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交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优化研究*

2022-02-13 20:1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7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交通

宋 伟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沈阳 110000)

截止至2019年,国务院对于国家职业教育提出了“1+X”证书制度,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具时代特色的方案。而从另一层面上看,这种培养模式更具开放性和全面性特点,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交通类高职院校要在遵循“交通强国”政策意旨以及《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基础上,以“1+X”证书制度为引领,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可有效提升交通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新时代交通高等职业教育向更高水平、更具特色的方向发展[1]。

一、当前交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专业定位缺乏个性化

我国交通事业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对职业院校专业定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新时代交通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特色不凸显,有些受普通教育的影响而倾向学科性,有些是单一的技术培养,课程结构设计与社会岗位联系缺少紧密性和机动性,仍以批量生产为主,忽略学情差异化和个性化的规划与安排,这种泛泛性的专业定位造成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分散和肤浅,也导致学生学而不精和对专业兴趣缺失。

2.人才培养创新表面化

当前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处在巨大变革中,行业企业发展在快速更新,为促进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逐渐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体制机制和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等育人模式,但在推行实施上存在表面化现象,难以贯彻落实到实际人才培养过程中,导致行业、企业、岗位中不断更新的需求难以迅速被吸收到职业教育教学中[2]。

3.参与培养主体单一化

交通类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规范的育才工程,需要行业企业等多方力量介入,并参与共同建设。但受利益冲突和长效机制不完善的影响,导致交通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主体仍是以学校为主的单一、单向主体形式,虽然持续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行业企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不高,校企之间的合作不够持久、深入,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发挥的主体作用仍然有限[3]。

二、交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优化必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转变培养理念势在必行。

1.职业教育类型重要地位的确定

十三届全国人大党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于2022年4月20日表决通过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并于2022年5月1日实施。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这意味着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的提升,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院校培养的学生享有平等的机会。国家大力塑造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类型教育的社会共识,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持续内涵式高质量的发展。

2.交通强国建设的使命

面对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行业快速转型发展等多重要求,交通行业企业岗位对人才提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具有较强专业性、严谨的实践动手能力、高职业素养以及严格的劳动纪律等综合能力,这其中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发展,还包含有职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的渗透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此为国家培养出综合能力过硬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交通强国战略的实现提供人才支撑[4]。

3.职业院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需求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时期,需要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并能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因此,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式高质量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职业院校进一步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更加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的教育特色,以示职业教育人才的特点及优势。

三、“1+X”证书制度对人才培养优化的价值

面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当下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各种重要战略部署油然而生,在这种环境下,经济产业面临着结构优化以及结构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同时,我国社会的用人需求在发生转变,对于高级技术型人才的数量以及人才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而“1+X”证书制度的出现,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建设提供更为全面、灵活和多元的改革思变可能性和创新发展空间。

1.精准定位培养目标

新时代的职业教育不再是以遵循单一“一技之长”为人才培养目标,还肩负着实现个体与职业岗位结合,并可持续和全面发展的重要职能。“1+X”证书制度可将教育界的学历证书和社会界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融合起来,以实现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的统一为实施目的。“1+X”证书制度的推行也再次明确和强调了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2.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以及社会评价组织在职业教育中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也要联合企业以及社会评价组织,制定出相应的标准以及质量考核评价模式。“1+X”证书制度通过引入社会评价组织,激发和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动力,引导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发展,因此,“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促进了高职院校与社会产业之间的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创新。

3.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考核与人才培养相应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内容、教学过程的融合与衔接,实现了学历与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习成果之间相互认可和转换,为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创造了机制和条件,也为构建国家资历框架制度提供了有效的支撑和输送了高标准的资历类型[5]。

四、交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优化实施路径

交通类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且需要系统规范地教学与管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应具有综合职业性的体现。交通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优化建设通过以“1+X”证书制度为引领,统筹各界教育资源,深入开展 “三教”改革、产教融合,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积极有效地推进学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融通,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1.深化“三教”改革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目的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知识水平、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进一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1+X”证书制度实施为契机深化“三教”改革是提升交通类高职院校教育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实施途径。

