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兰雪轩的自我实现

2022-02-13 08:09郑华君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3期
关键词:儒家人格

郑华君

“自我”通常用来区分认识、欲望、行动的主体与他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人”。“个人”是一个社会性概念。如果说自我的宗教性意味更加浓重的话,那么个人则更突出于社会性。

1890年,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自我的构成,即主我(I)与客我(me)两方面,也即纯粹自我和经验自我。詹姆斯认为,主我是主动的自我、进行中的意识流;客我是作为思维对象的自我,包括一个人所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事物、知识与信念。“我看见我自己”,两个术语都用到了,我是看的主体,也是看的客体。威廉·詹姆斯的自我理论在后来发展成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自我理论、库利社会心理学的自我理论,以及罗杰斯现象学的自我理论。

弗洛伊德将“自我”用ego来表示,而ego是从id发展而来的。自我从人类个体一出生与外部世界开始接触就已经出现了。由于超我和本我的相对和不相容性,而人要保证人格完整,必须有一个居于人格中间层的协调者来调解,这个协调者被弗洛伊德称为“自我”。自我作为现实知觉的主体若完全服从于外界要求,会损失自己的利益;若完全听从内心的冲动,会招致外界的惩罚,因此自我必须与理性和常识同行,发挥协调功能。自我的协调功能发挥得越好,人的心理冲突就越小,人就更健康。反之,人或过度压抑或过度退行,都将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库利认为,生命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要了解它必须从整体上进行观察, 个人与社会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他在《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中论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关于社会自我形成”时提出了“镜中我”的思想。他认为,个人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自我认识决定的,而这种自我认识是由与他人、社会的互动形成的。在多数情况下,个人与他人的联系依赖于一种想象,即自我的一种确定的想象形式。用库利在书中的一句生动的话来说,“镜中我”指的是人们彼此都是一面镜子互相映照着对方。“镜中我”的本质是个人通过他人眼中的自我进行自我定位,是独立于自我感觉的他人的评价,其思想的核心是通过他人之镜能够充分认识到自我,并且以此作为参考标准获得自我概念。

卡尔·罗杰斯认为,人是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的。这一主观世界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知晓,是个人的全部事实。自我是羅杰斯心理学及其人格理论的基础和核心,是个体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是一切心理经验的主体,它涵盖了主体意义客观性的心理内容。它是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的统一体,自我主要分为两部分: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主体自我又叫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心理现象的全部经验,它是人的行为和心理经验的主体,它是行动者和观察者,是一个人真正的自我。客体自我又叫自我概念,是指对自己态度、情感、知觉等自身的看法和想法,及自己与他人对相关环境的了解和看法,它是评价者。当自己及自我概念与知觉的内部经验呈现协调一致的状态,即主客体自我一致时,个体是比较整合的,真实而适应的人,反之他就会处于不协调状态。

综上,“自我”是对自身的态度、信念和情感,以及对自身的期待、与他人的相互作用的综合。“自我”这一概念能对一个人的认识活动和行动产生影响,积极的、正面的性格与正确的自我认识,使人在自身发展与社会关系中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自身的价值与意义。自我实现则是想要达到自我完成愿望的人类通过漫长的岁月,经历成功与失败,追寻自我价值与意义,实现自我与人格成熟的过程。

与西方哲学注重自我并将自我进行划分不同,传统的儒家观念由于注重世俗而忽略了自我与个人的意识。但是,儒家又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孟子·尽心上》),这句话虽然表达着儒家弟子强烈的社会使命感,但又透露出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同时,儒家又通过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体验自然之美来达到欣赏自我之美。宋代性理学通过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自我存在进行探究,通过“心”“性”“情”等概念来理解人的内心,出现了“心统性情”这样的说法。传统的儒家观念为了克服人类过度的欲望,提出了“修养身心”。宋明理学以人类与宇宙的联系来深化对自我存在的理解,教化大众人格,通过与自然的交感来实现对自我的认识,继承了传统儒家思想,提出了“万物一体”的“仁”的思想。儒家意义上的自我实现,其中心概念在于“修己治人”,即通过自我修养来治理百姓,这是统治者必备的道德,也是实现儒家理念的方法。在儒家理念中,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大学”的过程一样,自身与自我的修养都是以他人及社会为最终目的,并且追求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出人类特有的、高尚的“心”“性”“情”的“圣人”。

