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婧婷
儿时的我不懂爷爷,明明可以和奶奶一起留在城市,为何要一个人执拗地选择独居乡村。自爷爷因为行动不便搬离村子后,我们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了。终于今年有了机会,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
路过村口,行至田间,来到村子深处。远处一座座村屋,被绿树与青山环绕,如诗如画,倒是让我想起了孟浩然那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老房子,所有的物件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爷爷放在屋前的箩筐、锄头、扇车之类的工具已被岁月侵蚀,不见了原样。爷爷已九十有余,拄着拐杖,慢慢地走向扇车,用手轻抚着那些耕具。在这老屋旧院里,时间仿佛按下了暂停键,我的思绪不禁飘向了远方。
记忆倒退到儿时的某个周末。父亲带着我回乡下看望爷爷,老房子大门紧闭,我和父亲放下行李,转头就在旁边的菜地看到了爷爷。他一边忙碌,一边欣喜地告诉我们,白露刚过,天气凉快了,土地里的水汽上升,会有降雨,正是播种入冬蔬菜的最佳时节。看着那一大片已翻的土地,我佩服不已。爷爷又不知疲惫似的继续劳作着。播种完毕,爷爷站在菜地里,望着远方的田野,目光里满是期盼与希望,我感受到了他对土地深沉的厚爱。阳光下,油绿的树叶子发着光,湿润的土壤,青草的香气,袅袅的炊烟歌唱起一首田园牧歌。这辽阔的乡村大地上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
爷爷对乡村执着的偏爱,对土地的特殊情感,其实扎根于我们每一个国人的血脉深处。我曾满怀热泪地反复诵读艾青寫下的《我爱这土地》;我也执着于思考路遥在《人生》中塑造的主人公为什么要在结尾手捧黄土,发出肝肠寸断的呼唤。这伴着我们祖祖辈辈的土地,是我们人类永恒的家园。我们的民族之所以能得以发展,能够生生不息,是因为那是来自土地的恩赐。我们在这炙热的土地之上,书写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土地,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土地情怀,永不磨灭,只会在岁月的沉淀里更加真切与浓厚。不管这世界如何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本源,不能失去土地情怀。我们都是大地的儿女,是一方热土养育了我们。只有像爷爷和老一辈们那样脚踏实地、勤劳勇敢、沉稳坚实,恪守土地情怀,中华民族才可以“栉风沐雨秉初心,砥砺奋进续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