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民
教学楼走廊上的燕子窝少说也有五年了,今年孵出五只小燕子,比往年多出了两只。
小燕子用黄色的大嘴巴垫着巢沿围成一圈,它们躲在垛口后面不停地打哈欠,眯缝着双眼,你推我搡,一副慵懒的模样,似乎一直睡眠不足。
这么一个大家庭可辛苦了燕子夫妇,它俩没日没夜地为孩子找食吃,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它們不怕人,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它们在楼道里穿行,忽高忽低,忽左忽右,有时又会突然间来一个90度的大转弯,从一个窗口精准地弹出去。这个动作不知道要比滑冰运动员高明多少倍,这种高难度的转向也许只有这种小精灵才做得出来。
晚上,校园一片漆黑,只有廊灯还在亮着,燕子们的夜生活才算真正开始。蠓虫、蚊蝇趋光,都集中在廊灯附近,它们捕捉起来相对容易。燕子夫妇叼来虫子,离巢老远就发出了开饭的信息。孩子们闻声躁动、兴奋异常,都争失恐后地将嘴巴高高地举起来,五张填不满的大嘴就像五个灌不满的漏斗。
燕子夫妇的巢是孩子们的家,五个孩子已经拥挤不堪,它们更是无立足之地。小燕子出生之后,燕子夫妇似乎从来不曾在巢里睡过一个囫囵觉,累了也只是在廊道墙壁的应急灯上稍微休息一下。小燕子很讲卫生,在排便时它们会将屁股扭到巢外,就像用玩具手枪从屋顶往下滋水,所以它们的家总是干净的、温暖的,而地下却污迹斑斑。还好,学生们老早就在地下铺了一张报纸用来接受秽物,就像给小孩儿更换尿布一样。每天更换,轮流值班早已成了一种习惯。
从“黄口孺子”到展翅高飞大约需要二十多天时间。“大雁不过九月九,小燕不过三月三。”一年之中,它们真正停留在巢的时间也就两三个月而已。巢是用来抚育后代而不是用来居住的,它们平时对居住条件的要求简而随意—一根电线,一只灯架便可以栖身。燕子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小燕子每年一窝两窝,学生三年一届,真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届学生都记得走廊上的燕子窝,都记得给燕子更换“尿布”的日子。
信赖产生依赖,依赖得益于包容,包容产生和谐。只有消除唯我独尊的优越意识,才能构建万物和谐共生的喜乐局面。燕子的呢喃和孩子们的书声都是无比动人的乐曲。
和燕子相约于每年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