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毅 田雨
脊柱外科手术,尤其是涉及脊神经相关操作,实施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能有效指导手术操作,减少相关并发症[1]。目前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均未完全阐明麻醉药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影响[2]。多数学者认为麻醉药通过直接抑制中枢神经元而发挥临床效应,同时还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血流,如术中低血压、低体温等导致的脑代谢障碍[3]。其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均能起到全身麻醉作用,以往临床多通过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以减少手术操作对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但常用的静脉全身麻醉药对神经电生理指标亦有显著影响[4]。故何种麻醉方式对神经电生理功能影响最小,目前尚待进一步阐明。本研究则主要探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对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2 月~2020 年8 月收治的全身麻醉下实施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手术指征明确;②接受全身麻醉;③精神状况正常。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不平稳;②截瘫;③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④既往曾行腰椎、下肢手术史;⑤精神异常。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中男30 例,女10 例;年龄25~59 岁,平均年龄(45.1±6.7)岁;腰椎疾病类型:骨折28 例,椎管狭窄7 例,肿瘤5 例;腰椎病变病程2 个月~2 年,平均腰椎病变病程(13.0±3.7)个月。对照组中男31 例,女9 例;年龄25~60 岁,平均年龄(45.0±6.7)岁;腰椎疾病类型:骨折27 例,椎管狭窄7 例,肿瘤6 例;腰椎病变病程2 个月~2 年,平均腰椎病变病程(13.1±3.7)个月。两组性别、年龄、腰椎疾病类型、腰椎病变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室后均开放静脉通道,连接持续心电监护,行右侧桡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持续测定动脉压和静脉压,麻醉诱导上,均使用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2 mg/kg、顺阿曲库铵0.15 mg/kg、舒芬太尼0.05 μg/kg,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术中维持上,对照组应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使用药物为丙泊酚1~3 mg/(kg·h)、顺阿曲库铵0.1~0.2 mg/(kg·h)和瑞芬太尼1~5 μg/(kg·h);观察组应用静吸复合麻醉维持,使用药物为七氟醚0.5%~2.5%、丙泊酚1~3 mg/(kg·h)、顺阿曲库铵0.1~0.2 mg/(kg·h)和瑞芬太尼1~5 μg/(kg·h)。麻醉深度以术中双频脑电指数测定为标准进行调节。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体感诱发电位指标、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测定:诱发电位电极刺激胫后神经部位,其中Cz 点位于头部中央后方2 cm处,Fz 点位于头部中央点前方2 cm 处,设定参数调节为脉宽0.2~0.3 ms,频率为4.7~5.1 Hz,刺激强度为10~40 mA,连续进行300 次叠加刺激,重点监测P38、N45 潜伏期和N45~P38 波幅。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主要检测胫后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认知功能评定通过欧洲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MSE)进行,包括7 大项目,总分为0~30 分,总分<27 分提示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总分27~30 分提示认知功能正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体感诱发电位指标比较观察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体感诱发电位指标中N45潜伏期和P38 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N45~P38 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体感诱发电位指标比较()
表1 两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体感诱发电位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两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观察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的下肢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表2 两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下肢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两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72 h,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手术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腰椎相关手术的手术创伤大、应激反应强,对患者造成影响较大,而且术中还可能造成脊神经损伤,进而影响患者预后,甚至导致严重神经损伤后并发症[5,6]。目前实施术中神经电生理功能监测能有效指导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副损伤[7]。然而无论何种全身麻醉药物均可能对神经电生理指标产生影响,故寻求一种有效的麻醉药物,在确保患者安全及麻醉效果前提下,尽量减少对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是目前临床亟需解决的难题[8]。七氟醚属于新型强效卤素类挥发性麻醉药,具有芳香气味、麻醉诱导及苏醒均较快、血气分配系数低等优点,已经成功用于多种外科手术的麻醉诱导与维持[9]。
为更好的减少麻醉药物对腰椎手术患者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本研究中观察组实施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维持,相对于单纯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维持,观察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体感诱发电位指标中N45 潜伏期和P38 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N45~P38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椎管减压操作时的下肢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能有效减少对患者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减少腰椎手术对患者下肢感觉与运动功能的影响。术后24、72 h,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维持,对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小,术后恢复较理想。
相关研究证实[10],全身麻醉药物引起患者意识消失的主要作用靶点在大脑皮层,通过影响皮层结构的活动而发挥作用。本研究观察组实施的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有效的利用了七氟醚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的作用,并通过多种途径作用于突触前后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从而发挥作用,减少单纯使用丙泊酚仅抑制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活性的作用[11-13]。
综上所述,实施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维持,能有效减少腰椎手术对患者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减少手术副损伤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