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研究·
“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重构研究
张远帆, 陆国君(1.1)
一流本科英语专业基础课程时代特色思考
李香玲(1.8)
类型学视角下违实标记的句法和语义特征
隋 钰(1.13)
国外具身认知研究动态的CiteSpace分析
王维芬, 邓 宇(1.20)
二语写作句法复杂度研究综述(2010~2020)
刘 辉, 孙 旻(1.28)
冲突话语协商结果的分类
张结根(2.1)
词汇注释及任务投入量对英语词汇附带学习的协同效应研究
王 建, 凌 丽(2.6)
融合与创新:大数据战略下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进展——第二届构式语法研究高层论坛会议综述
俞 琳, 杨朝军(2.16)
意象隐喻理论演进——经典与传承
孙 毅, 胡洪江(3.1)
墓碑亲属类称谓语的意义变迁与身份认同——对北京某公墓的考察
殷成竹(3.13)
体认社会参照点对《理水》反讽艺术的解构
张义芬(3.21)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语用能力文献计量分析
罗 顺(3.30)
“3·15”危机语境下中国企业在道歉声明中的身份建构研究
刘曦霞(3.40)
近十年来国内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述评
万 般, 肖良元(3.48)
非人称构式的界定
杨朝军(4.1)
英语词重音和焦点重音声学表征实验对比分析
郭 嘉, 崔思涵, 王佳璇(4.8)
网络流行语“XX人”结构的认知机制研究
刘立立, 唐燕玲(4.17)
“一带一路”视域下菲律宾国内英语帝国主义研究
曾 杰, 杨 甜(4.24)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社会语言学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分析
刘倩云, 焦 丹(4.30)
话语标记语的中介语语用学研究:回顾、现状与展望
董芳源(4.38)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域下的语言学研究——《什么是生态语言学》述评
艾 斌(4.44)
·文学研究·
维多利亚时期文人的铁路焦虑
高晓玲, 袁 洋(1.33)
威廉·戈尔丁讽喻式人物美学探析
王叶娜(1.40)
美学现代性的悖反和机器的具身化——哈特·克兰作品中对现代机器的美学表现问题刍议
陈毅栋(1.46)
《院长》中的学院政治与公共性书写
王菊丽(2.22)
从提喻到交错配列: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修辞运作
陈怀凯(2.28)
跨国转向研究视域下的美国文学教学
綦 亮(2.35)
论奥斯卡·王尔德社会喜剧中浪荡子的性别身份建构
江雨斯(2.41)
成为观看者的女性——高树信子《拥抱光的朋友》论
王天然(2.50)
从“做事”到“做人”:戈尔丁小说中的“人之境况”
肖 霞(3.56)
钟表与父权帝国规训——《达洛卫夫人》的物质文化解读
王思雨(3.62)
肯尼亚白人移民身份嬗变背后的帝国兴衰——麦克戈耶《归乡》的双重叙事进程
杨建玫(4.48)
人、动物和石头:默多克《绿衣骑士》中的他者伦理
刘蕾蕾(4.54)
《雨王亨德森》中的世界主义思想
宁 东(4.60)
创造与被创造的羁绊:《弗兰肯斯坦》中权力的流转
许 婧(4.66)
论尤里·洛特曼结构符号学的关系性
王 如(4.72)
·翻译研究·
从主体与客体看翻译暴力——以《文心雕龙》宇文所安英译本为例
胡作友, 刘梦杰(1.54)
基于底本的《西厢记》翻译研究与中外英译考察
刘立胜, 孙浩然(1.62)
中国童话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1880~2019)
区沛仪(1.73)
明清西学东渐合译形态生成与嬗变的社会学研究
江治刚, 庞晨晨(1.80)
《红楼梦》“忌妒”情感隐转喻及其翻译研究
陈俊洁(1.88)
汉译语篇组构衔接强调问题——汉译语文研究之一
黄忠廉, 杨 丽(2.57)
政治口译中译员的“隐身”与“显身”——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口译员对比研究为例
付琳纳, 孙 晨, 毛延生(2.63)
婚姻的“走向”——一项基于库博中文独立语料库分析工具的《西风》翻译研究
胡晨飞(2.72)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少数民族典籍的日译——以《阿诗玛》西胁隆夫日译本为例
刘 岩, 韩婉茵(2.80)
文化空缺视域下《红楼梦》回目的俄译研究——以帕纳秀克1995年译本为中心
丁 梁(2.86)
文化学派翻译权力的认识原则再探
袁斌业(3.69)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唐卡》为例
王建国, 徐婉晴, 洛桑曲珍(3.76)
敦煌变文口头诗学翻译研究
李亚棋(3.83)
基于中庸现代经典诠释的倪豪士《史记》英译研究——以第八卷为例
郭畅畅(3.91)
网络翻译书评视域下路遥《人生》英译本的接受研究
冯正斌, 唐 雪(4.80)
情感隐喻的跨语言转换——3种莎译本“愤怒”隐喻翻译研究
陈 洁(4.87)
美国汉学家杜润德汉学研究与译介的三重维度
郑梦怀, 朱振武(4.95)
·书刊述评·
《历时构式语法中的节点和网络》评介
严敏芬, 华锦泽(1.96)
《二语习得和双语中的眼动追踪:研究综述与方法指导》评介
王 震, 李 驰(1.100)
翻译伦理研究面面观——《劳特利奇翻译与伦理手册》评介
冯全功(2.94)
数字人文技术赋能文学翻译——《文学风格翻译中的计算机应用:挑战与机遇》述评
朱 玉(2.99)
从“演化”走向“整合”——《构造语言——演化、习得及加工的整合》述评
郭 嘉, 王 爽, 陈 宏(3.97)
多模态认知语用学新发展——介评《视觉与多模态交际:运用关联原则》
韩艳方(3.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