因此,儒家的自我实现从内而言是恰当的自我修养,从外而言是在治理社会中达成的,这也就是儒家追求的“圣人”的养成之道。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持续终生的人格成熟过程。首先是自我修养;其次是自我觉悟;最后是自我证明,最终达成自我实现。其中的“吾”字,则是表明孔子在这个过程中,关注到了自我的追求,融入了自我价值。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孟子·尽心下》)孟子在这句话中将自我实现看作是内心成熟的过程,根据修养程度来划分善人、信人、美人、大人、圣人、神人:值得追求的叫作善,自己有善叫作信,善充满全身叫作美,充满并且能发出光辉叫作大,光大并且能使天下人感化叫作圣,圣又高深莫测叫作神。也就是说,孟子认为真正的自我实现是有阶段的,“善人、信人、美人”是对自我的认识,“大人”是对自我的试验,“圣人、神人”是达到最终的自我完成。

儒家意义上的自我实现,是通过修行儒道所向往的修己治人的理念来实现人格成熟的过程,而人格成熟的过程是经过自我修养和领悟证明的过程,将会持续一生。在本文中,自我实现指的是人格成熟过程,这个过程由自我修养、自我觉悟、自我证明构成。

本文以西方哲学中的“自我”来分析许兰雪轩汉诗作品中的自我意识,并结合儒家意义上的自我实现的三个阶段,探究许兰雪轩在传统的儒家社会中达成了何种的自我实现,以及是如何达成自我实现的。通过这些分析,希望能让读者加深对自我意识与自我实现的理解,以及拓宽对许兰雪轩汉诗的解读。

一、许兰雪轩的人生经历

许兰雪轩出生于朝鲜中期的士大夫家庭。她生活在从燕山君到明宗,四大士祸、勋旧势力和士林势力之间的政治斗争、士林势力的朋党政治激化的混乱时期。性理学的价值体系开始扎根的朝鲜中期,社会氛围在社会或伦理上压制着女性。也就是说,女性的地位和价值随着“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家长式社会观的确立而被压制,甚至连个人习惯也受到限制,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许兰雪轩年幼时父亲仕途一帆风顺,有两个知书达理、博学上进的哥哥。在女性受压迫的朝鲜朝时代,许兰雪轩有幸出生于一个相对开明的家庭之中,所以她才有机会拜三唐诗人李达为师。她在八岁时就创作了《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这一优秀的作品。“兰雪轩”这一雅号取自拥有高贵品质的兰花和保持纯洁气质的白雪,这也可以看作是她对淡雅纯真品格的追求与自我意识的流露。

虽然许兰雪轩在汉诗创作方面拥有极高的天赋,但是她的一生并不顺意:不和谐的夫妻生活,与婆婆的矛盾,一双儿女的夭折,娘家的没落,父亲的去世,二哥的流放,弟弟的贬谪接连发生。面对社会对女性的束缚与现实生活的不幸,许兰雪轩没有放弃对自我的追求,将自己思而不得的情感、无处伸张的节气融入诗中,对不幸生活與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无声的呐喊与对抗。

二、许兰雪轩的自我意识及自我实现

本文认为的自我实现是由自我修养、自我觉悟、自我证明构成的人格成熟过程。许兰雪轩在出嫁之前与兄长共学诗书,给自己取“兰雪轩”这一雅号,既包含了兰花的高贵品质又兼得白雪的纯洁品格,体现出她对自身修养与品格的要求。对于她来说,受限于时代与身份,自我觉悟与自我证明不得不通过汉诗来表现。因此,许兰雪轩的自我实现可以说是她作为诗人的自我实现。

