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南
ACS 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主要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因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发生不完全或完全血栓性闭塞,多发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患者[1]。ACS 患者常伴随着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严重者将出现心律失常、猝死等情况,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有着严重危害[2]。临床上,ACS 非血运重建患者多采用抗血小板治疗,其中阿司匹林是良好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相关研究[3]发现,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的P2Y12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聚集有高效的抑制作用,效果良好。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 非血运重建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内容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4 月于本院就诊的84 例ACS 非血运重建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14 例;年龄41~67 岁,平均年龄(54.28±5.32)岁;体质量57~74 kg,平均体质量(65.53±3.20)kg。对照组男27 例,女15 例;年龄42~68 岁,平均年龄(54.37±5.21) 岁;体质量58~75 kg,平均体质量(65.47±3.26)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显示,患者ST 段压低伴T 波倒置;发病时患者存在发作性胸骨后闷痛,伴随着压迫感、紧缩压榨感或烧灼感,疼痛呈持续性或间断性,可放射至左上臂、颈、背等部位,持续时间>10 min;其次,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出汗等症状。
1.3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5 中国急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二)——诊断篇》[4]中有关ACS 的诊断标准;②ACS 患者在病变严重时拒绝血运重建;③无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对本次研究药物无过敏反应;⑤临床资料完整且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近期出现严重出血者;③合并恶性肿瘤或血液疾病者;④有免疫抑制药治疗史;⑤中途退出调查者。
1.4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凝、吸氧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即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100 mg/次,1 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即口服替格瑞洛片(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71077)90 mg/次,2 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 个月。
1.5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判定标准[5]: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显示正常,心绞痛发作率减少>80%;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绞痛发作率减少50%~8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指标,治疗前后检测CRP、cTnT 和D-D 水平。③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小板抑制率,不同时间段包括治疗前及治疗后2、24、48 h。④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情况,6 个月后进行随访,记录患者主要终点、次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⑤比较两组一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呼吸困难、皮疹。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两组血清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CRP、cTnT 和D-D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cTnT 和D-D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
表2 两组血清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两组不同时间段血小板抑制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24、48 h 后,两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血小板抑制率比较(,%)
表3 两组不同时间段血小板抑制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4两组主要终点、次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3.81%,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11.90%低于对照组的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发生情况比较[n(%)]
2.5两组一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呼吸困难2 例,皮疹0 例,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对照组发生呼吸困难6 例,皮疹4 例,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1%;观察组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13<0.05)。
随着我国居民工作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ACS 发病率逐年增长,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拒绝或不能进行血运重建的ACS 患者普遍接受抗血小板治疗,以改善斑块破裂、脱落等临床症状,降低血栓、死亡等不良事件[6]。目前,常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良好。基于此,本文特针对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 非血运重建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展开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P、cTnT 和D-D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24、48 h 后,两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抗血小板聚集是治疗ACS 非血运重建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之一,相关研究[7]发现: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其抗血小板凝集作用良好,ACS 非血运重建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后该药物可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以抑制血栓素A2形成,但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的治疗效果有限,无法充分抑制血小板功能。相关研究中,替格瑞洛属于非噻吩吡啶类药物,对抑制P2Y12 受体有良好作用,并且该作用具有可逆性,患者服用后可快速吸收,便于药效发挥[8]。有研究[9]发现,ACS 非血运重建患者体内的二磷酸腺苷对血栓形成有促进作用,当患者口服替格瑞洛后会抑制二磷酸腺苷,进而阻碍血小板聚集,起到良好的抗聚集和活化作用。并且,替格瑞洛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进而减少缺血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高。研究[10]发现,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 具有协同作用,不仅能增强抗血小板的聚集能力,提高药效,还能保护患者的心肌细胞,改善临床症状。相关研究[11]发现: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能降低CRP、D-D 水平,有利于药物发挥强效的抗炎效果,进而提高抗血小板的聚集作用,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陈金焕[12]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总有效率87.72%高于对照组的71.93%,研究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次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得到一致结论,进一步说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 的疗效良好,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ACS 非血运重建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血小板抑制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