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泽雷克文化与史前丝绸之路

2022-02-14 10:01:23
海外星云 2022年2期
关键词:阿尔泰格里芬墓葬

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是因张骞出使中亚而开通的。公元前138年,为了扭转汉帝国长期以来对匈奴军事和外交上的劣势,年轻的汉武帝派张骞率领使团前往中亚寻找月氏,以期联合月氏东西夹击,打败匈奴。学术界一般根据中国史书认为月氏人来自河西走廊西部与新疆东部,但是不少俄罗斯学者根据考古材料,认为巴泽雷克文化的人群是月氏人。这两种看法孰是孰非,不予置评,关键要问的是:

什么是巴泽雷克文化?它有哪些出众之处?它在史前丝绸之路扮演了什么角色?

巴泽雷克文化是欧亚大陆早期铁器时代最为著名的考古学文化之一,它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遍及整个阿尔泰山,包括现今的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它的年代范围为公元前6世纪中叶——公元前3世纪间。在这一时期,中国北方和新疆的一些考古学文化和巴泽雷克文化关系密切。公元前2世纪,匈奴打败了巴泽雷克人群,控制了东西交通的要道,巴泽雷克文化因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群星璀璨的发掘者

巴泽雷克文化的正式发掘肇始于В.В.拉德罗夫。拉德罗夫出生于德国,上学期间,他就对阿尔泰和乌拉尔语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前往俄国,高薪受聘于巴尔瑙尔市的一所语言学校。工作之余,他经常前往阿尔泰山踏查古迹。1865年他率队发掘了著名的卡坦达和别列尔大冢。由于高山冻土的保护,墓中随葬的大量有机质文物保存完好。其中有一件十分精致的毛皮大衣,大衣上镶嵌着众多的金箔。

让巴泽雷克文化享誉世界的是С.И.鲁登科和М.П.格里亚兹诺夫。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鲁登科和格里亚兹诺夫先后带队发掘了10多座巴泽雷克文化大冢,包括巴泽雷克墓地的5座“国王冢”,发现了大量的金属器、木器、骨角器、丝织品和马具。后来巴泽雷克文化也由此得名。值得一提的是巴泽雷克2号冢发现了保存完好的男性木乃伊,木乃伊身上有翻转动物的纹身。巴泽雷克5号冢出土了一辆木质马车,马车被人为拆开,和殉马摆放在一起。С.И.鲁登科根据巴泽雷克墓地的材料出版了多本专著,其中Культура населения горного Алтая в Скифское время被翻译成英文Frozen Tombs of Siberia: the PazyrykBurials of Iron Age Horsemen,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巴泽雷克文化再一次轰动世界是在20世纪90年代。由新西伯利亚考古学家Н.В.巴拉斯马克带队,来自法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考古学家在乌科克高原发掘了一系列墓葬,发现了大量文物。其中一座墓葬的墓主人为1具保存完整的木乃伊, 人们称之为“乌科克公主”。但是实际上“乌科克公主”只是贵族阶层的一员。根据古病理学的研究,她生前患有严重的骨關节疾病,死后以极高的规格下葬。在民族志中,萨满常常“诞生”于长期性的疾病,同时在部落生活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因此,Н.В.巴拉斯克马克认为“乌科克公主”的真实身份是一名祭司。

除了这些举世闻名的大型冢墓,来自新西伯利亚、巴尔瑙尔、戈尔诺-阿尔泰斯克、圣彼得堡和托木斯克等地的考古学家还发掘了大量的中小型墓葬。目前,俄罗斯境内的巴泽雷克文化墓葬发掘了将近700座。

关于中小型墓葬的发掘, 我们不能不提一下新西伯利亚的考古学家В.Д.库巴列夫。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青年时期, 他放弃了乌科克高原气象站的领导职位, 从零开始考古工作。他没有受过专业的考古训练, 却以一己之力发掘了阿尔泰的800多座墓葬; 他没有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 却在阿尔泰考古的诸多领域很有建树; 他没有正式的学生, 却是研究阿尔泰山的后辈学者无法绕开的“ 一代宗师” ;他65岁与世长辞,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知识财富。库巴列夫在阿尔泰发掘了250座左右的巴泽雷克文化墓葬。根据这批材料, 他出版了4 本专著和10多篇学术论文。

