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有,魏 冉,曲秀武,闵延东,宁 静,党海涛
(1.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2.新疆农业大学MPA 教育中心,乌鲁木齐 830000)
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1],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3]。而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本,人类面临的许多环境与发展问题都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4]。土地利用过程,尤其是现代强度开发利用,导致出现景观生态格局、水环境变化和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的土地生态问题,进而引起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演化[5]。姚咏涵[6]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表现为经济功能与非经济功能,未对土地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给予应有的重视。许月卿等[7]研究发现生态功能区划是指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而进行的地理空间分区,在指导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区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伊犁河谷作为新疆北部绿洲重要的生态屏障,是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8]。新疆北部典型干旱半干旱绿洲区是重要的水源生态保护屏障[9];同时也是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新疆北部重要的社会经济发展区[10]。随着河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人地矛盾突出,粗放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导致河谷绿洲土地生态功能变化、生态环境结构不稳定,出现诸多土地生态问题[11,12],演变为“生态环境脆弱带”[13]。如何科学合理利用与保护伊犁河谷土地生态功能,将关系核心区发展的土地供给保障[14]。
农户行为对土地生态的功能演变起到决定性作用,构建农户视角下的土地生态功能演变的指标体系,科学确定基础性生态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基于农户视角研究区域土地生态功能变化,调查分析伊犁河谷土地生态功能演变,对中国西部绿洲区域土地生态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参考价值[15]。
伊犁河谷位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角[16],地处80°09′—84°56′E,42°14′—44°50′N。伊犁河谷东西长360 km,南北最宽处275 km,总面积为5.64 万km2,隶属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区域现辖8 县1 市,分别为伊宁市、伊宁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霍城县、巩留县、新源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和尼勒克县,以及兵团农四师和21 个团等单位[17]。
伊犁河谷地处新疆天山山脉西部,该地区地形复杂,整体地势东高西低,东、南、北三面环山,北面有西北—东南走向的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南有哈克他乌山和那拉提山;中部还有乌孙山、阿吾拉勒山等横亘,构成“三山夹两谷”的地貌轮廓,自东向西敞开为“U”形谷地,气候温和湿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4 ℃,年日照时数2 870 h,年降水量417.6 mm,山区年降水量达600 mm,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因雨量充沛被称为“中亚湿岛”和“塞外江南”[18]。
据《2017 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统计年鉴》可知,截至2016 年末,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山地面积为836.32 万hm2,丘 陵 面 积629.89 万hm2,平 原 面 积1 029.74 万hm2,沙漠面积204.39 万hm2。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面积为39.89 万hm2,未利用地面积为618.66 万hm2,农用地面积为2 033.46万hm2。自治州草地面积为1 584.92 万hm2,占农用地面积的77.94%,耕地面积为174.90 万hm2,占农用地面积的8.60%,园地和林地面积分别为4.47 万hm2和242.98 万hm2,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0.22% 和11.95%,水面面积为26.23 万hm2,占农用地面积的1.29%。
本文主要研究伊犁河谷农户行为对土地生态功能的影响。2020 年在伊犁河谷进行实地问卷调研,共计发放调查问卷300 份。与162 家附近农户进行访谈,排除12 户对家里相关数据不清楚、回答不完善的农户,共计收回线下问卷150 份。线上问卷选择调研地附近有代表性的村镇进行发放,排除线上作答时间少于180 s 的和与本课题无关人员作答的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30 份。线上+线下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80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3.33%。
本次调研《新疆伊犁河谷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保护及生态安全调查问卷》报告共有4 个部分,本研究选取其中一些问题进行研讨。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概况,主要包括伊犁河谷农户的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等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相关政策管控情况,包括是否对土地流转有监管、有关部门是否有宣传生态用地相关事项、是否有相关人员进行环保宣传等方面,分别设计了政府对土地政策管控的相关情况。第三部分为政策的了解情况,包括农户对当地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有关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从农户角度出发查看政策落实和农户接受程度。第四部分为农户对当前土地的认知,包括您认为目前土地开发程度如何、目前土地利用率如何、继续土地开垦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所在地区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如何,主要是了解当前农户对土地的态度。
调查农户的个人特征如表1 所示。从性别来看,男性占样本总量的47.50%,相应的女性占比较多,占样本总量的52.50%,男女比例差距不大,在线上调查中不能保证接受调查者性别比例平衡,但是也在能力范围内尽量控制,取样男女比例平均,接近1∶1,有利于后续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通过对农户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发现21~30 岁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占总样本的比例最高,达39.29%;其次是31~40岁,达33.93%;20 岁及以下、41~50 岁、51 岁及以上人员分别占7.50%、13.93%和5.35%。由此可见,数据大概以30 岁为中心呈正态分布。而文化程度分布则与年龄有一定关系,31~40 岁中青年中,大专及技校较多;20~30 岁青年群体里高中及本科较多;41岁以上人群则初中以下学历较多。农户整体身体健康状况相对良好,其中只有19 户家庭有一般和不好的健康状况,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些健康状况不好的几乎都为51 岁以上的老人,占样本总量的1.43%。说明此次问卷数据几乎各年龄段、各学历、各种健康状况都有涉及,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
