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泉
开栏的话
近些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2021年9月,河南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的通知》,明确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课列入必修课内容,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鼓励各地建立区域性的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做好学生的心理服务工作。
为了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心理咨询室”栏目,以及时关注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每期将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精选典型案例,展现心理辅导过程,以期为从事学生心理辅导的教师提供参考,敬请关注。
【个案概况】
小明(化名),男,14岁,初二,身材瘦高,说话腼腆,行为畏缩。小明是家中的独子,父母都是医生,文化层次较高。小明出生后不久,母亲就外出读博士,主要由父亲和奶奶带大,所以和母亲的关系有些疏远。转入我校的主要原因是他长期沉迷网络,爱打游戏,看网络小说,以致无法坚持在原学校正常学习,才经原校老师推荐后到我校就读。(我校属于专门教育学校,教育对象主要为心理和行为有偏常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
【分析评估】
小明大多数时间都沉迷在网络小说里,属于严重的网络沉迷者。家庭系统治疗理论认为:任何来访者的症状都源于家庭环境,是家庭系统交互作用的结果。有的父母常常会将夫妻双方的问题“三角化”,即把孩子拉进其中,使孩子深深地陷入父母“对战”之中无法自拔,导致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在本案例中,小明母亲由于读博士的问题和小明父亲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母亲博士毕业后尝试重新融入家庭,但效果不佳,家庭甚至成了夫妻的“战场”。家庭的分裂状态给孩子造成了极大的痛苦和压力,这个时候网络就成了孩子逃避压力和痛苦的“避难所”。
應对策略:借助外部视角,让全家人都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找到一个“替代性”方案来解决家庭问题,以有效减少小明的网络依赖行为,增强其对生活的掌控感,提升现实行动力。
【咨询过程】
第一次咨询:共情
当时,小明在学校情绪上出现了很大波动,被班主任送至心理咨询室。小明诉说,由于住校和不能玩手机,在学校感觉非常不适应,很压抑,很痛苦,只想回家。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和孩子进行了充分的共情,表示理解孩子的情绪和处境,给予孩子情感上的绝对支持。然后,笔者询问了孩子现在的感受和想法以及家庭情况。当时孩子情绪比较低落,但是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也不能马上就让他回家,于是笔者采取了折中方案,请班主任联系孩子的家长,请他们到学校看一下孩子,并带一些零食,以抚慰孩子的情绪。同时约好下周到心理咨询室再进行相关辅导。
第二次咨询:沙盘游戏
为了能更好地建立与小明的关系,结合小明不太喜欢语言交流的特点,经过和小明沟通并征得他的同意,笔者决定采取沙盘疗法对他进行辅导。沙盘疗法是通过让来访者做沙盘游戏,从而探究、了解其内心世界,然后进行心理干预的方法。
小明在沙盘前面犹豫了大概3分钟,开始动手制作沙盘,制作过程用了8分钟左右(见左下图)。
他首先在沙盘的中间放置了一个骷髅的沙具,然后在骷髅前面摆放了两条龙,一条大龙,一条恐龙,接着在龙的后面放置了佛像,佛像旁边放置了一个埃及金字塔像,沙盘的左上角放置了两个华表,沙盘的左下角放置了一只展翅翱翔的飞鹰和四大天王,沙盘的右下角放置了一个魔鬼和一条恐龙,沙盘的正右侧放置了十字架。
小明说他的作品的主题是“荒野”,描述的是一个发生在荒野上的故事:荒野上有很多危险和邪恶的势力,但在附近又有正义的力量守护着。小明认为正义的力量是可以震慑邪恶的。
从中可以看出,小明的内心世界是比较荒凉的,而且充满了不安全感,可以推测出他内心遭受的创伤,以及对外部世界深深的恐惧感。这导致他不敢更多地面对和探索外部世界,因而深深地蜷缩、沉溺于自己的内心世界。从外部表现来看,就是沉迷于网络世界,不愿意面对现实。
鉴于此,笔者建议并鼓励小明,试着去和身边人如老师、同学多接触交流,多参与体育活动,并在体育活动中结交朋友。总之,引导他去发现周围世界的美好,慢慢走出封闭自我的世界。
第三次咨询:沙盘游戏
为了进一步巩固咨访关系,深入了解小明网络成瘾的原因,同时对小明内心的创伤进行处理,第三次咨询时笔者仍然采用了沙盘疗法。这次,小明的整个制作过程大约持续了6分钟。
小明首先在沙盘的中间位置放了一个鼎,然后在鼎的两边分别放置了一段长城和古堡,沙盘的左边放置了灯塔和桥,沙盘的左下角放置了一个犀牛,沙盘的左上角放置了一个巫师,鼎的右边放了一个带桥的亭子,亭子的下边放置了宝塔,上边放置了一大一小两个天坛,沙盘的右下角放置了铜塔,右上角放置了铜钱中的哥特式教堂,沙盘的右边中央放置了茅草屋(见上图)。
小明为这次的作品起名为“荒漠之城”,和上次作品的场景非常相似,表现的也是发生在荒漠里的故事。这说明小明的内心世界还是充满着孤寂,感觉没有人能够理解和支持他。作品里主要的生命体有巫师、狮子、犀牛。小明说犀牛有点像自己的父亲,温和但是缺乏男子气概,其实又是有很大的能量的,但是一直没有发挥出来。又说巫师是个女巫师,有很强的魔力,一直在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像是母亲。一双狮子是守护神,可以防止一切坏东西闯进来,维护这个荒漠之城的安全。沙盘中出现了桥,桥一般代表着沟通、连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案、途径……
