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秀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7)
雷蒙德·钱德勒的《长眠不醒》打破了西方侦探小说的“桎梏”,宣告了硬汉侦探小说的崛起。以往学者对《长眠不醒》中硬汉形象的探究和摸索屡见不鲜,然而对其叙事方式与叙事特色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深入地、全面地探究《长眠不醒》的叙事策略及悬疑效果,可以丰富对《长眠不醒》小说的研究维度,提高国内对硬汉侦探小说的关注程度。
钱德勒是世界侦探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是村上春树、加缪、艾略特等文学大师所膜拜的小说家,是美国侦探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他一生共创作七部长篇侦探小说与数十部短篇小说,被誉为美国硬汉派侦探小说的灵魂,代表着硬汉派书写哲学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他也是美国推理小说协会票选150年侦探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他所塑造的侦探马洛被评为最具时代性、代表性的侦探形象。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演员以能够扮演马洛为荣,其中以鲍嘉所扮演的侦探马洛最为成功。
雷蒙德·钱德勒出生于1888年的美国芝加哥,从小便跟随母亲来到英国,虽然他有志成为作家,但母亲却执意让他当公务员,后来在海军服役时他立志成为撰稿人,但屡屡失败〔1〕。1912年钱德勒回到美国定居,从事过多种类型的工作,甚至还参加过英国皇家空军和加拿大陆军。1924年他与帕西卡结婚,但没过多久他又陷入了失业的泥淖,苦于生计,他开始阅读廉价杂志,模仿知名作家创作,经过多次修改和尝试后,他的侦探小说得以发表,之后他创作出诸多长篇和短篇侦探小说。1938年他的《长眠不醒》出版,虽然部分评论者认为该小说过于堕落和暴力,但更多的观点认为一位硬汉流派的作家已经诞生。钱德勒也因此名声大噪,并于1943年进军好莱坞,成为当时名声斐然的电影编剧〔2〕。
《长眠不醒》讲述了一对古怪的姐妹和一个古怪的父亲,侦探马洛面对这样的家庭,显得无所适从。富有而老迈的将军邀请马洛寻找他的女婿,但他的女儿却竭力阻挠马洛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妹妹甚至爬到马洛的床上,企图与马洛发生关系,而姐姐则为马洛奉献了自己的双唇。马洛在侦破案件的过程中,只想找到有价值的线索和信息,却不料遇到流氓、混混、同性恋等各类角色,他只能和他们打交道,用手枪、拳头及语言来获取他所想得到的消息。此时自己的情人卡门忽然插入了此事,凶杀案也不断发生,让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很多线索都指向了失踪的大女婿,但马洛认为真相远远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
由于钱德勒的从军经历,导致他的小说主角永远都拥有硬汉风格,《长眠不醒》也是如此,小说因为拥有了“硬汉主角”,让叙事过程更具紧张感和惊悚性。
《长眠不醒》属于侦探小说,所以其分析重点并非角色和主题,而是叙事。通过情节推进和编织,让小说的主题、人物得到升华和丰富,表现出了钱德勒所独有的现实主义思想。在叙事技巧运用上,小说通过非线性叙事营造了悬念感,并将连环叙事、倒叙、外聚焦等非线性叙事技巧作为悬念效果实现的载体,让小说叙事拥有丰富的趣味性。在倒叙的应用上。作者直接将小说最引人注目的部分迁移到小说叙事前端,让读者直接知道事件或矛盾点结局,进而对事件发展过程产生好奇〔3〕。在外聚焦层面上,作者多次切换了叙事视角,将视角从马洛变为流氓、混混或者其他配角。通过视角切换,让读者难以了解到主角所获取的重要信息,进而形成悬念和悬疑。连环叙事又称多线叙事,即通过多个角色在相同时间内的行动推动故事发展。不同角色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角色目标的实现,因此会产生鲜明的悬念感。
在叙事时间的层面上,叙事时间能够影响故事的叙事节奏,让故事拥有紧张、跌宕起伏的张力。《长眠不醒》的叙事时间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即: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相等、叙事时间小于故事时间、叙事时间大于故事时间。在马洛来到将军一家前,小说的叙事时间要明显小于故事时间,很多有关故事背景的叙述都被压缩。而当马洛见到将军一家人并与其女儿接触时,小说的叙事时间等于故事时间。但当真相或惊险动作场面出现后,叙事时间又会大于故事时间,譬如马洛在调查线索时,或者被黑衣人袭击时,叙事时间便被延长,故事的紧张感得到升华〔4〕。这样小说的节奏便愈加紧凑,内容也更加地吸引人。而案件线索也能层层推进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氛围与风格塑造上,小说与传统侦探小说拥有很大的不同,能够通过设置反派的方式,让马洛所采取的行为有别于其他传统侦探角色。譬如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大侦探夏洛特福尔摩斯所面对的敌人,都是绅士或者普通的城市居民,所采取的行为仅限于询问和收集蛛丝马迹。