首先,规范专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要素,而标准又是质量的保障,以“1+X”证书制度为指导,以“边改边建、边建边用、边用边改”为实施原则完善、修订教学标准体系,同时,还要保持教学规范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张力与平衡。交通类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主要涉及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和质量保障等方面,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衔接融合,能够同频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师、教材、教法改革。“1+X”证书制度的执行需要专业教师不仅具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行业企业的岗位职业技能,方可实现培养学生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培训。因此,双师型教师是确保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及能力的保障者,是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通的主导者。对标交通职业技能领域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实施教材等教学资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形成完整的交通类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方案,体现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无缝对接企业生产实际和行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应模拟企业岗位工作流程进行课堂创新,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方法,以情景化、项目式、模块化等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增强学生毕业后就业适应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引入,为当下交通类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指导,确保培养的科学性以及有效性。其次,增强教师、教材及教法的联动性。“三教”分别是教学的主体、载体、导体,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肩负着同等的重任。“三教”改革要作为一个整体协同推进,均衡发展的教师、教材、教法,在教育过程中表现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教师与教材相适应、教师与教法相契合、教材与教法相匹配的良性循环改革动力机制。

2.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对保证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产教之间信息保持对称至关重要。通过实施“1+X”证书制度,强化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以及优势互补的状态,让企业和学校之间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要开展产教融合活动。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主动对接相关企业,更要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以及产业的发展,使其相互适应,及时得到社会市场需求标准信息,明晰社会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和培养规格,推行面向企业岗位真实生产工作环境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教学模式,将学校的课堂模拟实际生产工作环境、课程教材变为项目工单或任务书、教学内容变为工作任务或问题解决,全面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过程与实际生产过程、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的纵向融合。总而言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交通类高职教育改革和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施途径。

3.优化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教师既要具有理论知识传授的能力,又要具备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是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客观要求。一是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严格把关教师人才的引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从企业、社会一线岗位或国家技能大赛获奖中引入有丰富实践经验、高素质、高标准的人才;二是借助“1+X”证书试点申报,引导教师参与社会培训评级组织开展的“1+X”证书制度师资培训及考评员的考核,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方面的专业理论、技术技能实践能力和教学及培训水平;三是以“1+X”证书制度为契机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积极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产学研训”等机构的建立,为教师到企业一线岗位实战经验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将名师讲学、交流研讨等教研活动开展常态化,拓展教师教学思路和创新能力。四是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省、国家等各级别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过参与备赛、比赛过程等提高教师教学标准及理论、实践等综合能力。

4.完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评价事关交通类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方向,是教育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随着高职院校开放办学,以往单一评价主体的质量评价观已无法满足新时代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和诉求。因此,构建系统化、类型化、高质化、科学化的综合性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是发展新时代交通类高职院校教育的必备要素。

第一,建立多方教育评价主体。教育评价主体应该是具有一定的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利益相关性、能够实际参加教育评价活动的人或组织,是目的评价的发起者、任务执行的督导者。参与职业教育评价的主体分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内部和外部,内部是由学校管理部门、师生等异质性主体构成,外部是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主体构成,参与职业教育评价的不同主体代表着不同的期望和立场,评价是对事物所产生价值的判断,教育评价表达的是需求主体对教育的满意度。因此多方主体评价的建立可以引领交通类高职院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质量保障。

第二,促进各主体间关系的建构。在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中,政府、学校、企业、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其他相关者均属于教育评价活动的主体,他们承担社会角色义务,在履行职责时对社会又有期待程度,所以,在不同的评价环境下,评价主体又均可作为评价对象,教育评价主体与评价对象是可相互转化的关系。因此,协调、平衡好主体间的关系,促进形成一个全面的、多元的且优势互补的良好评价生态系统,能够客观有效地反映人才培养制定和实施的质量。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交通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繁忙的交通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收录证书
小小交通劝导员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