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敏灸联合拔罐治疗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22-02-13 13:20黄国民周星辰周毛生
微创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灸法颈椎病颈椎

黄国民 周星辰 周毛生 冯 齐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热敏灸科,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颈椎病会引起肩颈背僵硬疼痛、上肢无力、全身乏力等,甚至可诱发头晕、视物模糊等神经系统表现,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1]。西医治疗颈椎病多以抗炎止痛药物为主,但长期用药的副作用较多,易引起不良反应。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中医将颈椎病归为“痹证”范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本原因在于风寒、劳损、外伤等所致气血瘀滞、运行不畅。中医治疗颈椎病方法较多且安全有效,如拔罐、针灸、推拿等,受到众多患者的青睐[2]。拔罐具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祛风除湿等作用,能够暂时缓解局部酸痛及肌肉紧张感[3]。热敏灸是以中医学经络理论为指导,通过点燃的艾条悬灸热敏穴位,经热敏传导和经气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4]。本研究旨在探讨热敏灸联合拔罐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中医治疗颈椎病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于我院诊治的88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26~65(43.95±5.81)岁;病程8个月至5年,平均(1.85±0.46)年;BMI 19.20~30.50 (23.87±1.43)kg/m2;颈型颈椎病1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4例,脊髓型颈椎病7例,混合型颈椎病6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11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7~62(44.31±5.25)岁;病程6个月至4年,平均(1.93±0.51)年;BMI 18.80~30.90(24.16±1.29)kg/m2;颈型颈椎病1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6例,脊髓型颈椎病4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5例,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9例。两组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我院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实施(编号:k201816)。

1.2 诊断标准 颈椎病的西医诊断参照《第三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5]拟定:患者主诉头、肩、颈酸痛不适;颈部互动受限;颈椎前曲,旋转幅度变小,肌肉张力增加,有压痛点;颈旋试验呈阳性;颈椎X线检查提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CT/MRI检查提示颈椎间盘病变。中医诊断符合《中医临床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中颈痹风寒痹阻证辩证的标准:颈、肩窜痛麻木,活动不利;头有沉重感,倦怠乏力,恶风畏寒;舌淡苔少,脉弦紧。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无急性危重疾病;③年龄≥18岁;④近1周内未服用过镇痛类药物;⑤未接受过肩颈系统治疗。(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皮肤疾病或感染者;②合并重要脏器严重疾患者;③合并颈椎外病变所致肩颈疼痛者;④合并颈椎结核、高位脊髓压迫等疾病。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 (1)对照组给予拔罐治疗: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根据患者病变部位及肩背部压痛敏感部位,选取肩井、天柱、阿是、大椎、风池、夹脊等穴位,上肢疼痛者加曲池、合谷、天宗等穴,充分暴露上述穴位皮肤,根据患者肩颈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玻璃火罐,在拔罐处闪火罐10~15次,直至皮肤潮红,留罐5~10 min。隔日治疗1次,持续治疗10 d。留罐时密切观察罐内皮肤情况,发现患者出现异常不适、剧烈疼痛等情况时及时停止治疗,起罐后做好保暖措施,避免受凉。(2)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拔罐基础上加用热敏灸治疗:患者取坐位,选取颈部夹脊、肩颈部督脉、手足少阳经及足太阳经等部位进行热敏灸,用点燃的艾条探测上述部位的热敏点,在距离皮肤3 cm处施温和灸,询问患者感受,若患者出现扩热、透热、传热及酸麻胀痛等非热感反应,则确定为热敏点,详细记录热敏点位置,重复上述步骤,探查并标记所有热敏点腧穴。首先在热敏化强度最强的穴位采用回旋灸法施灸,在热敏点保持3 min,使局部气血温热;之后采用循经往返灸法保持2 min,准确定位热敏点,以雀啄灸法灸2 min;最后采用悬灸法维持30~40 min。依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和耐受程度调节施灸时间,以热敏灸感消失为宜,热敏灸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和周围皮肤变化,出现瘙痒、红肿等不适,立即停止。治疗1次/d,持续治疗10 d。

1.4.2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的临床效果。治愈:患者反射、肌力等症状恢复,颈椎疼痛感消失;显效:反射、肌力等症状有所好转,疼痛基本消失;有效:反射、感觉等体征部分恢复,但在工作劳累后仍会出现颈部轻度不适;无效: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对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价,包括项背肩臂痛、眩晕、痿3个部分,依照0分(无)、2分(轻)、4分(中)、6分(重)的标准评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症状越严重。(3)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采用VAS评分法[8]评估,即使用一条刻有0~10的直尺,0~10分别代表不同疼痛程度,患者在直尺上选择贴近自己疼痛感觉的刻度,数字越大评分越高,提示疼痛越剧烈。(4)颈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9]评估,该量表共包含9个条目,各条目对应0~4分,评分越高提示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越大。(5)颈椎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0 d后,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10]评定,该量表包含主观症状(18分)、临床体征(73分)、生产生活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9分)3个维度,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提示颈椎功能恢复情况越好。(6)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皮肤瘙痒、红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44)。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x±s,分)

