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筱
(徐州市桃园路小学 江苏徐州 221000)
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1],规定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内容。新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程晓堂、赵思奇,2016)[2]。由此可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着力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即努力提高其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新颖性、批判性等。
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板块之一,阅读能力更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四大语言能力中最为重视的一个能力。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阅读的故事文本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节生动,情感鲜活,逻辑清晰,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拓展文化视野等方面,阅读教学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应善于有效使用故事教学。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为了抓住教育认识改革的契机,在反思整个教育环境和自己教学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必须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教师对教材、课程、教法的理解和使用,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然而,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多数小学英语教师还只是停留在理论认知的层面,也能对此表示认同,但在实践层面,多数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不能把实际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常战地。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好思维品质的理念、发展好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好学生的综合素养,成为当今英语课程改革的一大任务。
本文将具体结合绘本故事“When I feel scared”的几个教学环节,阐述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初步思考。“When I feel scared”选自美国情绪绘本系列丛书,图书描述了孩子经常发生的八种情绪,比如害怕、难过、喜欢自己、嫉妒、生气、关心别人、想念、担心等,用彩图和易懂的故事展现出各种情绪的表现特征及相对应的处理方式,使孩子形象掌握调理自己情绪的可行办法。该故事集语言教学与情感教育于一体,是提供思维训练的理想素材。笔者选用其中“害怕”的情绪绘本作具体阐述。针对绘本难度,本次教学在六年级展开,“When I feel scared”原文需要经过处理来更加适应六年级学情,经笔者改编后,文本内容如下:
Sometimes I feel scared.I feel scared when there's a big,loud noise or when I have a bad dream or when my mother goes away.When I think I could get hurt,I feel scared.Sometimes I just feel scared and I don't know why!
When I feel scared,I cry.I want to run away or hide.I want someone to hold me.I want to stop feeling scared! When I feel scared,I can do some things to feel better.I can tell someone that I'm scared.I can ask to be held.I can cuddle with someone,with my blanket or stuffed animal,get in a cozy place,or look at my favorite book.
Sometimes feeling scared keeps me safe.Other times I don't need to be scared.We can look under the bed to see what's there.I can learn that the dark can be nice.I can pet a friendly dog when its own says I can.I see that when my mother goes away,she comes back again.When I feel scared,I can talk about it.I can have someone hold me.I can cuddle with my blanket or toy or find a cozy place.I can find out that some things aren't really scary.
When I feel scared,I know what to do!
笔者在选择阅读材料时,既忠于原版故事,又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改编,使其更加适合本校学情。这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现了创造性教学。我们知道,学科是有它的育人价值的,那么如何从故事教学中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呢?首先,该课题是与消极情绪相关的,如“scared,sad,angry,tired”等情绪,学生在生活中容易对这些情绪产生逃避的心理,所以笔者设计的教学目标之一,便是让学生通过思考和分享,运用新授句型“When I feel...I can...”表述行为方式,调整情绪,为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奠定基础。目标设立后,笔者紧紧围绕主题,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从教师引导直至完全放手来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良好的开端就体现在导入环节。教师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本课的宗旨,那么在导入环节也要紧紧围绕思维能力展开。因此,教师设置了以下三个问题作为“Free-talk”的话题:
1.What shouldn't you do to stay safe?
2.Do you feel scared in the darkness?
3.If you are home alone,do you feel scared? What can you do?
我国英语教学一直未解决好语言输出的问题,而教学中没有创设有效的学用情境是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差的重要原因。要优化学生的语言输出,就要在教学中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3]。以上设置的三个问题是学生能在生活中真正体验到的,每个学生都有独自在家的经验,都有身处黑暗中的经历,问题的提出能启发学生自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进行思维互动,能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当思维结合实际,才能碰撞出真正的语言应用。相比以上三个问题,如果设置以下两个问题,则明显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甚至学生只有通过空想、猜测才能回答,从而导致他们厌烦和痛苦:
1.Do you feel scared in an earthquake?
2.If you are in a fire,do you feel scared? What can you do?
