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
在高血压疾病中容易出现高血压性脑出血情况,且发生率较高,该病的发生与长期体力劳动、脑力过度、情绪激动等有关。在发病的时候通常会表现为头痛、躁动、恶心呕吐等,如果没有给予及时的治疗,容易促使血压不断上升,出现呼吸障碍或脉搏减缓等情况,严重情况下会导致中枢性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会造成较大影响[1]。针对该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主要对患者出血症状进行合理控制,降低颅内压,对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有效的预防。在传统的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尽早康复。而内镜微创术属于微创技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有利于术后尽早康复,预后效果较好[2]。在本次研究中,对该病患者上述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1 年4 月收治的130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65 例。对照组男37 例,女28 例;年龄36~76 岁,平均年龄(51.34±8.23)岁;平均血肿量(68.36±8.67)ml;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46 例,小脑10 例,颞叶6 例,额叶3 例。实验组男38 例,女27 例;年龄37~77 岁,平均年龄(52.18±8.28)岁;平均血肿量(69.24±8.85)ml;脑出血部位:基底节区43 例,小脑11 例,颞叶7 例,额叶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经过CT 检查确诊,伴有呕吐、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等症状。患者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凝血功能出现异常者、语言与听力出现异常者、精神异常者、严重脏器受损者等。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在术前做好准备工作,稳定患者情绪。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处理,根据患者头颅CT 检查结果,避开脑重要血管区、重要功能区,了解血肿量最大部位,并对手术切入口进行确定,通常为马蹄形切口或直切口。在患者颅骨部位开展钻口操作,并形成骨窗,长度通常控制在3~4 cm。之后将硬脑膜切开,采取脑穿针工具对其血肿进行穿刺处理。借助显微镜功能,将血肿腔充分显露出来,并采用细吸引器头将血肿抽吸干净,之后采用生理盐水对切口进行清洗,确保血肿彻底冲洗干净,之后对头皮各层进行严密缝合。手术结束后需要对切口密切观察,监测颅内压,避免出现异常情况。患者清除血肿后仍然出现肿胀情况,应扩大骨窗,给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并给予引流处理。
实验组给予内镜微创术治疗,在术前做好准备工作,稳定患者情绪。给予气管插管麻醉处理,使用0°神经内镜,具备高清内镜系统,对患者进行CT 检查,根据患者头颅CT 检查结果,避开脑重要血管区、重要功能区,了解血肿量最大部位,并对手术切入口进行确定。找到血肿与头皮距离最近点进行钻孔处理,在患者颅骨内板进行钻口操作,确保钻孔深度合适,通常设置为1 cm。在操作的时候应避开皮层血管。将骨孔作为中心,并对其进行直切口处理,切口控制在4 cm左右,对其进行钻孔处理,骨瓣直径需要控制在2.5~3.0 cm 左右,切开硬膜,对皮质组织进行电凝处理,分离脑组织,并开展穿刺操作,确保穿刺到血肿部位,拔出内芯,将透明外套管留置,发挥出外套管的作用,及时建立微创通道。在内镜的辅助下,神经内镜沿着通道进入血肿腔,对脑部血肿及时清理,在内镜的辅助下对其进行止血处理,并确保神经内镜处于直视状态,之后需要安置引流管,通常放置3~14 d,之后对穿刺外套管取出。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没有异常后可以采取明胶海绵进行填充,以便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手术完成后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血肿清除率与入住ICU 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前血肿量-术后血肿量)/术前血肿量×100%。②采用GOS 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分为恢复良好、轻度残疾、重度残疾、植物生存、死亡。GOS 优良率=(恢复良好+轻度残疾)/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肺部感染、颅内感染、再出血、脑积水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入住ICU 时间与血肿清除率对比 实验组手术时间、入住ICU 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入住ICU 时间与血肿清除率对比()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入住ICU 时间与血肿清除率对比()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2两组GOS 优良率对比 实验组GOS 优良率为86.15%,高于对照组的7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GOS 优良率对比[n(%)]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2%,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高血压性脑出血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上比较常见,出血部位通常在丘脑与基底节部位,其次在小脑与脑干部位[3]。患者出现脑出血的现象,就会促使颅内压不断上升,并且会引起占位效应,破坏到周围的脑组织,从而出现脑损伤情况,主要表现为脑水肿与脑组织缺血坏死等,会影响到神经功能。该病病情比较严重,会危急到患者的生命健康[4],应加强重视,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需要对其进行尽早诊断,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准确依据。针对该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5,6]。
传统开窗血肿清除术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局部缺血情况,对血肿的占位效应进行有效改善,降低脑组织损伤情况。但是开颅手术会出现较大的开颅面积,脑组织长时间暴露在外,对预后效果造成较大影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7,8]。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可以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微创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中失血量较少,有利于术后患者快速恢复[9,10]。通过内镜可以清晰看到患者脑部情况,为医生提供清晰的视野,可以降低实际操作难度,更好的清除血肿,疗效显著。在手术中不用进行骨瓣操作,对脑部神经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能够降低颅内压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安全性较高[11,12]。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采用内镜微创术治疗的效果优于开窗血肿清除术,内镜微创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血肿清除率较高,手术时间较短,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该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临床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