在21世纪以前,巴泽雷克文化墓葬的发掘工作一直是俄罗斯学者主导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除了俄罗斯外,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和中国的考古学家分别在本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发掘了大量的墓葬,包括一些贵族墓葬,如哈萨克斯坦东部别列尔M11,新疆阿勒泰喀拉苏M13、M15,蒙古国阿尔泰斯尔噶力1号墓地。至此,已发掘的巴泽雷克文化墓葬遍及了整个阿尔泰山脉。

“守护黄金的格里芬”

早期铁器时期欧亚大陆兴起了崇尚黄金的风气。从东到西著名的“黄金考古”发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一大批金银质装饰品、陕西宝鸡益门村2号墓的104件组金器、甘肃东部马家塬戎人墓的大量金器、俄罗斯图瓦共和国阿尔赞2号墓的5700多件金器、新疆哈巴河东塔勒德墓地的800多件金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彼得大帝珍藏”、哈萨克斯坦东部的齐列克塔墓地、伊塞克河谷的“金人”墓、塔吉克斯坦的阿姆河宝藏、阿富汗蒂拉丘地的黄金宝藏、俄罗斯奥伦堡菲力波夫卡墓地的600多件金器、俄罗斯北高加索凯勒姆大墓的斯基泰金器等。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多次转述阿利司铁阿斯的长诗,提到守护黄金“半狮半鹰”的格里芬——斯基泰人曾在阿波罗神鼓励下远游伊塞顿,过了伊塞顿就是独目人,然后是看守黄金的格里芬,最后直到海滨的希伯尔波利安人。

阿尔泰山古称金山, 其西侧的矿区阿尔泰蕴含丰富的金、银和铜矿。阿尔泰山青铜时代中期的安德罗诺沃文化墓葬就随葬多种类型的金器,有金箔、金耳环、金戒指、金手镯等,多为女性装饰品。巴泽雷克时期的墓葬多随葬金箔,金箔或覆盖在木质的格里芬上,或作为服饰、发饰上的装饰元素。根据出土遗物,考古学家推测早期铁器时代阿尔泰山开采黄金的地点集中在卡尔巴山、东哈萨克斯坦山区、库兹涅茨阿拉套。

格里芬是巴澤雷克文化中最常见的装饰图案之一。与欧亚草原其它区域不同,巴泽雷克人群创造了合鹿角、鹰首、马身为一体的“鹿形格里芬”。鹿被阿尔泰山的古代居民认为是一种充满了灵性且能够沟通人间和神灵的动物,将鹿和域外的格里芬题材结合起来,更能增加这种题材的神秘力量。格里芬可能是巴泽雷克人群的一种图腾,代表着巴泽雷克人群的精神信仰。

事死如事生

巴泽雷克人群的精神信仰体现在埋葬习俗的各个方面。他们同样事死如事生。他们的墓葬通常南北延伸,沿着河流谷地呈链状分布。墓地有明确的布局,中心墓葬一般规模较大,这样的布局可能代表着某一家族或氏族。典型的巴泽雷克文化墓葬安放木椁,木椁形制和现今阿尔泰人群的传统小木屋十分相似,可能是巴泽雷克人群对生前居所的模仿。

墓室的北部多殉马,殉马数量直接体现了巴泽雷克人群的社会地位,大型冢墓的殉马可达几十匹。墓室的南部是木棺,木棺内部通常埋葬一人,侧身屈肢,头东脚西。木棺的东北或北部随葬陶器、小刀和羊骨,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使用。封堆的东侧通常有一排立柱,其功能可能类似于中国古代的拴马桩。封堆西侧通常有小型祭祀圆圈,圆圈内通常出土碎骨和陶片。在每年特定的日子里,巴泽雷克人群会骑着马来到墓前祭祀先祖。

