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宏静
脑栓塞俗称为“中风”,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脑梗死中常见类型之一,常发生在老年群体中[1]。该疾病是由于各种栓子随着血液循环将脑动脉堵塞后导致该供血区域大脑组织发生坏死现象,临床表现主要为昏迷、抽搐、言语障碍、口角歪斜等症状,具有病死率与致残率较高、病情波动变化较大、起病急等特点[2,3]。目前,临床认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一旦患者发病后未及时得到救治,易引发其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缺血等并发症,病情严重者还会出现颅内压上升、严重脑水肿等,进而危及到患者生命[4]。目前临床在治疗该病症患者时主要以治疗急性期脑栓塞与原发病症为原则,目的是为了尽快恢复患者脑部血液循坏,进一步改善其预后质量。大多数患者主要采取内科治疗,对于经内科治疗无显著效果的患者且满足外科手术指征可予以外科方式治疗[5]。鉴于此,本研究以98 例脑梗死患者为例,探讨将依达拉奉+人尿激肽原酶联合治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病例选自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脑栓塞患者,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及实验组,每组49 例。常规组男27 例、女22 例;年龄55~82 岁,平均年龄(67.2±6.0)岁。实验组男25 例、女24 例;年龄58~80 岁,平均年龄(67.5±5.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满足《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有关脑栓塞疾病诊断标准;②经临床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栓塞者;③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偏瘫、讲话不清、麻木等;④经临床医师详细讲解研究内容,患者和(或)家属同意加入研究,签署同意书;⑤有完整临床病史资料者。
1.2.2排除标准 ①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史者;②凝血功能存在障碍者;③存在恶性肿瘤者;④入组前接受过血液稀释、溶栓、抗凝等治疗者;⑤心肝肾等功能严重受损者;⑥依从性较低者;⑦既往存在脑外伤、脑出血者;⑧精神、意识方面存在障碍者。
1.3方法
1.3.1常规组 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抗血小板聚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在此基础上以依达拉奉注射液展开治疗,将30 mg 依达拉奉与250 ml 氯化钠注射液相混合后静脉滴注,1 次/d。治疗3 周。
1.3.2实验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加入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将0.15 PNA 人尿激肽原酶溶在100 ml 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 次/d。治疗3 周。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疗效 判定标准结合NIHSS 评分进行评价,治疗后NIHSS 评分降低幅度<20%,甚至于评分增加,为无效;治疗后NIHSS 评分降低幅度20%~49%,为有效;治疗后NIHSS 评分降低幅度>50%,为显效[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生活能力改善情况 ①神经功能缺损:以NIHSS 评定,量表中含感觉、运动、语言、意识等,总分值为42 分,评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为严重[7];②生活能力:以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总分值为100 分,其中得分为100 分表示独立,得分为71~99 分表示轻度依赖,得分为46~70 分表示中度依赖,得分为20~45 分表示重度依赖,得分<20 分表示完全依赖,分值越低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8]。
1.4.3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肺部感染、皮疹、血压降低、心慌等。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与Barthel 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 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实验组NIHSS 评分低于常规组,Barthel 指数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生活能力改善情况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常规组发生1 例肺部感染、3 例血压降低、2 例心慌、2 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3%(8/49);实验组发生血压降低与皮疹各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2/49)。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1,P<0.05)。
现阶段中,临床对于栓塞死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神经保护、改善循环、溶栓等[9]。在超早期时以溶栓方式对患者展开治疗干预,可及时恢复灌注,降低脑组织受损情况,然而由于受到禁忌证、适应证及时间窗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大部分患者不能接受溶栓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脑栓塞患者的治疗,一般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通过活血化瘀、脑功能保护、抗血小板等药物展开治疗可得到理想治疗效果[10]。人尿激肽原酶属于组织激肽释放酶中的一种类型,同时还是一种血管扩张剂,选择作用在激肽原而形成激肽,通过靶向性结合激肽β1受体。可选择性对缺血脑组织微动脉进行扩张,进而提升缺血部位的脑血流量,对于正常脑组织区域的血管影响比较小,且还能起到改善脑组织葡萄糖代谢、增加氧摄取,加快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进而促进局部缺血脑组织形成新血管[11]。依达拉奉属于脑神经保护剂,其抗氧化与清除自由基能力较强,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本次研究结果发现,联合用药既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神经功能,还具备较高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脑栓塞患者治疗中,相较于单一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人尿激肽原酶展开治疗不仅能够对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进行改善,同时具备较高安全性,适宜深入研究与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