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佳佳 杨燕 邓娜
GDM 是产妇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作息、饮食方式的改变导致疾病发生率较往年显著升高。GDM 发生主要与母体过度摄入蛋白质、糖类食品及缺乏运动等因素相关,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多见于肥胖、多囊卵巢及糖尿病家族史人群,可严重威胁母婴健康,严重者分娩后也无法将血糖恢复至正常水平,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相关研究指出[1],GDM 发生率在1%~14%左右。若未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将导致孕妇体内出现胰岛素抵抗、胰岛β 细胞分泌,从而诱发各类诸如巨大儿、早产、胎儿畸形、羊水过多、产褥期感染、妊娠合并高血压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相关研究指出[2],GDM 产妇娩出胎儿合并畸形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产妇。近年来,GDM 产妇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已成为热点研究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临床营养师的增多及人们自身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人认识到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入对自身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在确保自身需要的前提下不造成过多能量堆积,使身体受到高负荷影响才能确保各器官功能的良好运行。大部分GDM 可通过饮食指导及合理运动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空腹3.3~5.3 mmol/L,餐后2 h 血糖4.4~6.7 mmol/L),同时结合个性化营养指导在满足母婴营养需求的同时,较好的控制血糖,对确保母婴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所收治的206 例GDM 产妇为研究对象,以评估孕期营养指导价值。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所收治的206 例GDM 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3 例。研究组年龄22~38 岁,平均年龄(27.27±5.19) 岁,孕周36~41 周,平均孕周(39.15±1.10)周,初产妇85 例,经产妇18 例;对照组,年龄23~39 岁,平均年龄(27.50±5.23)岁,孕周37~41 周,平均孕周(39.25±1.16)周,初产妇83 例,经产妇2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妇产科学》中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且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均确证GDM[3];②均为单胎正常妊娠;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妊娠并发症者;②合并精神疾患或认知障碍者;③合并消化系统严重疾病者;④无法配合研究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予以常规健康宣教:常规饮食及运动指导、定期血糖水平监测、注意事项告知等。
1.2.2研究组 加用孕期营养指导:①个体化营养指导:入院后,对产妇体质量指数、孕周、体力劳动强度等进行详细记录与评估,估算每日消耗总热量,将孕妇实际营养摄入情况与标准营养摄入量进行对比,分析其营养摄入是否达标或超标,并据此制定个体化食谱。基本原则为:妊娠早期与妊娠期每日热量相同;中期增加200 kcal 左右;晚期增加300 kcal 左右。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比例分别为3∶5∶2.对肥胖型产妇,可适当降低脂肪比例,碳水化合物化合物以粗粮为主。另外,以少食多餐为基本原则,每日可进行6 次进餐。每3 天进行1 次评估,检查制定的方案对孕妇每天所需能量是否足够或超标,对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适当进行调整。②健康教育 定期以讲座、一对一科普等方式为产妇讲解孕期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孕期营养合理搭配等内容,使其充分认识到GDM 对自身及胎儿发育的不利影响并意识到积极配合营养饮食与运动的重要意义。孕期营养指导及体重管理也可通过线上孕妇学校讲座、孕医通线上门诊咨询互动等形式完成。另外,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告知其GDM 只要通过积极的营养调整及运动是可以治疗的,降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孕妇自身及新生儿的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嘱孕妇无需过分担心及焦虑,只要积极配合均可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帮助孕妇增强治疗的信心与勇气,自觉调整心理与生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通过饮食调节及运动指导但血糖仍未控制理想的孕妇可尝试适当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但应注意用量避免发生低血糖。③运动指导:根据产妇自身生理状况选择相适应运动方式,包括上臂运动、步行等,告知其餐后1.5 h 后才可开始运动,每次运动时间15~20 min 左右,把握好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发生宫缩。若患者无法下床则可考虑进行四肢伸展运动,具体运动量主要以孕妇微微出汗即可[4]。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干预后的血糖控制情况,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脂联素。另外,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结局,包括:早产、巨大儿、胎儿窘迫、死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血糖控制指标比较 两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脂联素分别为(6.60±1.21)mmol/L、(6.18±0.30)%、(20.25±5.31)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8.62±1.45)mmol/L、(7.90±0.45)%、(28.03±7.1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指标比较()
表1 两组血糖控制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新生儿出生结局比较 两组在早产、胎儿窘迫、死产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巨大儿发生率为1.94%,低于对照组的10.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出生结局比较[n(%)]
妊娠过程中由于孕妇体内激素水平发生较大变化,因此导致部分隐性糖尿病显性化,如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将由于无法代偿此类生理变化而导致血糖升高,出现妊娠期糖尿病或加重已有变化。另外,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大部分产妇存在过度摄入营养物质的问题,GDM 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5]。在临床上,GDM 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属于高危妊娠的一种,由于发病后无显著症状因此不易被产妇察觉,若未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除影响母婴健康外,还可对家庭及社会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相关文献指出,肥胖或患有糖尿病的母亲新生的女儿(发生肥胖或糖尿病的风险增加)也可能在生育年龄发生糖尿病,进而对下一代产生影响并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国内研究人员指出,糖代谢异常的孕妇较为常见的合并症为巨大儿、子痫前期与早产,GDM 患者分娩巨大儿的几率约在25%~42%。同时,妊娠作为女性特殊时期,尤其是初产妇缺乏对疾病本身相关疾病的了解,一旦确诊将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后续治疗及其治疗依从性产生影响。因此,应积极寻找合理有效干预对策,以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相关研究指出[6],大部分GDM 产妇通过营养指导即可将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孕期指导多缺乏针对性措施,无法全面为产妇提供营养指导,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而孕期营养指导则是基于产妇个体特质制定相应指导方案,在确保足够合理热量及营养素的前提下,帮助产妇控制血糖水平,确保胎儿正常发育与分娩[7]。闫雅香等[8]研究指出,营养指导对GDM 患者血糖控制具有关键作用,对减低巨大儿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发生率仅为2.67%。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空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脂联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血糖水平控制更好,这可能与其指导内容更具个性化、细节更到位等因素相关。另一组数据显示,两组在早产、胎儿窘迫、死产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巨大儿发生率为1.94%,低于对照组的10.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研究组巨大儿发生率更低,这可能与其血糖水平控制更好等因素相关。与相关研究结论基本吻合,也进一步证实了对GDM 孕妇的营养与运动指导获得了显著成效。另外,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随着胎儿的逐渐成长,孕妇及胎儿所需营养与热量也在逐渐增加,因此对于不同孕周的孕妇血糖控制应进行区别,这也需要临床医生及营养师共同对孕妇的饮食摄入量、运动量及药物使用剂量进行调整,有助于更好的确保母婴安全。早期对孕期血糖进行控制不仅对孕妇本身的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将孕期血糖监控及相关知识对孕妇进行宣传,使其意识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并在怀孕过程中做好自我血糖监测与调节工作,确保母婴安全与新生儿质量。
综上所述,孕期营养指导有利于GDM 产妇更好控制血糖波动,对减少巨大儿发生、保障母婴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