从墓葬材料来看,巴泽雷克人群有明确的等级划分。按照墓葬的大小和随葬品的多寡, 学术界将巴泽雷克文化墓葬分为5个等级。中等级别的墓葬随葬多种器物。女性通常随葬众多的装饰品,死者头前通常可见黑色发饰残留,腰部随葬铜镜,金箔散落在死者头前和周身。男性多随葬武器,如短剑、啄戈、盾牌和箭头等。国王级冢墓集中分布在阿尔泰山的中部,其它区域的河流谷地也有一些大型墓葬,表明阿尔泰山中部可能是巴泽雷克文化人群的统治中心,其它各个区域有自己的区域中心。

沟通东西的桥梁

巴泽雷克人群有着广泛的对外交流。从丧葬仪式和随葬遗物上来看,可以分为相邻区域的人群迁徙和文化融合,以及远距离上层社会之间的物品交换。近距离的人群迁徙、文化融合与阿尔泰山的地形有关。俄罗斯地区的巴泽雷克文化可以根据地形单元分为不同的部分。

中部多高山峻岭,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仅有狭窄的山间谷地可供通行。因此这里保存着最为纯正的巴泽雷克文化传统,国王冢或贵族冢墓也多分布在这一区域。

南部为高原地形,向南可通过山间谷地和现今的蒙古国相连。现代人群通过公路自由通行,在古代,这一区域的巴泽雷克文化和蒙古国西部以及图瓦的早期铁器时代文化有很多的交流,蒙古国和图瓦的一些文化特征也渗透进来。

西北部紧邻哈萨克斯坦的萨卡人群,此处的巴泽雷克文化受到了萨卡人群的影响,如仰身直肢与石棺墓的葬俗。

北部是巴泽雷克文化最为复杂的一个区域。这一区域是山地和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山脉多南北走向。它可以方便地抵达阿尔泰北部的森林草原区,向南通往阿尔泰中部。这一区域还受到阿尔泰西北温暖湿润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适合定居。这一区域也可能存在着农业种植。哈萨克斯坦、阿尔泰森林草原区、图瓦甚至新疆来的人群在此汇聚。游牧人群、定居人群甚至农业人群在此融合。无论是从丧葬习俗还是从随葬遗物上来看,这一区域的巴泽雷克文化都可以划分出一个单独的地域类型。

此外,巴泽雷克文化还广泛分布在蒙古国西部、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中国新疆阿勒泰。中国新疆阿勒泰也是巴泽雷克文化的分布中心之一,在这里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数座巴泽雷克文化的大型冢墓和20多座中小型墓葬。新疆阿勒泰可以通过额尔齐斯河谷和哈萨克斯坦东部相连,越过低矮的萨吾尔山直达伊犁,越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到达新疆的东部和中部。因而,此处的一些墓葬具有巴泽雷克文化和其它不同文化的融合特征。

除了新疆阿勒泰,在新疆東部的西沟遗址1号墓葬也发现了一座较为典型的巴泽雷克文化墓葬,巴泽雷克人群可能到达了新疆东部。巴泽雷克文化和新疆东部的文化影响是相互的,巴泽雷克文化的陶壶、带耳陶器和彩陶极有可能来自于焉布拉克文化。带耳陶器和彩陶集中分布在阿尔泰北部,阿尔泰北部有可能迁入了焉布拉克人群。

巴泽雷克文化存在着随葬多个动物头骨的葬俗,俄罗斯学者称为尕尔干塔类型,中国学者称为“头蹄葬”。“头蹄葬”在中国北方很常见,它们沿着古长城一线,15英寸等降雨线分布。巴泽雷克文化的尕尔干塔类型与中国北方的“头蹄葬”可能存在联系。

