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会娟
肺癌一般在临床疾病中非常多发,尤其是原发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一直较高;肺小结节在影像学描述上是体积较小的圆形阴影,并且是局限性的,其影像密度较高[1]。在临床上,肺小结节不都代表肺癌特征,但是恶性肺小结节却是原发肺癌的特殊表现[2],所以为了增加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有必要。近几年临床影像学科技水平快速进步,其CT 水平也随着增加,尤其现在多排螺旋CT 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对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是针对体积微小的单独肺小结节,可以更显著的提高其实际诊断率。本研究对比了多排螺旋CT和普通CT 对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 年1~10 月辽阳县中医院收治的100 例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病理学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35~68 岁,平均年龄(52.9±7.1)岁;肺小结节29 例,早期肺癌21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龄36~70 岁,平均年龄(53.8±7.2)岁;肺小结节31 例,早期肺癌19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 肺内结节为钙化、索条状等陈旧性病灶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陈旧性肺结核等慢性肺部疾病者;影像学结果提示结节位于胸膜下且与胸膜呈宽基底,判定为胸膜结节者。
1.3检查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CT 检查,观察组患者行多排螺旋CT 检查,具体如下。患者在检查前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对其行多排螺旋CT 检查时,参数设置:自动毫安模式,电压120 kV、层厚100 mm、螺距1.75 mm、准直器宽度1.25 mm、机架转速0.8 s/r、35 mm/周,探测器规格16×1.25 mm。固定毫安模式,电压120 kV、电流50 mA,螺距1.75 mm、准直器宽度1.25 mm、机架转速0.8 s/r、35 mm/周,探测器规格16×1.25 mm。
1.4观察指标 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患者肺小结节、早期肺癌诊断准确率及CT 图像质量。
1.5图像质量判定标准 若CT 检查图像中无任何伪影,则为优;若图像中可在肺尖或肺底部位发现少量伪影,不影响诊断,则为良;若图像中有大量明显伪影存在,影响临床诊断,则为模糊。总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对比 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观察组患者肺小结节、早期肺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55%、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2.41%、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对比(%)
2.2两组患者CT 图像质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CT图像质量总优良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CT 图像质量对比(n,%)
临床将原因不明确的以侵袭肺部和相关淋巴系统为主的肉芽肿性病变都叫做肺小结节,把多见的肺部原发恶性肿瘤统称为肺癌[3]。最近十余年间,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工作和生活环境、大气污染、吸烟饮酒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肺癌发生率不断升高,且有加速的趋势,而且向年轻化发展,其中男性患者的肺癌发生率和致死率是所有恶性肿瘤中最高的,女性患者的肺癌发生率和致死率也排在前列,已经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通过大量试验对比发现,处于中期及晚期的肺癌患者,其5 年实际生存率只有约9.8%,但早期肺癌患者5 年实际生存率>82%[5],所以针对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早期鉴别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所以临床上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作为治疗肺癌患者的基本方针。但是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的病理机制都不十分明确,同时患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致使临床的鉴别诊断更加困难,所以针对其鉴别诊断,如何选择有效的检测手段就显得特别重要。
一般情况下,早期肺癌很少有明显的不适感觉,所以很难及时发现疾病,致使延误治疗。所以,为及早发现肺癌疾病,应尽可能广泛地针对高危人群进行影像学普查措施。但是由于层厚和扫描速度等固有因素的影响,普通CT 技术收集的显像并不是特别明显,导致临床诊断准确率低,多存在漏诊或误诊情况,从而延误患者最佳治疗时间。而多排螺旋CT 技术则是在常规CT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能够加快薄层扫描的使用,并且增加扫描面积,而且图像的纵轴分辨率也显著增加[6]。且在扫描过程中,可以显著减少噪音的干扰,同时因为增加了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所以在不干扰影像处理的情况下降低射线的辐射程度[7]。通过对肺部进行低放射量螺旋CT 检查,可以在保证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的检出准确率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放射剂量。由于此技术的各放射参数程度保持不变,但管电流程度下降,所以能够显著减少X 射线的曝光程度。而现在临床上减少多排螺旋CT 放射剂量的措施分为:减少管电流和管电压程度、升高螺距、减少扫描持续时间。多排螺旋CT 技术X 射线发生器的使用效率较好,其影像噪声程度较低,而且时间分辨率、Z 轴方向的空间分辨率也明显增加,能够有效降低放射剂量,同时可以提供更薄的分层,但是图像的干扰程度未增加[8,9]。针对直径≤5 mm 肺小结节的检出率,有关报道并不多,但基于既有文献[10]得知,胸部低剂量螺旋CT 对肺小结节检出率(≤5 mm)维持在85%~91%。所以在此次试验中,通过对比多排螺旋CT 和普通CT,结合病理结果,对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进行鉴别诊断,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肺小结节、早期肺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55%、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2.41%、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T 图像质量总优良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多排螺旋CT 的应用具有操作方便、诊断准确率高的优势。
综上所述,使用多排螺旋CT 检查对肺小结节和早期肺癌进行鉴别诊断的准确率高,且CT 图像更清晰明显,可以显著降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