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融合视域下肇庆市老年人健康促进的路径研究

2022-02-13 14:10黄倩胡敏方倩倩郜健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33期
关键词:体医肇庆市处方

黄倩 胡敏 方倩倩 郜健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肇庆 526000)

2022 年2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指出党中央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规定,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14%时,就表示社会处于老龄化状态,达到20%以上就是超级老龄社会。第七次人口普查之后,我国老龄人口达到13.5%,2022 年老年人人口达到14.1%,中国在短短二十年时间进入老龄化社会,而美国、欧洲等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我国近年来新生儿的出生率逐年下降,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超出预期,专家认为,2020 年到2050 年是老龄化社会的加速期,会从14%增加到20%,最终逐步增加到30%,未来中国面对的不是中国老龄化高峰,而是中国老龄化高原,并且会持续到本世纪末,我国的经济、医疗、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体医融合的概念最早由2013年的中国第十二届全国政协会议体育组成员提出,体医融合实质是体育学科提供手段和方法,医学学科提供思路和路径,用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将常见的体育运动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1]。2022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老年人体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开展老年人体医融合的研究与探索。体医融合是推动中国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体育不仅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还能在老年人慢性病中发挥治疗和康复特殊作用。根据肇庆市统计局公布,2021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肇庆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到67.5 万人,占全市人口比重16.41%,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有48.58 万人,占11.81%。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3.50%,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提高了2.73%。因此,对肇庆市体医融合促进老年人健康进行研究,能够结合现实情况对未来的老龄人事业进行前瞻性的预判和总体规划,明确发展路径,提前为应对老龄化峰值采取积极的措施。

1 肇庆市老年人体医融合服务发展现状

1.1 政策指导

2016年,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肇庆市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工作实施方案》。2020年12 月,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2022 年1 月,肇庆市卫生健康局、民政局等部门印发了《肇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试点(第一批)工作方案的通知》。2022年3月,肇庆市人民政府发布的《肇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中提到,促进老年人健身活动开展,充分发挥老年人体协、老年人骑游协会的作用,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运动项目和赛事活动,建立体育、民政和医疗的联动机制,探索老年人体医养融合发展模式。提供适老化的健身器械,设置专属健身空间,提供健身活动项目指导和慢性病干预等健身服务。

1.2 医疗卫生服务

肇庆市目前已建成15 个老年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配备高科技医疗设备,可以进行血压、心电、血糖、心跳等查询功能,还可以进行家庭医生连线,通过视频手段询问运动处方、保健等问题,也能通过智能机器人了解自身的中医体质类型,获得专业的保健意见。同时,在肇庆市中医院设立了医养结合区,集养老托老、老年护理、医疗康复、老年养生等为一体,通过医养结合的养老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老人的养老及就医问题。2022 年,肇庆市开展了第一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养结合试点,分别在高要区白土中心卫生院、四会市江谷镇中心卫生院、广宁县江屯镇中心卫生院、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卫生院4家基层医疗机构展开试点工作。

1.3 体育公共服务

截至2021 年1 月,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3m2,已初步形成了以公共场馆为核心、社区体育公园和晨晚练健身活动区为点、星湖绿道与登山步(栈)道为线的“15分钟健身生活圈”。全市各级各类体育场地11810 个,面积为1151.8 万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3m2。现有公共大型体育场馆27 个,社区体育公园112个,乡镇农民健身工程92个,社会足球场69个。体育场、体育馆免费、低收费向市民开放,为市民健身提供有效保障。肇庆市围绕星湖旅游景区借山造景、扩湖建园,打造了150个城市公园,让主城区老年人实现了出门300m内有休闲绿地或公园。296个社区已建成116个社区体育公园,城市社区已实现“15分钟健身生活圈”目标,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率达100%。2020 年,建成全国首个面向老年群体,具有养老综合服务功能的长者公园——肇庆长者公园。

肇庆在全民健身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全民健身指导工作,通过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科学健身讲座和志愿服务等活动。2016 年至今,共为健身群众出具科学健身运动处方累计达27249例,开展科学健身讲座132 次,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276 次,为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奠定了科学基础。

2 体医融合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现实困境

2.1 老年人体医融合健康观淡薄

据调查统计显示,肇庆市有87.9%的老年人认为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能够起到保健或是辅助治疗慢性疾病的作用,但有58.4%的老年人在身体出现疾病时,会寄予更多希望在医疗手段上面,认为吃药品比体育锻炼的效果更快更好,殊不知在药品解决身体病状表现的同时,需要通过体育手段改变导致身体出现疾病的根本原因,体育手段能够起到有效干预疾病的作用。究其原因,还是老年人的体医融合的意识比较淡薄,老年人还是抱着有病治病的思想,而未病先预防或是体育锻炼可以干预一些疾病的理念不够深入人心。