然而在《长眠不醒》中,作者将敌对角色设置为黑帮混混、流氓及同性恋,这样马洛就不能通过传统的、常规的手段解决案件,只能采用暴力、威胁等手段获得自己所想要的信息。有时主人公马洛还会面对惊险刺激的爆炸场面,追逐场面及打斗场面〔5〕。这样《长眠不醒》的叙事风格便会极具“动态”和硬汉风格。在环境风格的叙事上,根据故事情节设置的需要,将美国黑帮、社会阴暗面深入地融入案件的侦破中,主角在接触黑帮或者社会阴暗面时,会进入潮湿的街道、昏暗的酒吧及破旧的木屋,这样小说便笼罩了一层昏暗的、黑色的色彩。这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让故事叙事与小说主题相契合,让小说拥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特点。
在叙事空白技巧的应用中,《长眠不醒》将多个小说角色作为叙事重点,通过角色视角的交错,让小说拥有多重的叙事结构和悬念效果。譬如在马洛接触大女儿后,便开始寻找失踪女婿的线索或下落。此时,大女儿的叙事内容便分为“台前”和“幕后”两部分。在“台前”,大女儿与马洛的对白、交谈便是故事的叙事重心。而当马洛与其他角色交流或互动时,大女儿自己的日常行动或者隐秘行动,便会形成“幕后”故事。又比如行凶过程与尸体被发现,可以理解为“幕后”和“台前”两部分〔6〕。钱德勒通过准确把握,多个角色的“台前”和“幕后”,让故事充满紧张感和悬疑感。
钱德勒不仅是杰出的侦探小说作家,同时也是著名的、伟大的电影编剧,为好莱坞打造了诸多震撼心灵的“黑色电影”,他与华尔德合作的侦探电影《双倍赔偿》被誉为美国黑色电影的“顶级教科书”。在20世纪40年代,他有多部侦探小说被搬上屏幕,并与罗伯特、华尔德、希区柯克多次合作。之所以钱德勒的小说能够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是因为他的叙事张力、画面感与好莱坞电影风格相契合。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小说所拥有的叙事特色。
首先是画面感与紧凑性。小说叙事拥有较高的自由性,使其将人物的内心独白和背景故事充分、全面、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电影叙事则需要通过画面组合的方式,将有限的信息展示出来。因此要想将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需要做大范围的改动。不仅需要删除内心独白、议论部分的内容,还需要补充情节,让所有的情节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且拥有承上启下的特点。《长眠不醒》的叙事风格与传统电影叙事手法非常相似,拥有较强的画面感。读者能够在小说阅读的过程中,将小说所描绘的情景映射在自己的脑海中,将自己代入小说角色中。但光有画面感,《长眠不醒》还难以被好莱坞相中,还需要小说拥有高度的节奏性和张力,情节张弛有度,高潮要激烈,并且高潮数量、大小应与影视文学作品相契合。通过通读《长眠不醒》可以发现,小说情节和情节的联系较为紧密,即便是铺垫性情节,也拥有较高的矛盾性。譬如马洛和小女儿接触时,小女儿想方设法地色诱马洛。
其次是硬汉做派与场面描写。部分评论家认为,小说中的马洛是作者本人的映射,因为作者钱德勒早年曾当过兵,而马洛行事作风与军人相似。虽然这种说法或者论断有待考究,但主角马洛的硬汉形象确实与其他侦探形象有所不同,他对待罪犯绝不心慈手软,经常通过暴力获取线索。而这种侦查方式,又被后世诸多的影视作品所借鉴,例如《蝙蝠侠·侠影之谜》《大侦探福尔摩斯》《我,机器人》等。因此可以说,通过强硬的手段,获取探案线索是《长眠不醒》的基本特色。在叙事过程中,作者通常是运用主角的硬汉做派推动情节的发展,无一例外,以此让整部小说蕴含着浓厚的硬汉风格。而在场面描写上,由于小说的侦探形象是硬汉,因此解决问题的手段往往是采用暴力。所以美国当时所有惊险小说的动作场面,都可以无缝衔接在小说叙事的过程中。这样,读者在阅读《长眠不醒》时,便会有种阅读“惊险小说”的既视感。
最后是悬念重生。悬念重生是侦探小说最为突出的叙事特点。然而钱德勒的《长眠不醒》却与传统侦探小说拥有鲜明的差异性。传统的侦探小说是通过案件、凶手来实现悬念效果,而《长眠不醒》的悬念制造手法却不限于此,他能通过对叙事策略的灵活应用,让小说拥有悬念和张力。譬如在“外聚焦”手法的应用下,马洛获取了什么信息,便会让人心生悬疑;而在多重视角的切换中,故事重要信息被多次巧妙地隐藏起来,使读者对信息充满疑惑和好奇。当然,倒叙、插叙等手法的应用使读者更会急迫地想知道故事背后的真相。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长眠不醒》最大的叙事特色就是充满悬念,很多叙事技巧都是为悬念而服务的。当然也有部分叙事技巧是服务于故事人物,譬如铺垫、伏笔及矛盾冲突等。但由于这些技巧和叙事策略与其他小说的差异性不够明显,因此不做详细的探究。此外在空间创设上,作者能够运用简短的细节描写将叙事空间,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丰富了读者的感官体验。
《长眠不醒》的成功取决于其独特的叙事技巧、策略,也正因为钱德勒运用了多种的叙事技巧,让小说拥有了独特的叙事特征。因此在探究与分析小说的过程中,需要转变传统小说分析的思路,从叙事策略、技巧及特色等角度分析《长眠不醒》所拥有的思想魅力和人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