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燕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除去大量饮酒外,因药物影响和其他直接损害肝脏因素导致的肝脏细胞变性。这种肝脏细胞变性主要包括非酒精性单纯脂肪肝及演变后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等[1,2]。结合相关研究内容可以得知,我国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在持续提升,而摄入糖分与脂质较多的西方国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已经达到了25%[3]。近几年,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成为了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的主要诱因。本次研究主要借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健康人群血脂、血糖、肝功能检测进行对比,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与健康人群各项指标存在的差异,进而为临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治疗与诊断提供帮助。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20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0 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0 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借助CT 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各30 例。重度组男18 例,年 龄32~70 岁,平均年龄(51.01±6.35) 岁;女12 例,年龄33~72 岁,平均年龄(52.53±6.51)岁。中度组男16 例,年龄30~69 岁,平均年龄(51.53±6.55)岁;女14 例,年龄32~72 岁,平均年龄(52.04±6.79)岁。轻度组男17 例,年龄34~69 岁,平均年龄(51.53±6.85)岁;女13 例,年龄32~72 岁,平均年龄(51.04±6.99)岁。对照组男15 例,年龄33~68 岁,平均年龄(51.64±6.54)岁;女15 例,年龄34~68 岁,平均年龄(51.92±6.58)岁。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 选择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病诊断标准》,符合研究需要,签署知情协议书配合研究的患者。
1.2.2排除标准 患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严重肿瘤疾病、脏器衰竭、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他特殊类型肝病的患者。
1.3诊断标准 经影像学检测表明具有以下≥2 种表现的患者则可以确诊为弥漫性脂肪肝:①患者肝脏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回声与肾脏相比稍强;②患者肝脏内部管道结构模糊,不够清晰;③患者肝脏远场回声逐渐递减,CT 诊断脂肪肝表示肝脏密度不断降低,且肝脏与脾脏CT 比值<1.0。肝脏与脾脏CT 比值:>0.7 为轻度脂肪肝,0.5~0.7 为中度脂肪肝,<0.5 则为重度脂肪肝。
1.4方法 患者在抽血前3 d 应保持清淡饮食,在清晨空腹情况下进行静脉抽血,抽血量为5 ml,将血清分离后检验。借助AU5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等指标展开检测,本次检测均按照规定步骤操作。
1.5观察指标 对比各组血糖、血脂及肝功能水平。肝功能指标包括ALT、AST、γ-GT;血脂指标包括TG、TC、HDL-C、LDL-C;血糖指标为GLU。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各组肝功能水平对比 中度组、重度组ALT、AST、γ-GT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肝功能水平对比(,U/L)
表1 各组肝功能水平对比(,U/L)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各组血脂、血糖水平对比 中度组、重度组TG、TC、LDL-C、GLU 均高于对照组,HDL-C 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TC、GLU 均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TG、LDL-C 均高于轻度组,HDL-C 低于轻度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血脂、血糖水平对比(,mmol/L)
表2 各组血脂、血糖水平对比(,mmol/L)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与轻度组对比,bP<0.05
肝脏是人体最为主要的代谢器官,对人体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因为多种病变所导致的干细胞内脂质积蓄过多,造成肝部临床病理综合征,这种病变主要是因为患者肥胖、胰岛素抵抗、2 型糖尿病等多个病因导致[4,5]。相关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约有80%左右的患者是肥胖患者,因此这也使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成为了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异常表现。近几年来,全球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年龄逐渐降低,已然成为了全球最为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我国也需要引起重视[6,7]。
临床治疗中相关研究人员发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当下尚未有确切的因素[8,9]。患者产生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关因素主要是因为胰岛素抵抗,肝细胞内TC 合成分泌受损,无法平衡[10]。这时脂质就会在肝细胞内急速沉积,无法排出,进而导致肝细胞病变,出现非酒精性脂肪肝。而肥胖与2 型糖尿病也属于引起脂质代谢不平衡的另一主要因素,因此具有2 型糖尿病的患者极易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本次研究数据表示,中度、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GLU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及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表示GLU 水平升高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11-14]。且中度、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TG、LDL-C、TC 明显升高,HDL-C 降低,这说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出现了脂质代谢紊乱情况,脂肪过度沉积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呈正相关。ALT、AST、γ-GT 能够反映干细胞的损伤情况,若出现了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质代谢紊乱、脂肪酸损伤干细胞、转氨酶升高等现象,那么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ALT、AST、γ-GT 数据会显著升高[15-17]。本次研究中,中度、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AST、γ-GT 数值均处于正常范围内,这时也表示研究对象当前正处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初期,肝脏轻微损伤,还未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在这时需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能够增加运动,调节饮食习惯,使肝脏功能缓慢恢复,避免发生肝硬化及肝纤维化。
综上所述,血脂、血糖、肝功能检查可以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检验标准,在早期发现还可以为患者后续治疗及调节奠定基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