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妮 鲁荣 孙婷婷
糖尿病足溃疡主要发生于糖尿病初期,是糖尿病患者并发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致下肢感染、溃疡、深部组织受损的主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足部溃疡、坏疽等,可引发感染,严重时需截肢[1]。糖尿病足感染的发生还与一些血清因子水平有关,如IL-6 正常情况下在机体内水平较低,而出现炎症疾病时,其水平明显升高;hs-CRP 和TNF-α 均由炎性因子释放,参与调节免疫功能,常作为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升高会加重病情;PCT 可反映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其水平升高,预示着疾病的恶化。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清因子IL-6、hs-CRP、PCT、TNF-α 在糖尿病足感染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足患者感染严重程度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具体分析见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1 年1 月在本院接受医治的190 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未感染组(110 例)和感染组(80 例),感染组再根据糖尿病足的Wagner 分级[3]分为轻度感染组(28 例):0~1 级,溃疡面及红肿直径<2 cm;中度感染组(32 例):2~3 级,溃疡面直径>2 cm,且溃疡向其足部的深层组织扩散;重度感染组(20 例):4~5 级,有中毒现象。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60 例作为健康组。其中,未感染组:糖尿病病程2~10 年,平均糖尿病病程(5.23±1.69)年;男70 例,女40 例;年龄37~70 岁,平均年龄(50.28±6.96)岁。感染组:糖尿病病程2~9 年,平均糖尿病病程(5.17±1.28)年;男52 例,女28 例;年龄36~69 岁,平均年龄(50.33±6.51)岁。健康组:男39 例,女21 例;年龄34~70 岁,平均年龄(50.36±6.65)岁。三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
1.2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 两组均符合《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4]中关于糖尿病足的相关诊断标准;感染组参照《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 版):足溃疡感染诊疗》[5]中关于糖尿病足感染的相关诊断标准。
1.2.2纳入标准 满足上述诊断标准者;辅助检查确诊下肢血管病变者;无严重精神疾病者。
1.2.3排除标准 其他原因引发的感染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
1.3方法 分别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所有受检者的空腹静脉血4 ml,3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清,测定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血清IL-6 和TNF-α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hs-CRP 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并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PCT 使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方法为免疫散射比浊法。
1.4观察指标 ①比较未感染组、感染组、健康组受检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血清IL-6、hs-CRP、TNF-α、PCT。②比较感染组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包括血清IL-6、hs-CRP、TNF-α、PCT。③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程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三组受检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三组受检者的IL-6、hs-CRP、TNF-α、PCT 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感染组和未感染组的IL-6、hs-CRP、TNF-α、PCT 水平均高于健康组,感染组的IL-6、hs-CRP、TNF-α、PCT 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三组受检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1 三组受检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健康组比较,aP<0.05;与未感染组比较,bP<0.05
2.2感染组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感染组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IL-6、hs-CRP、TNF-α、PCT 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重度感染组和中度感染组的IL-6、hs-CRP、TNF-α、PCT 水平均高于轻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的IL-6、hs-CRP、TNF-α、PCT 水平均高于中度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感染组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表2 感染组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轻度感染组比较,aP<0.05;与中度感染组比较,bP<0.05
2.3糖尿病足感染程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糖尿病足患者血清IL-6、hs-CRP、PCT、TNF-α 水平与感染程度均呈正相关(r=0.410、0.620、0.518、0.502,P<0.05)。见表3。
表3 糖尿病足感染程度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我国糖尿病足的年发病率高达8.1%,糖尿病足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医疗资源消耗大等特点,不仅使患者面临生命安全威胁,也给患者家庭与社会带来沉重负担[6]。同时由于患者血糖水平高、营养不良等因素,使体内细菌生长具有一定条件,使得感染情况的发生风险升高[7]。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种类多种多样,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细胞刺激因子等,其通常能介入炎症、免疫反应。研究发现,糖尿病足患者足部因感染诱发炎症反应时,会促进多个组织和部位的炎性因子释放,而释放的炎性因子又可改变足部内环境稳定,并加重感染[8,9]。IL-6 可调节多种细胞生长和分化,促使B 细胞前体发育为抗体,诱导炎症反应产生,其与严重感染的持续时间和程度具有相关性,同时IL-6 水平的监测对预后并发症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hs-CRP 属于机体遭受微生物感染或组织损伤所致炎症刺激带来的一种急性相蛋白,能诱导大量炎性介质生成,并释放氧自由基,其水平也与足部感染程度相关;正常代谢时,甲状腺C 细胞会分泌很少且稳定性高的PCT,当发生炎症反应时,PCT 会在内毒素等因子的诱导下大量生成,其水平升高会加重炎症反应等病理过程;TNF-α作为炎性反应的主要调节介质,导致凋亡的作用主要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A 受体介导,可诱导多细胞凋亡,其水平升高提示疾病程度加重[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IL-6、hs-CRP、PCT、TNF-α 水平均升高,且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说明糖尿病足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较高,且感染的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高于未感染者,和蔡新萌等[12]的研究对应。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重度感染组和中度感染组的IL-6、hs-CRP、TNF-α、PCT 水平均高于轻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的IL-6、hs-CRP、TNF-α、PCT 水平均高于中度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糖尿病足患者血清IL-6、hs-CRP、PCT、TNF-α 水平与感染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说明糖尿病足患者感染程度越重,炎性因子水平越高,且炎性因子与感染程度具有相关性,其可作为评估糖尿病足感染患者感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与卢丽华等[13]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患者血清IL-6、hs-CRP、TNF-α、PCT 水平和感染程度具有正相关性,其可作为对糖尿病足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对临床上运用炎性因子水平变化防治糖尿病足感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