表1 农户的个人特征
根据本研究特点,应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作为研究基础。而对于因变量为大于2 个且为有限个的模型,是多元Logistic 回归模型,模型的原假设是将因变量拆分为多个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模型中自变量的系数相等,仅常数项不等。二元Logistic 回归模型为:
式中,y是因变量,x是自变量,β0是常数,称为截距项;βi(i=1,2,…,m)是待估计参数,m则是影响概率的因素个数。
将取值水平概率设为K,将其中的第K类作为一个主类别,假设存在n个水平因变量且K1+K2+K3+K4+…+Kn-1+Kn=1,对m个自变量拟合n-1 个独立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如下:
式中,x是自变量影响因素,β0是常数项;βi(i=1,2,…,m)是待估计系数,m则是影响概率的因素个数[19]。
农户生态用地流转实际情况的意愿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综合以往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根据分析主题的特点将影响因素归为4 大类:①农户基本特征,包括年龄(X1)、性别(X2)、文化程度(X3)、家庭主要收入来源(X4);②相关政策管控情况,包括是否对土地流转有监管(X5)、有关部门是否有宣传生态用地相关事项(X6)、是否有相关人员进行环保宣传(X7);③政策的了解情况,包括您对当地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X8)、您对有关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X9);④对当前土地的认知,包括您认为目前土地开发程度如何(X10)、您认为目前土地利用率如何(X11)、您认为继续土地开垦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X12)、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如何(X13)。
因变量Y=1,表示参与过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如退耕还林还草);Y=2,表示没有参与过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或将生态用地转为其他用地;Y=3,表示参与过将生态用地转为其他用地。自变量的定义及统计描述如表2 所示。
表2 自变量的定义及统计描述
采用SPSS Statistics Data Document 21 软件进行数据输入与分析,选择分析-回归-多项Logistic 模块,置信区间选择95%,分别对不同环境农户的生态用地流转情况予以模拟,并确定相应影响因素。
3.1.1 Logistic 回归模型系数的拟合信息 表3 反
表3 模型拟合信息
映了模型的拟合信息。其中,先拟合不包括检验因素的Logistic 模型,得到-2 倍对数似然值为230.326,再将检验因素输入到模型中,得出P=0.000,显著水平P<0.05,模型是显著的,则零假设不成立,该多元Logistic 方程有意义,模型成立。
3.1.2 Logistic 回归模型系数的拟合优度 表4 反映了模型拟合优度。Pearson 模型拟合优度检验中,卡方=323.528,df=480,P=1.000>0.600,说明模型拟合优度较好,侧面证明模型有意义。
表4 模型拟合优度
3.1.3 Logistic 回归模型系数的伪R2表5 反映了模型伪R2,其数值越大越好。3 个值均大于0.500 且最大值为0.798,说明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原始变量的变化作出解释。
表5 模型伪R2结果
3.1.4 Logistic回归模型系数的似然比检验 若P小于0.05,则通过似然比检验,引入模型的13 个解释变量。由表6 可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否对土地流转有监管、是否有相关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您对当地土地流转政策的了解程度、您对有关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8 个自变量的P均小于0.05,说明这些影响因素对模型构成均有显著贡献。而有关部门是否有宣传生态用地相关事项、您认为目前土地开发程度如何、您认为目前土地利用率如何、您认为继续土地开垦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您认为您所在地区生态环境发展趋势如何5 个自变量的P均大于0.05,说明这些影响因素对因变量是否流转过生态用地没有显著影响。从模型结果来看,模型整体通过似然比检验,说明模型构建有意义。
表6 似然比检验
通过对数据的参数分析以及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可知,只有文化程度、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否对土地流转有监管、是否有相关人员进行环保宣传、您对有关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5 个问题通过了参数分析表的检验,对这5 个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结果如表7 所示。
表7 参数估计
3.2.1 文化程度与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会影响生态用地的流转 对于变量X3,在文化程度上,高中与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对比,P=0.011,B=4.453,Exp(B)=85.912;P小于0.05,说明该选项具有统计意义,对因变量变化有显著影响;且回归系数为正,说明文化程度为高中的农户比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农户更倾向于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且前者是后者的85.912 倍。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文化程度为高中或大专、年龄在40 岁以下的农户,都十分向往到城市打工,认为在城市打工比在家种地好,可以挣更多钱,过更优质的生活。加之近几年,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政策补助资金较高,大多数劳动力会选择放弃自己家土地外出到大城市打工。
对于变量X4,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的与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非农业的对比,P=0.000,B=-11.227;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兼业以农业为主与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非农业的对比,P=0.002,B=-9.362;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兼业以非农为主与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非农业的对比,P=0.016,B=-7.210。P均小于0.05,说明3 个变量均具有统计意义,对因变量变化有显著影响;且回归系数均为负,表明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兼业以农业为主和兼业以非农为主的家庭与是否选择流转生态用地呈负相关关系,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为非农业的农户更倾向于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其次是兼业以非农为主的家庭,之后是兼业以农业为主的家庭,最后为纯农业家庭。这也印证上文所述,除了土地收入之外还有其他收入的家庭,对于务农收入在其家庭收入所占的地位正在逐渐弱化,他们不会过分依赖土地收入,因此流出土地意愿更加强烈,土地的选择和收入的灵活性更加多元化。而家庭主要收入为农业的农户,他们的选择单一,若将土地流转为生态用地,他们将没有任何收入,所以他们不愿意参加土地流转,甚至希望将生态用地转为土地,为自己增加收入。