2.3 疼痛程度和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N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NP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NPQ评分比较 (x±s,分)

2.4 颈椎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ASC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ASC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ASCS评分比较 (x±s,分)

组别n生产生活及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治疗前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43.60±0.846.85±0.72*41.87±5.7485.76±4.27*对照组443.82±0.755.18±1.46*43.45±6.2971.32±6.93*t值1.2966.8051.23111.767P值0.199<0.0010.222<0.001

2.5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3 讨 论

颈椎病是因颈部劳损、病理改变或骨质增生等,致使颈部神经、椎动脉等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导致的症候群,多呈慢性发病,患者可渐渐感到颈、肩、上肢疼痛麻木,以及头晕头痛、颈肩或上肢活动受限等。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干预颈椎病患者的疼痛问题成为目前重点关注的内容。颈椎病在中医学中属“颈痹”,病机在于气血亏损、肝肾不足,加之外邪入侵,致经络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故治疗应以疏通经络、驱寒除湿为原则[11]。

对于颈椎病,西医多采用抗炎止痛药物治疗,疗程较长,不良反应较多,且病情易反复。拔罐治疗通过多种拔罐手法对患者颈椎部进行刺激,可达到调理全身气血、激发经气的作用。热敏灸是对传统艾灸进行优化、改进而来的一种疗法。采用艾灸探查热敏腧穴,并进行温和悬灸,能够促使气血运行、血运畅通,从而达到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CASC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N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这提示,热敏灸与拔罐联合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其效果较单纯拔罐更佳,能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更好地缓解疼痛,尽快恢复颈椎正常功能,不良反应较少。阎宁等[12]的研究结果表明,将热敏灸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减轻患者的颈椎疼痛,促使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证实了热敏灸在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这可能是因为:采用拔罐治疗时,火罐对皮肤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拔罐时罐内的空气负压可使皮肤受到吸引,组织气体交换,利用火罐的温热效应,通过皮肤、神经末梢、毛细血管等,促使血液溢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间隙,达到驱寒除湿、祛瘀生新等作用。拔罐所取穴位中的肩井穴具有祛风清热、活络消肿等功效;天柱具有疏风通窍、通络止痛的功效;阿是穴是治病的最佳刺激点,可有效缓解痉挛、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大椎具有预防感冒、增强体质、强身健体的功效;风池具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等功效;夹脊具有调节脏腑、舒经活络的功效;曲池具有疏风解表、通经活络的功效;合谷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等作用;天宗可疏通经络,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体内的寒湿排出体外。对诸穴进行来回熨刮、拉伸,能够减少或消除病变对血管、神经的机械性压迫和刺激,促使气血运行更加通畅,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闪罐后皮肤局部潮红,留罐后灌口对皮肤和肌肉的持续刺激能够加快局部血液流通,增强新陈代谢与营养供给,从而增强组织的抗病能力,且罐口皮肤颜色加深,正是祛邪外出的表现[13]。但值得注意的是,热敏灸治疗以经络学为指导,治疗前需测试疾病的热敏点,根据患者对穴位敏感性的不同,采用艾灸探查热敏灸点,以明确患者疼痛对应的穴位和神经,并确认其对热敏灸是否敏感,使治疗更具针对性。确定热敏点位置后,首先采用回旋灸法使局部温度升高,通过艾热激发经络传感,温通经络,促进经气运行至病所,然后采用循经往返灸法使气血得行,激发经气传感反应,调节和促进脏腑经络气血,随后以雀啄灸法强化局部的热敏反应,最后用悬灸法维持温热刺激,使热能直达深层肌肉神经,缓解肌肉痉挛与疼痛[12]。中医学认为,气速至而速效,热敏灸通过透热、扩热、传热等作用,使经气快速抵达病所,并向病变部位源源不断地输送热量,可加快血液流动,减轻水肿对神经的压迫,提升肌肉的伸缩性,进而改善颈椎功能。热敏灸与拔罐联合应用,可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具有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等优点,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且能够进一步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促使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本研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受纳入样本量偏小、观察时间较短等因素的影响,未能突出热敏灸联合拔罐治疗的远期效果,在今后的研究中尚需增加样本量,并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研究,以深入探讨热敏灸联合拔罐治疗的远期效果,从而为颈椎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治疗。

综上所述,热敏灸联合拔罐治疗颈椎病的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促进颈椎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灸法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灸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游泳 赶走颈椎病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推拿配合热敷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