通过和小明的对话,笔者发现小明确实已经开始了和同学的交流、嬉戏,也开始培养业余爱好——打乒乓球,但是一回到家中还是沉溺于网络无法自拔。在家里情况没有改善,笔者认为孩子的网络成瘾症状应该和家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第四次咨询:家庭系统治疗
基于上次的考虑,本次咨询在征求了小明的同意后,笔者对小明的父亲和小明(母亲不愿意和父亲一起参与)进行了系统的循环提问,进一步了解了小明的家庭情况。最后,在笔者的建议下,小明和父亲达成一致,制定了这样的策略:在居家时间,如果小明玩手机一次性超过4个小时,那么父亲就提醒小明休息一下,如果三次提醒之后,小明还不能放下手机,那么就不再提醒,等到下次咨询的时候再讨论解决;节假日,父亲带小明外出游玩,多接触大自然,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
在制定策略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小明已经认识到自己网络成瘾的危害性,也感受到了痛苦,所以改变的意愿逐渐变得强烈;而小明父亲非常关心儿子,愿意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做出调整,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
第五次咨询:家庭系统治疗
本次咨询进一步进行家庭系统治疗的干预。由于孩子母亲不愿意和父亲一起来咨询室,在征求了小明和父亲的意见后,这次小明和母亲一起进行了咨询。
通过问话,笔者了解到:小明的父亲和母亲在研究生阶段相恋并结婚,母亲在怀孕期间考博,在此问题上两人产生巨大冲突。5年后,小明母亲博士毕业回来,夫妻二人尝试重新建立感情,但由于前期的矛盾和“三观”的分歧,双方最终选择了分居。母亲经常会在小明面前抱怨父亲的软弱无能、不求上进,并希望小明不要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偶尔也会在小明面前抱怨母亲的不负责任。
小明就在这两种声音中成长。一个孩子其实是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去面对和判断这些是非的。在这种撕裂的情况下孩子是很痛苦和无助的,所以小明逐渐选择了封闭自己,逃避到网络中,避免面对痛苦的现实。
笔者对现有家庭关系进行了分析,让小明母亲认识到:夫妻关系出现问题,不应该把孩子拉进来,有意或无意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手段,这样就会把家庭问题“三角化”,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孩子作为“第三者”,沦为父母双方斗争的工具,时间长了,生命就麻木了,丧失了作为一个人的活力和生活的动力。所以,夫妻双方应该去直面问题,解决矛盾,不要将小明作为夫妻斗争的工具,无论以后双方有多大分歧,走到什么地步,在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方面应该是一致的。
从家庭系统治疗的角度来说,孩子也应该为自己的发展承担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全部推到父母身上。所以,小明也應该为自己的现状承担一定的责任,自己应努力从父母的矛盾漩涡中走出来,成长进步。明确了这一点,小明认识到:不管父母的关系如何发展,自己永远都是他们的儿子,但没有必要为他们操太多的心,毕竟他们都是成年人了,自己还有未来的路要走,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小明表示,他有自己的打算,本学期努力学习,期末考一个好的成绩,下学期就返回原来学校。父母的事情就由他们自己解决,具体以后自己跟着谁生活,等期末考试后再考虑。
第六次咨询:达成共识
这是最后一次咨询。小明考试结束就要返回原校就读了。在经过了上次的访谈后,小明的父亲和母亲进行了协商,虽然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分歧,但是在小明这里两人达成了一致,就是给小明提供一个安静、安全、温暖的环境,以帮助孩子成长。无论如何,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会永远爱他、支持他的。
小明也表示会尊重父母双方的决定,由他们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不去过多介入。
【咨询效果】
几个月后,笔者了解到,小明回到原学校后,能正常适应学校的生活与学习,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际交往也比以前更积极主动,和父母也基本回到正常的亲子关系中,不再为了父母之间的问题而纠结,努力去做好自己的事情。虽然现在还有网络依赖的现象,但是强度大大降低了,频次明显减少了(每天维持在1小时左右),自己能够控制住自己,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乐趣和投入感。曾经枯萎的向日葵正在慢慢地恢复生机、重新绽放,未来美好的生活在向他招手。
【咨询反思】
对本案例,笔者在咨询过程中主要使用了沙盘疗法和家庭系统干预的相关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中我们会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家庭问题的投射,但是在问题的产生和持续上青少年本人也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在辅导过程中,如何全面看待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系统地进行干预,是我们每一位从事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的教师应该积极思考和实践的。
(作者系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专门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郑州市第九十九中学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主任)
(责 编 清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