展廉洁专题教育。强调把廉洁教育与学科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深入挖掘并整合现有学科的廉洁教育资源。在浩瀚的典籍中,有海量的茶廉文化资源有待挖掘和整合,形成系统的内容体系。一是可对茶廉文化资源进行归纳整理,编辑出版系列书籍;二是打造校本课程,开设茶廉文化课程、举办茶廉文化活动。大学茶学专业把《茶文化》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各高校可以在此基础上,从本地域茶文化特色出发,开发出校本课程。如福建是著名茶乡,福建的茶产业在以文化为支撑下迅猛发展,有安溪铁观音、武夷山岩茶、福州茉莉花茶、福鼎白茶等知名品种。其中,笔者所在城市的福州茉莉花茶已传承千年,是福州的地理标志,可挖掘茉莉花茶中蕴含的淡泊名利,以及代表忠贞不渝、永不离弃的爱情之意,既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又可以进行恋爱观教育。
3.以多课堂教育为阵地,打造具有茶廉文化特色的廉洁文化教育平台
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持续拓展“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和网络空间,“四个阵地”搭建廉洁文化教育平台。
第一,健全“第一课堂”,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积极调动校内外专兼职教师队伍,统筹规划茶廉文化融入“第一课堂”,将思政课堂建设成为高校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同时,亦可将廉洁文化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梳理各专业课程的“廉洁要素”,把廉洁从学、廉洁从业、廉洁从政等廉洁文化建设内容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13]
第二,搭建茶廉文化教育平台。各二级学院党校可以利用学生活动室,以茶文化为主题,设置一个“茶室”作为廉洁教育基地,该教育基地与茶廉文化充分融合,集入党谈话、党员学习、廉政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党员学习之余,可以品茗畅谈,可以在“茶室”手抄入党誓词,重温入党誓词,端正入党动机。[14]把弘扬茶廉文化作为加强大学生廉洁自律的一种载体,培养大学生廉洁的思想品质。
第三,依托校园文化活动融入茶文化廉政元素。比如征集以茶为主题的谚语、警句、文学作品、茶经等,开展以“茶廉”为主题的摄影、书画比赛,创作以“茶廉”相关的诗词歌赋、文创产品。[15]一些政府部门的“茶廉文化”教育探索值得高校借鉴。浙江省余姚市大岚镇就地取材,找到了茶廉文化契合点,以茶为“媒”打造了诸多廉洁教育品牌,如“红歌唱茶廉,传承红廉精神”系列活动。2019 年,天门市纪委监委推出茶廉文化系列公益广告,主题分别是《茶廉·清心》《茶廉·知行》《茶廉·家传》等,“颜值”与内涵兼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均在观看中得到了启示,在愉悦中受到了教育。
第四,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兴起而成长的一代,是“网络原住民”,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易受到网络空间的影响。因此,网络空间同样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阵地。要有效利用慕课、微课、视频公开课,以及微信、抖音、头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用好“网络空间”,制作与茶廉文化有关的网络作品,定期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推送。
第五,在专业实践中,联合茶叶企业、茶叶学会等团体共同开展茶艺活动,深入茶叶博物馆、茶研基地、茶叶文化基地等实地考察学习,在实践中增强体验和感悟“做人当如茶”的情怀。福建省有三个项目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分别是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以及福鼎白茶文化系统。这些文化系统是集合政府、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入选的。应以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契机,着力打造具有茶廉文化特色的茶园基地,经常性地组织大学生参观考察,让茶廉文化入眼、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