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和想象,让作文形象更丰富

2022-02-14 09:40张坤
初中生写作 2022年2期
关键词:榆树情怀事物

张坤

技法指津

平常批改学生的作文,我发现最常见的毛病就是内容贫乏,无话可说。这种现象,有人归结为词汇缺乏,遣词造句能力不足。其实,这主要还是因为有些同学不会在现有生活素材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

联想,就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或由甲观念想到乙观念的心理过程。想象,是以生活为基础,以记忆中的图景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的心理过程。学生面对作文试题提供的内容,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在想象的天空自由翱翔。给你一滴水,要能畅想海洋的浩瀚广阔;给你一颗星,要能畅想天空的深邃邈远;给你一棵嫩芽,要能畅想春天的绚丽多姿……总之,把联想和想象运用到写作中可使文章内容丰富,表达生动形象。我们可按照下列三种思路去培养和发挥自己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一是面对一个事物,要注意多从与它“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与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由人间独酌、在月下起舞弄清影写起,看到月的阴晴圆缺,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就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

二是面对一个事物,要从多角度想想哪些事物与它相似,要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这种联想是指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起跟它在性质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星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这就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

三是面对事物,也可以向着与它“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引发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就较好地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突显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的桃子、石榴、苹果。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

联想和想象在作文中的运用是相当广泛的,但我们要注意这种手法是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果观察得不全面、不细致,联想和想象就难以展开;如果见闻写得不具体、不切实,联想和想象就会失去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联想的好习惯。

病文在线

榆树赞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城中南路学校泉河文学社 张 敏

榆树是一种很普通很常见的树!

我们学校里就有很多榆树,当你走入学校大门,映入你眼帘的就是一棵树,一棵榆树,不,是一把伞,一把巧夺天工的伞。不信,你再瞧瞧。

这棵榆树是有些年头了,树的根部很粗,但并不直。主干从地面算起不到六十厘米就活鲜鲜地分成了两枝,颇像一对恋人,脚靠脚地并着,身子却羞于太近,故各自微微地弯着腰。而头躲在“伞”下使人见不着一丝容颜,不知是在耳鬓厮磨呢,还是在作“天长地久有时尽,厮守绵绵无绝期”的承诺。它的分枝,横斜逸出,像美人的臂膊交缠着。叶子更不用说,重重叠叠地挤在一起,像一把绿色的大伞,衬托出校园无限的生机。若一阵风吹过,那上下错落着的树叶发出的沙沙作响的碰撞声或急或缓,像在尽情地释放自己永不消退的活力,不知引发了多少学子的文思。夏天,你往树下一站,浑身顿觉凉气飕飕,暑热霎时荡然无存;尤其是有闲情逸致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靠近它,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我每次来到学校都要站在树下向上看一看,这棵树虽然很平凡,但要论起它的品质与气质,就使人想到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这一教师们所追求的崇高目标与活着为人遮阴、死后清香四溢的榆树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榆树有跟红梅一样傲霜斗雪的骨气,有与苍松一样四季常青的本色,这跟无私无畏的教师们也没有什么两样。无论是像伞一样为人遮阴纳凉,还是像恋人一样执着厮守,都是一种奉献,一种情怀。寒来暑往,狂风吹不倒,冰冻不弯腰。它只知付出,不计回报,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把执着埋藏在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为的就是染绿大地,这也正是人民教师所追寻的伟大情怀。

榆树虽然平凡,但我却赞美榆树,这不仅是因为它象征了自甘淡泊、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更因它象征了当今时代“枝枝叶叶”紧抱一团的民族团结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榆树是一种平凡的树,但这平凡中也彰显了伟大!

