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转型研究
——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

2022-02-13 19:45张宇姝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2期
关键词:应用型转型人才

张宇姝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 404100)

一、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育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快速发展,我国音乐表演领域涌现了大批音乐专业人才。但从近年来的就业数据看,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失业率高的问题越发凸显,有逐年加剧的趋势,为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各项办学活动带来诸多制约,成为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与音乐表演领域的焦点。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在为社会输送基层音乐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培养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对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实际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性太差

传统的音乐教育大量依赖大学生音乐教材,但是大部分音乐类教材只更新到新中国成立的部分,21 世纪的新潮的、流行的音乐基本很少介绍,教材的内容比较缺乏新意,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太过注重教材的程序化流程化,老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而新式音乐由很多部分组成。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单一,渗透融合性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差。

(二)深化人才培养方面力度不足

传统的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存在课程设置不系统、课时不规范等问题。首先,课程设置方面,音乐类专业课程有限,音乐鉴赏、音乐史、基本乐理、舞台表演等选修课较多,但如舞台表演、合唱与指挥、形态与舞蹈等专业性较强的艺术类课程有所欠缺。其次,课时规范方面,除少数专业性较强的艺术类课程是连续几学期教学外,大多数选修课存在仅开课一学期,学生只能浅尝辄止,无法实现深入学习的情况。

(三)教学硬件落后,我们设施设备也需要和市场接轨

设施设备是学生做好实践的基础武器,21 世纪流行音乐以电声表现为主流的方向,80%的流行音乐表现都承载在电子设备产品之上,如果没有舞台、灯光、音响、原创作品、服装等相关的配套设备,本专业无疑是纸上谈兵。

(四)人才的供给缺口

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师资大多数是音乐专业院校毕业的硕士或博士,存在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的同时,层次上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统领学科发展的人才。且音乐表演专业整体师资队伍偏向于音乐理论教学,但音乐表演专业是一个重实践教学的专业,其在音乐实践方面的教师有所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浮出水面。

二、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转型的重要性

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下,整体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地方高校义不容辞地肩负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的重任。在当前全国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浪潮下,为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音乐人才,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也应规范专业实践系统,积极做好转型工作,其转型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首先,在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地方高校的特色正在于其“地方性”,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的专业人才,服务于地方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办学的基本定位。因此,地方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只有做好转型工作才能够有效处理当前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弊端,不断促进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提升,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力促进学生转型,使学生能够逐渐成长为地方发展所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其次,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转型发展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聚焦于提升学生综合技能和实践能力,符合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填鸭式教学为主导,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被视为两个相对孤立的个体,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被长期忽视,虽然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有所掌握,但是在艺术创新与实践能力提升方面十分欠缺。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通过转型发展,可以有机地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将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真正地实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由此,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其在艺术实践、表现、创新等方面的情感体验,并且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技能,促进学生尽快成长为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多元应用复合型人才,全面推动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发展与进步。

三、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转型的探索

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转型成为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开展教育活动的必然发展趋势。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有关精神,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表演专业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优势与特色,从特色教学理念和特色教学两方面积极探索,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产教融合、条件建设、质量保障、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实践。

(一)音乐表演专业特色教学理念的探索

在当前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现实背景下,各专业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教学理念,引导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因此,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特色教学理念的构建,第一,应明确本专业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此为目标重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第二,应树立大胆改革创新的理念,通过社会调查、学生问卷等方式,关注本专业的人才需求趋势,与领域内专家共同研讨,在长期探索、反复实践、不断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表演专业“以音乐审美为统领、艺术实践为手段、舞台表演为目的”的专业特点,我校(重庆师范大学)确立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音乐表演专业中以流行音乐方向为显著表现:急需实战模拟场地的“实验剧场”。流行音乐是具有时尚型和代表性的,学生对时尚和前沿的东西接受度是最高的,所以在“实验剧场”中学生们可以得到迈入社会前的充分锻炼和充分的展现,在学习和运用过程中也可以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同时也可作为音乐的一个文化传播点,当“实验剧场”运作成熟时,“社会市场”在需要音乐表演方面时,能第一时间想到这里,比如《星光大道》《中国好声音》等栏目组在当地建立选拔点时,“实验剧场”既可以承接、承办下相关活动,为栏目组也提供了方便,也无形之中为本校音乐表演专业做宣传,从而达到了“双赢”的效应。

(二)音乐表演专业特色教学的探索

第一,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然存在,社会市场紧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市场的要求。结合当下大学生就业情况及实际市场需求,使流行音乐专业学生通过3—6 年本科阶段学习,基于传统音乐课程的学习之外,部分方向(流行音乐)的学生还需能熟练地掌握音乐编创制作软件、舞台表演、舞台电声设备的运用以及舞台妆等实用性知识,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课程比例可达到30%以上,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方向的权利。综合全面的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在今后,使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体现出针对性、实际性和有效性。

第二,优化师资人才供给。从“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加强,不一味传统地追求引进高职称高学历的师资,新增师资多源于行业高水平技术带头人,具有多年从业工作经历的专业人员为专任教师,同时也要增强提高已有专业教师实践的能力,多了解市场的需求性,及时的实践工作中新问题、随之思考问题,使所有的专业教师都具备实战工作经历,在教学过程中能多角度指导学生处理一些突发性、专业性问题,更加体现出应用型教学特征。

第三,建立音乐表演专业和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建立流行音乐专业和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实现教产融合,比如,与企业、旅游景点等各种单位的合作,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知识,首先对合作单位的需求、特殊性文化的艺术提炼,并有效、准确、充分地创造、表现,既能解决企业的文化传承、宣传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又给予学生社会实践性机会。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全程参与工作中,实际体会专业知识如何有效地运用其中和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的方式,充分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第四,强化课程体系改革。从条件建设方面,实训实习必须纳入专业课程体系,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紧密结合、有机衔接,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基于流行音乐专业的教学特殊性,对设施设备的配备是有一定要求的,从表演性来讲具有真看、真听、真感觉的基础特性,为了给学生创造这样的实战感觉,需具备一个1000 平方米左右的实验剧场,剧场内应有相应的音响、灯光、观众席等模拟现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体会表演者的现场感受、对表演中设备的运用、操作人员角色的多种转换,充分感知到实际表演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创编时作品时,怎样才能更好运用实施设备的功能为表现作品做服务,以及在表演现场如何同他人协作的工作方式,这样将对学生未来走向市场做更好的铺垫。

第五,提升质量保障。关于质量的保障性来讲,我们已有长期建立的流行音乐方向的合作单位如重庆迷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彭水娇阿依艺术团、大渡口区文化馆等多家单位。关于师资,我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已有师资均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属于“双师双能型”教师,成为此专业坚强的后盾。

结语

目前,党中央部署的高校的改革与转型为我国各地方高校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指明了方向。地方高校教育转型发展,将大力地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本研究在对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育存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高、人才供给低下、教学设施设备落后等问题。在当前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发展的现实背景下,为满足当代社会对可以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技能和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发展,重庆师范大学音乐表演专业从专业特色理念及专业特色教学两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发现地方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转型应从建立专业特色的教育理念、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优化师资人才供给、建立音乐表演专业和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强化课程体系改革、提升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此激发学生创造力并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凸显教学价值,促进人才转型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型、综合型、创新型的一线音乐人才,以推动地方音乐表演专业向多元应用技术型专业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转型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转型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