2.2 体医部门之间耦合性不强

体医的融合归根结底是将体育、医疗两个体系进行链接,这中间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并非在理想概念层面上就能完成二者的融合。例如,专业人员不懂各领域专业知识,在最基础的实施层面就无法顺利开展;双方系统的利益均遭受冲突,影响横向的有效耦合。对肇庆市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以及医院体医融合部门进行调查发现,医疗部门有着重治轻防,治疗与预防、康复相分离,轻视运动干预的现象。而体育部门体育指导人员主要是以运动技术的传授为主,大部分人员缺乏相应的医学专业知识,因此不能针对老年人或具有慢性病的人群,根据其身体机能水平、健康状况、服药剂量而进行有效合理的指导,无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练习时间与强度等,这使得老年人的运动参与面临着运动风险。政府部门没有清晰的顶层设计,没有制定系统的体医融合理念、政策资源和服务模式,导致体育与医疗部门之间存在耦合性不强的问题。

2.3 专业人员供需不平衡

社区专业人员配置不足,虽然体医融合的理念在我国实行已有十年之久,但还存在缺乏体育与医务专业人员的现象,虽然社区会进行健康讲座或邀请名医进行义诊,但仍没有办法做到科学性、系统性、持续性地为老年人服务。社区组织并指导老年人正确、健康活动的次数也偏少,大多数老人还是自行锻炼或与同伴交流锻炼,因而许多老年人都选择健步走这个项目,经过沟通交流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并不清楚其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是否能够达到标准。研究表明,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一周宜运动3~5次,每次30min中低强度有氧运动,并且需要配合每周1 次轻力量训练。通过调查发现涉及力量训练的老年人只占到3.2%,远低于患有慢性病的人数。因此,老年人体育锻炼中普遍存在非科学性,这不利于老年人群形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和长期有效的体育锻炼方式。

2.4 运动处方不普及

根据对肇庆市315 位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患有糖尿病、支气管炎、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人占到48.6%。药物的治疗干预效果往往是有限的,缺少运动干预等手段,仅靠药物治疗很难控制慢性病,可见慢性病的防治在老年群体中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患者知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多数老人只是进行普通的体育锻炼,没有针对自身情况的需要进行运动。医生对患者一般只进行运动处方的开具,至于后期患者的执行情况以及根据患者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等程序少有涉及,这导致运动处方没有达到精准化和个性化。运动处方与普通的体育锻炼和一般的治疗方法不同,运动处方有很强的针对性,有明确的目的,是有选择、有控制的运动疗法[2]。在开具运动处方之前要对锻炼者或病人进行系统测试,这样才能获得制定运动处方所需的全面资料,运动处方应严格按照测试、制定、执行、反馈4 个阶段来进行。运动处方是促进体医融合发展的关键桥梁,能将医师与运动指导人员、医疗机构与健身机构连接在一起,发挥出1+1>2 的作用。只有将老年人特殊群体的运动处方精准个性化,才有利于发挥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5 心理健康涉及较少

近年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成为健康新标准。在社区的走访调查中发现,社区宣传的健康知识讲座大多更偏重生理方面,关乎心理方向的极少。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外在的社会角色和自身的心理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这使得老年人极容易产生孤独、痴呆、抑郁以及焦虑等心理问题,对健康极为不利。有调查显示,我国有高达85%的老年人存在心理问题,更有27%的老年人患有明显的心理疾病[3]。但老年人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比例却很低,在我国老年自杀者中,有精神障碍者占60.3%,其中仅不到1/4 的自杀者在生前曾因心理问题寻求过专业帮助[4]。老年人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将不利于积极老龄化的普及,也将影响实现健康中国的战略方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能够帮助老年群体调整心态,积极迎接现有生活的方式,同时能够帮助和鼓励老年群体扩展自我价值,达到社会再适应。

3 体医融合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实践路径

3.1 宏观层面——政府主导

3.1.1 建立协同机制,统筹体医融合机构

结合体育与医疗融合的现实发展,推动二者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维度层面的融合进程[5],同时在政策机制层面需要指导解决技术规范政策、服务体系政策、活动开展政策、行政管理政策、产业发展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财政支持政策、激励补偿政策等问题[6]。

目前,肇庆市涉及落地举措的纲要指导性政策文本甚少,体医融合上存在概念模糊、项目抽象的问题,要坚持政府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体医系统的协同机制及统筹体医系统的权威机构,在体医融合上除了做到了有启动、有协调之外,还应有监督、有决策,权威机构需统筹协调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问题,明确职责、范畴、任务,在横向上加强交流并规划好体医融合系统,使两个领域形成固定的合作形式和内容,同时其他各部门上下联动,前后耦合,左右协同,从而构建长期、有效的体医融合机制。