火灾和地震的场景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是来自新闻报道,他们的害怕也只是缘于公共常识,学生的在这方面的经历仅仅是学校的消防演练和防震演练,这与真实场景相去甚远。所以,这样的问题导入是无法激发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的,学生只能教条式地作答。学生只有根据对真实情境的了解,根据对自己经历的回忆与思考,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伴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初步发展,才能使他们的思维品质逐步得到发展。
思维品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培养直观思维能力为主,如比较能力,分析能力,联想能力,理解能力等,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应主要培养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推理能力等[4]。笔者所选的绘本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所以应重点关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推理等能力,而不应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阅读文字的能力和读图的能力。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绘本的内涵,开发学生的多元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导入环节顺利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假设自己是故事中的小熊,去体验小熊害怕的情绪,体验小熊如何调节情绪,加深学生对故事语义内涵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划分段落,总结概括各段落的主旨,让学生学会处理长文本。该绘本最大的特点是情绪性较强,所以教师要善于渲染情绪,通过声调的变化、表情的感染、动作的配合,把学生被自然而然地带入到害怕的情绪,从而激发他们的身心进入正确的情境,在整个害怕、紧张、有序又不失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碰撞出精彩的师生对话、小组合作、语段输出。
关于师生对话,体现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思考。如,
T:Little bear,when do you feel scared?(教师注意“scared”的语气)
S1: I feel scared when there's a big,loud noise.
S2: I feel scared when I have a bad dream.
S3: I feel scared when my mother goes away.
关于小组合作,体现在突破重难点句型和语义时的互助阅读。如,
T: Little bear,what can you do when you feel scared?
Ss: When I feel scared,I can...
该问题涉及整个文本的核心内容,应该让学生小组合作,给予充分的讨论交流时间,鼓励学生在表达意见时灵活运用语言,在理解的基础上表现出对文本的灵活处理。
此外,教师还基于文本的情感教育内容,挖掘故事情节中的转折点、留白点和隐含点,利用故事情节发展设问导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析、推理、思考的过程,在深层理解绘本故事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思维品质。如,在理解文章的最后一个段落时,教师设计问题:“At last,does the little bear make any progress? Why? ”要求学生综合整个文本内容进行阐述,最终形成思维结构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把碎片化的文本再次整合,全面把握绘本的内涵,实现内涵的有效突破,最终完成整体的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不应仅局限于对文本的剖析和对内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将本次习得的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思维方式进行内化吸收、整合利用,在教师的深入引导下,把分散的、个别的、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系统的、整体的、能顺利提取的认知结构;从语言能力的各个方面击破,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演化成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但是,在最后的文本深化环节,教师要注意把握好课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宜把层次提高到学生不可企及的地步,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完成教师的任务。从而使学生在一种自主、自信、体验成功的氛围下自然而然地实现内容的提升、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
所以,该绘本故事讲完后,教师自然而然地引入更多的负面情绪:伤心、烦恼、生气、疲惫等,让学生选择其一,运用句型“When I feel...I can...”说一说自己在生活实际中是如何调节这些负面情绪的呢?鼓励学生多表达、多倾听、多补充,尽可能多的进行课堂输出,为后续的写的训练积累语言素材。课堂结尾,教师让学生写简短的词卡布置教室海报,写一写自己处理情绪的方法贴在“情绪墙”上,使课堂再次表现出生动、活泼、自由的氛围。最后,教师布置的作业也与之呼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做法或者在本堂课中其他同学分享的方法,选择其中一个情绪,写一写如何进行情绪调节,从而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语段输出链。
综上,笔者通过具体的绘本教学实践,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了初步的感悟。利用真实情境的创设,有效导入故事文本;在师生对话、小组合作、榜样示范中,有效突破故事内涵;在把握好课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前提下,自然深化故事文本。在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中,语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应紧密联系两者,语言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都不应偏离任何一方。
在英语教学中,虽然多数教师也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但是方式单一,忽视了真实情境的创设,忽视了老师本身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是把对学生的要求说出来,没有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活用教材,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方式对文本进行解构和再构;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整体教学、自然深化等活动,善于与学生对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