朝鲜时期儒教的制度规范深深地影响着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修己治人”的思想虽然以“修己”为始,其最终落脚点和目的则是“治人”,即强调发挥个人的社会价值,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与此同时,则弱化了对个人自我意识的察觉与关注。当时的社会实行“内外法”,规定了当时士大夫家族的女性可以接触的亲戚范围上限是叔舅辈,除此以外只能在深闺中生活;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教条,认为女性没有必要读书识字,只需要依靠丈夫和儿子,掌握家务本领,相夫教子。这些观念不仅限制了女性的活动范围与社会生活,还将女性视为附属品一般的存在,磨灭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使女性在社会中处于从属地位。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许兰雪轩作为士大夫家族的女眷,虽有幸能与兄长一同学字吟诗,但是脱离了原生家庭,她只能接受社会的压迫,遭受寻常女性都遭遇到的不公。尽管她的客观自我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和表现,但是她没有因此而自我放弃,将自己完全埋没在传统的教条之下,而是进行自我觉悟,将挫折和苦难升华为艺术,关注自身的内心感受,用细腻的笔触在诗中表现主观的自我,将自我意识书写出来,描绘了现实中自己所期盼却又达不到的事,表达出自己有所感而不可表现的情感。例如,在许兰雪轩的游仙诗中,她描绘了现实生活中求而不得的爱情,以及在现实中不被认可的才华与能力。

游仙词 12

香寒月冷野沉沉,

笑别娇妃脱玉簪。

更把金鞭指归路,

碧城西畔五云深。

在朝鲜时代,女性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会被认为是放荡而受到指责。由于丈夫在外流连,不能忠于家庭,许兰雪轩只好独守空闺,一直处于孤独的状态。对此,她用诗描述了这种情况,发泄了自身的孤独情感。虽然许兰雪轩在现实生活中不能畅快地表达心意,在诗中却可以吐露心声。

游仙词 24

新拜真官上玉都,

紫皇亲授九灵符。

归来桂树宫中宿,

白鹤闲眼太乙炉。

许兰雪轩在现实世界中因为女性身份的缘故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与志向,在这首诗中她充分地描绘了受到尊重与优待时的情景,特别是“紫皇亲授九灵符”这一句,玉皇大帝亲自下凡授予官职这一场景,与许兰雪轩现实生活中自己的社会待遇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既透露出她希望受到重视的强烈愿望,也反映出了她虽然满腹诗书却无人欣赏的惆怅现实。

感遇1

盈盈窗下兰,枝叶何芬芳。

西风一披拂,零落悲秋霜。

秀色纵凋悴,清香终不死。

感物伤我心,涕泪沾衣袂。

许兰雪轩将自己比作兰花,也曾枝繁叶茂,花香四溢,但是面对现实的挫折,她秀丽的外表不得不变得七零八落,憔悴枯槁,她也为此而落泪。但即使她的外形已经不复当年,她对自我品格的坚持“终不死”,这是她的自我表白,证明了她的立场,表达了对清雅高尚品格的坚定信仰。

遣兴1

梧桐生峄阳,几年傲寒阴。

幸遇稀代工,?取为鸣琴。

琴成弹一曲,举世无知音。

所以广陵散,终古声堙沉。

自我证明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人选择用行动来证明,而受限于现实的许兰雪轩不得不通过汉诗来进行。在这首汉诗中,许兰雪轩自诩为用材名贵的稀世古琴,但曲高和寡,无人欣赏—这正是对她本人一生的生动比喻。满腹的才华却成了丈夫疏远、婆媳矛盾的原因,让满怀希望的许兰雪轩经历了自尊心与失落感的碰撞冲击,只得郁郁寡欢,将才华与志向隐忍。这样的自我证明虽然与儒家意义上的自我证明在方式和手段上不同,但是作为自我实现的一个阶段,许兰雪轩以不再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美好来明志,印证了“穷则独善其身”的境遇。

受限于时代与身份的许兰雪轩,只能达成作为诗人的自我实现。同时,女性在当时社会中被“三从四德”等观念教条束缚,社会活动范围受到限制,个人的社会价值从属于男性,自我意识逐渐被有意无意地压制和磨灭。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许兰雪轩在客观自我上不得不被束缚压制,然而与大多数女子不同,她的主观自我仍存活于她的思想和汉诗中。她细密地感受自己的内心,在汉诗中释放主观自我,将自我觉悟写入汉诗,并用汉诗明志。在这点上,她与传统儒家意义的自我实现不太相同,是隐藏式的自我实现。

猜你喜欢
儒家人格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浅论孟子“浩然之气”与人格养成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与现代秩序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