升格指导

总体来说,这篇习作的立意还是不错的。作者能够抓住榆树的外形特征进行具体描绘,而且能够由物及人地展开联想,联想到自甘淡泊、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尤其象征了当今时代的民族团结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作者能够运用相似联想的手法,丰富文章形象。不过,在由眼前的事物转入联想时,往往需要有适当的过渡,本文转入联想时有些突兀。同时,联想的内容一定要紧扣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要有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联想出的内容写不写、写到什么程度,都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升格佳作

榆树赞

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城中南路学校泉河文学社 张 敏

榆树是一种很普通很常见的树!

我们学校里就有很多榆树,当你走入学校大门,映入你眼帘的就是一棵树,一棵榆树,不,是一把伞,一把巧夺天工的伞。不信,你再瞧瞧。

这棵榆树是有些年头了,树的根部很粗,但并不直。主干从地面算起不到六十厘米就活鲜鲜地分成了两枝,颇像一对恋人,脚靠脚地并着,身子却羞于太近,故各自微微地弯着腰。而头躲在“伞”下使人见不着一丝容颜,不知是在耳鬓厮磨呢,还是在作“天长地久有时尽,厮守绵绵无绝期”的承诺。它的分枝,横斜逸出,像美人的臂膊交缠着。叶子更不用说,重重叠叠地挤在一起,像一把绿色的大伞,衬托出校园无限的生机。若一阵风吹过,那上下错落着的树叶发出的沙沙作响的碰撞声或急或缓,像在尽情地释放自己永不凋零的活力,不知引发了多少学子的文思。夏天,你往树下一站,浑身顿觉凉气飕飕,暑热霎时荡然无存;尤其是有闲情逸致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靠近它,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

我每次来到学校都要站在树下向上看一看,这棵树虽然很平凡,但要论起它的品质与气质,就使人想到辛勤耕耘在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桃李满天下”这一教师们所追求的崇高目标与活着为人遮阴、死后清香四溢的榆树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榆树有跟红梅一样傲霜斗雪的骨气,有与苍松一样四季常青的本色,这跟无私无畏的教师们也没有什么两样。无论是像伞一样为人遮阴纳凉,还是像恋人一样执着厮守,都是一种奉献,一种情怀。我常常见树想人,见人思树。树与人是何其相似。

曾有很多大作家、大诗人说榆树是人民教师的化身,我认为这种形容的确是既形象又生动。我喜欢榆树木质的坚硬,更欣赏那沁人心脾的清香,看似平凡的榆树并不逊色于那贵族化的楠木。我还喜欢榆树那婆娑的身姿以及随遇而安的性格。它可以在深山野岭中耐守寂寞的苍凉,也可以在穷乡僻壤點缀农舍的风光,还可以在十里长街霓虹灯下享受现代文明的繁华。它不会因孤独而叹息,也不会因默默无闻而自卑,更不会因身处闹市而得意忘形。它谦虚正直,是富贵不淫的大丈夫,威武不屈的君子,忠贞其志,不改其节。寒来暑往,狂风吹不倒,冰冻不弯腰。它只知付出,不计回报,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把根深深地扎进泥土,把执着埋藏在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为的就是染绿大地。榆树的精神与情怀不正像是人民教师的精神与情怀吗?

榆树虽然平凡,但我却赞美榆树,这不仅是因为它象征了自甘淡泊、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更是象征了当今时代“枝枝叶叶”紧抱一团的民族团结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榆树是一种平凡的树,但这平凡中也彰显了伟大!

升格指导

升格后的文章,作者注意到了行文的过渡,增添了“我常常见树想人,见人思树。树与人是何其相似”两句话转入下文更深层次的联想,使内容起承转合更加连贯,衔接更为自然。另外,作者在第五自然段丰富了文章内容,进一步联想到人的品质,使榆树的象征意义更为明朗而深远。这样的改动,给文章增色不少,联想的内容更合理、更成熟、更感人,引人深思。

猜你喜欢
榆树情怀事物
榆树苗木繁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勘探老工人胡老六
心底的榆林
单独中的洞见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四年级阅读训练材料
春天来啦(2则)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