在更远的距离上, 巴泽雷克社会上层和中国、中东以及欧亚草原存在着联系。

巴泽雷克文化“ 国王墓” 出土了中国楚地制作的凤鸟纹织锦和山字纹铜镜。在凤鸟纹织锦上,古代工匠以简练,流畅的线条勾画出一只姿态优雅的凤鸟。它体态轻盈,站在花草藤蔓上高声歌唱。山字纹铜镜被人为破坏,只剩下了一半镜面,不过镜面上的“山”字纹样依然清晰可见。一些贵族墓还出土了漆器,这些漆器也可能来自楚国。

中国楚地可能与巴泽雷克人群存在着某种精神上的契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好鬼信巫,崇尚凤鸟,而巴泽雷克人群遵循万物有灵的萨满教传统,将格里芬当作自己的一个图腾。巴泽雷克文化的格里芬和楚国的凤鸟纹在形式上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

楚地的器物可能是由穿行于河西走廊的游牧人群带入的。在河西走廊的最东端,考古学家发掘了甘肃省东部的马家源戎人大墓,发现了大量的金器和动物纹装饰。这些器物和巴泽雷克文化相关器物有可比之处。说明了从阿尔泰到新疆再到河西走廊东端可能存在人群的交往或思想、观念的传播。

巴泽雷克文化5 号“ 国王冢” 出土了一件来自古波斯的纺织物。这件纺织物上有走狮,长着翅膀的狮身格里芬、骑士以及十字花纹等图案, 显然是波斯艺术传统。公元前6 世纪末, 强大的波斯帝国的统治疆域东达现今中亚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塔和塔吉克斯坦。这一区域的北部居住着萨卡民族, 而萨卡民族受到了波斯帝国的强烈影响。从波斯帝国向北经过萨卡民族便可直达阿尔泰, 没有天然的地形阻隔。

在巴泽雷克文化所在的纬度,自东向西居住着塔加尔、萨卡、萨夫罗马泰、斯基泰人群。这些人群中十分盛行以武器、马具、动物纹装饰为代表的斯基泰三要素,表明在早期铁器时代欧亚草原存在着某种共通的信仰或传统。

结语

从1865年至今,巴泽雷克文化的发掘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已经产生了十几本专著和大量的论文,但巴泽雷克文化仍然是一座取之不竭的研究富矿。除了木器和纺织物之外,大量的遗物没有经过系统的研究。传统的分期断代也面临着来自碳十四数据的冲击。巴泽雷克人群的组成以及来龙去脉始终是热点问题。巴泽雷克文化的居址也没有经过完整的发掘。巴泽雷克文化和新疆早期铁器时代文化之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梳理。随着新材料的积累和新技术的发展,巴泽雷克文化的研究更需要关注不同国家的材料,引入自然科学技术手段。

早期铁器时代巴泽雷克人群和周边区域的人群存在着迁徙和融合。在更远的距离上,和欧亚草原、河西走廊、天山山脉一线的人群可能存在着共通的思想、习俗或观念。人群的迁徙和思想的传播是丝绸之路的内涵。从河西走廊,沿着天山山脉一路向西到达现今的伊朗境内是传统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无论巴泽雷克人群是否月氏人,他们在史前丝绸之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整理报道)(编辑/小文)

猜你喜欢
阿尔泰格里芬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变
妈妈的吻
妈妈的吻
做人与处世(2020年3期)2020-03-07 05:23:55
墓葬中的女人
艺术品鉴(2019年8期)2019-09-18 01:22:40
曾被捧上天也被踩到底!是时候为格里芬正名了
灌篮(2019年7期)2019-04-08 05:16:04
布雷克·格里芬 2017年11月26日 萨克拉门托国王 95-97洛杉机快船
NBA特刊(2017年24期)2017-04-10 08:50:16
新疆阿尔泰铁矿成矿规律浅析
新疆地质(2015年3期)2015-12-10 05:08:23
阿尔泰发现大规模岩画群
扬州胡场汉代墓葬
大众考古(2015年11期)2015-06-26 08:45:32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关、地轴
大众考古(2015年6期)2015-06-26 08: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