3.1.2 健全相关政策及保障体系

完善体医融合的相关政策及健康促进法规。例如,将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和运动处方监测的费用纳入医保范畴,建立体医融合事故保险基金制度,拟定激励、补偿、绩效薪酬机制,建立多元政策评价标准体系等,以便于实现体医一体化共生。

3.1.3 深耕运动处方库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并通过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等[7]。整合肇庆市民的体质测试数据、医疗健康体检数据、运动干预数据,建立健全肇庆特色调用的运动处方库,为开具运动处方的治疗室或门诊,提供个性化和数据的支持。

3.1.4 创新硬软件平台

建立一站式多功能体医融合平台,将医学手段上的对疾病的诊断、合理用药及体育手段上的健康信息筛查、医学检查、运动风险评估、体适能测试、评价等建设在同一平台上。其次,可以打造“互联网+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智能化平台[8],通过建设“体医融合+互联网”服务平台,积极开展远程化会诊与健康管理,完善体医融合服务信息和指导系统,提高体医融合健康服务水平。或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体医融合服务中的信息共享,为体医融合提供深度融合和精准服务的条件。

3.2 中观层面——社会协同

3.2.1 整合开发体医融合资源

搭建政府或社区与学校、企业合作的平台,充分利用肇庆市现有资源,面向各大中小学体育老师、健身工作人员等,组建老年人服务团队,为肇庆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提供专业的指导。同时,加大对现有医学从业人员的运动评估、运动处方和运动实践指导培训,对现有体育从业人员进行医学、康复学的指导培训。其次,可以将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与广东理工学院、肇庆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进行联合办学,开展设置体医融合特色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加强体教、医教协同,以培养既懂体又能医的复合型人才,建立体医融合研究团队,创新平台等。最后,以社区为单位,鼓励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参与社区运动健康服务中心的管理和服务。只有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同时还能发挥榜样作用,带动其他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宣传体医融合理念,才能构建社会多方参与、后备人才充足的体医融合服务体系。

3.2.2 强化主体认同

观念认知障碍是影响多元主体协同发展体医融合边限和深度的关键因素。利用有影响力的媒体、自媒体等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利用建设体医融合文化环境、营造体医融合舆论氛围等手段来强化群众主体的意识。首先,社区要多宣传有关体医融合的内容,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及好处,倡导老年人加强主动锻炼,进行前端健康预防,推广运动是低成本、高成效的良药理念。同时,鼓励健康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老年人正常的社会功能,鼓励积极老龄化。其次,社区可树立用体医融合的手段治疗慢性疾病的“治疗之星”或坚持体育锻炼的“运动之星”为典范,为老年人树立正面榜样,以此来影响老年人积极锻炼的主观意识。最后,老年人体育运动协会及有关体育部门多举办老年人体育赛事,通过以赛促动的方式来提升和增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兴趣。

3.3 微观层面——主体参与

3.3.1 提高个人认识,达成家庭共识

要想实现体医融合的普及,离不开体医部门、社区、家庭、个人4 个主体的参与,政府以及社会能做的是铺好体医融合的路,而是否走上道,要最终回归到个人这个主体的选择上,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因此老年人需要将体育锻炼付诸行动。其实不仅仅是老人的思想需要转变,家庭成员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成员相互之间应形成积极锻炼的共识,在家庭当中营造出体医融合的氛围,才能使老年人群从以治病为中心的思想,转变为预防、诊治、运动康复等健康管理思想。

3.3.2 专业人员树立人文精神

医学人员和体育服务人员应树立崇高的人文精神,将利益驱使转向社会责任,把需要服务对象的健康利益置于首位,不为名利、不计得失,为其选择尽可能高效、优质的治疗方案,而不是从利益出发,忽悠被服务人员,过度地通过医疗手段进行治疗或通过体育手段进行干预。

4 结语

随着体医融合的进程在我国不断被推进和发展,呈现出多元协同创新、融合共生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高要求、高挑战的发展趋势。该文分析了肇庆市体医融合影响老年人健康促进的现实困境,从政府领导、社会协同、个人参与3 个主体出发,分析总结了体医融合的实践路径。宏观层面政府需要建立协同机制、统筹体医融合机构,健全相关政策及保障体系,深耕运动处方库,创新硬软件平台,中观层面社会协助整合开发体医融合资源,强化主体认同,微观层面形成个人意识和家庭共识,树立专业人员人文精神,才能实现体医融合资源对老年人的健康促进。体医融合是实现健康身体、健康环境、健康经济、健康社会的关键,也是最终实现健康中国的关键。

猜你喜欢
体医肇庆市处方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星科学校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幸福街道中心小学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南丰镇中心小学
人间处方
解决因病致贫 大小“处方”共用
肇庆市排舞运动的推广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