3.2.2 相关政策管控情况会影响生态用地的流转对于变量X5,选择对土地流转有监管的P=0.001,B=4.738,Exp(B)=114.258,P小于0.05,说明该选项具有统计意义,对因变量变化有显著影响;且回归系数为正,是否对土地流转有监管中选择有监管的与选择没有监管的2 个选项相比,选择对土地流转有监管的农户更倾向于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而很少出现将生态用地转为其他用地的情况,且选择对土地流转有监管的农户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的可能性是选择没有监管农户的114.258 倍。选择对土地流转部分有监管的P=0.041,B=2.192,Exp(B)=8.950,P小于0.05,这个选项也具有统计意义,且回归系数也为正,说明选择土地流转有部分监管的与没有监管的相比,对土地流转有部分监管更倾向于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而较少选择将生态用地转为其他用地,且选择有部分土地流转监管的农户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的可能性是选择没有监管农户的8.950 倍。综上所述,加强土地监管力度,强化执法手段,要从严管上下狠功夫。加大对各级政府当年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违法用地执法监察,将违法行为的发现率、制止率列为考核地方政府的重要指标,严把土地流转闸门,严格审批手续。这也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对于变量X7,是否有相关人员进行环保宣传,选择有过的P=0.024,B=3.130,Exp(B)=22.864,说明是否有相关人员进行环保宣传这一选项中选择有过的比选择没有的更倾向于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且前者选择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是后者的22.864 倍。综上所述,应加强对农户进行环保的知识讲解与宣传,全方位、多层次地引导和教育农户普及环保观念,增强农户的环保意识,选择环保行为。通过宣传教育,让农户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户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3 政策的了解情况会影响生态用地的流转对于变量X9,您对有关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了解程度,选择了解的农户P=0.013,B=5.138,Exp(B)=170.445,P小于0.05,说明该选项具有统计意义,对因变量变化有显著影响;且回归系数为正,说明了解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是否流转过生态用地呈正相关关系,且了解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非常不了解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相比,了解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而较少选择将生态用地转为其他用地。了解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农户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的可能性是非常不了解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农户的170.445 倍。综上所述,乡村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关乎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而乡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则是重中之重,要将政策落实到位,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宣传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加强农户的环保责任意识。
本研究通过对伊犁河谷进行实地问卷调查,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 回归模型对伊犁河谷的农户流转生态用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农户文化程度、相关政策和政策了解程度等因素对生态用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文化程度是高中的与文化程度是本科及以上人群相比,更倾向于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②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非农业的与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兼业以农业为主、兼业以非农为主的相比,更倾向于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③土地流转有监管与部分监管的比没有监管的更倾向于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④在是否有相关人员进行环保宣传这一选项中,选择有过的比选择没有的更倾向于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⑤了解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与非常不了解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相比,了解土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人更倾向于选择将其他用地转为生态用地。
中共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被提升到战略高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生态文明发展理念成为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理念与新动能。伊犁是新疆最大的绿洲,也是新疆的生态屏障,保护好伊犁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不仅关系到伊犁的发展,也关系到全疆的发展[20,21]。要建立伊犁河谷的生态环境屏障,使绿洲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拓宽农户收入来源,农户如果不摆脱对土地的高度依赖,要实现收入的突破性增长是不现实的,当农户的主要收入不再单纯依赖于土地,不仅可以加快土地流转,而且有利于非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加大土地流转监管力度,通过政府和社会组织引导、规范流转行为和方式,切实堵住土地流转监管漏洞,真正使土地流转步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扎实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各乡镇街道对村级土地流转进行监管,跟踪问效,确保无破坏生态用地情况,健全机制和机构,建好土地流转台账规范管理,让农户真正获益;③组织相关人员对农户进行环保宣传,开展环保普及教育,广泛宣传环保科学知识,进一步提升农户的环保意识,用典型案例说明破坏生态用地的危害,引导农户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调动农户保护生态用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农户行动起来,自觉地维护、建设良好的生态用地,才能依靠绿水青山打造金山银山;④对农户进行相关政策普及,向群众宣传、普及国土相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农户树立科学发展和环保法制观念,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按照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定发展规划,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绿洲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