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伴餐后低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2-02-14 11:29王健康李静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波糖阿卡肠系膜

王健康 李静

餐后低血压是指餐后2 h 以内收缩压在原有血压基础上下降>20 mm Hg 或餐前收缩压>100 mm Hg,餐后收缩压<90 mm Hg;或餐后血压水平高于大脑自身调节阈值[1]。老年糖尿病患者极易并发餐后低血压,对其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目前针对老年糖尿病伴餐后低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较少,是临床亟需解决的课题。阿卡波糖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应用于治疗糖尿病,针对糖尿病伴餐后低血压的临床应用较少[2]。本研究对74 例老年糖尿病伴餐后低血压患者进行阿卡波糖治疗,以评估该治疗方式的疗效与安全性,旨在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74 例糖尿病伴餐后低血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3 例,女21 例;年龄65~78 岁,平均年龄(72.3±7.3)岁;其中伴有脑血管疾病39 例,伴有冠心病45 例;在住院期间33 例经硝酸酯类药物治疗,35 例经降糖类药物治疗,32 例经胰岛素治疗。本研究经患者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60 岁;符合2 型糖尿病及餐后低血压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伴有高血压;存在阿卡波糖禁忌证;肝肾功能不全;存在严重精神症状;伴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昏迷前期或糖尿病昏迷。

1.3方法 患者给予半流质标准餐饮食,规定进食时间,并严格控制饮食热量,戒烟忌酒;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活动量过大。于早餐时段采用VM6 多参数检测仪对患者进餐前15 min 与进餐后的血压进行测量(进餐后每隔15 min 检测1 次,共检测8 次)。采用MS*FKP01 便携式电子血糖仪测定空腹及餐后2 h 血糖,筛选餐后低血压患者。在第2 天给予阿卡波糖治疗,50 mg/次,3 次/d 口服,随三餐第一口饭服用,连续服用2 周。

1.4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最大降幅,经心电监护仪测定坐位右侧前臂血压,再对血压下降幅度进行计算。②治疗前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最大增幅,首先经超声测量系膜上动脉直径,并对起始部1~2 cm 处取样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时间平均速度,再对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进行计算。③治疗前后餐后血糖最大增幅,经便携式电子血糖仪测定。④分析治疗后餐后低血压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前后血压、肠系膜上动脉血流、血糖波动情况对比 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最大降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最大增幅、餐后血糖最大增幅分别为(22.93±6.877)mm Hg、(9.82±4.27)mm Hg、(3.59±2.11)mm Hg、(364.75±87.05)ml/min、(2.13±0.98)mmol/L,均显著小于治疗前的(32.15±10.53)mm Hg、(12.73±4.84)mm Hg、(11.56±3.71)mm Hg、(487.63±112.03)ml/min、(3.49±1.7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74 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肠系膜上动脉血流、血糖波动情况对比()

表1 74 例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肠系膜上动脉血流、血糖波动情况对比()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

2.2治疗后餐后低血压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治疗后餐后低血压发生率为40.54%(30/74)。治疗后7 例(9.46%)患者发生轻微消化道反应,其中4 例腹泻,3 例腹胀,停药后症状改善,未发生严重心脑缺血疾病。

3 讨论

餐后低血压常发生于老年人群中,经调查显示,住院老年患者发病率高达25%~91%。若餐后低血压患者未能接受及时有效治疗,则可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甚者则会危及生命。特别对于糖尿病伴餐后低血压患者致残率及致死率更高[3]。临床统计显示,餐后低血压为老年人群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袭。由于餐后低血压致病因素尚未明确,可能与餐后肠道血管扩张,内脏血液灌注提高、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降低相关。相关研究提出,肠道吸收葡萄糖的速度与血压降低呈正相关。对于健康老年人,肠道中葡萄糖灌注速度为3 kcal/min 可导致血压降低,若速度为1 kcal/min 则不会影响血压,肠道中吸收葡萄糖的速度也是导致低血压的主要因素[4]。目前临床上采用阿卡波糖治疗餐后低血压的研究甚少,主要体现在用于健康人群的研究[5]。

阿卡波糖是一种α-葡萄糖干酶抑制剂,经可逆性同α-葡萄糖苷酶结合,进而抑制酶的活性,导致肠道吸收葡萄糖速度降低,进而控制血糖,尤其对餐后高血糖效果显著。目前,部分学者对阿卡波糖治疗餐后低血压进行相关研究,表示阿卡波糖能够抑制肠道吸收碳水化合物,并降低胃排空的速度,进而达到治疗餐后低血压的目的[6]。

本研究旨在分析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伴餐后低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最大降幅、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最大增幅、餐后血糖最大增幅分别为(22.93±6.877)mm Hg、(9.82±4.27)mm Hg、(3.59±2.11)mm Hg、(364.75±87.05)ml/min、(2.13±0.98)mmol/L,均显著小于治疗前的(32.15±10.53)mm Hg、(12.73±4.84)mm Hg、(11.56±3.71)mm Hg、(487.63±112.03)ml/min、(3.49±1.7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应用阿卡波糖治疗餐后低血压能够显著控制餐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的降低幅度,并能够使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增幅及空腹血糖增幅降低。阿卡波糖能显著降低肠道吸收葡萄糖的速度,控制餐后血糖,提高内脏血流灌注速度,进而控制餐后低血压的发生。此外阿卡波糖还可对胃肠激素的分泌产生影响,抑制肠道血管扩张,以防血压降低。此外还有学者指出,经阿卡波糖治疗后糖代谢异常伴餐后低血压患者的餐后血糖与治疗前相比增幅显著降低,餐后收缩压降幅减小,表明阿卡波糖能够控制复杂碳水化合物水解为葡萄糖,抑制餐后内脏血流,进而降低餐后血糖、延缓餐后血压降低[7-9]。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7 例(9.46%)患者发生轻微消化道反应,其中4 例腹泻,3 例腹胀,停药后症状改善,未发生严重心脑缺血疾病。表明老年糖尿病伴餐后低血压患者经阿卡波糖治疗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伴餐后低血压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可作为糖尿病伴餐后低血压患者理想药物的选择。

猜你喜欢
波糖阿卡肠系膜
动物们怎样洗澡?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阿卡波糖要就着饭吃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发喜糖
聊聊阿卡波糖那点“屁事”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以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为轴心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报道
阿卡波糖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