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

2022-02-13 09:17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叶 凯

(集美大学 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大数据技术,不仅迎合了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教育需求和教育供给的精准匹配,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可行性

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鼓励运用大数据技术来开展教育改革工作,引导高校通过集成与整合数据资源的方式来制定科学的教育决策,有效共享教育数据资源,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一)迎合大学生网络化思想及行为

当前,网络已经同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获取大学生的社交习惯和娱乐消费等信息,以此来掌握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行为规律以及思想状况[1]。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运算和分析,并根据大学生的网络化思想和行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二)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征相吻合

反馈及时、海量性、动态化以及处理高效性是大数据技术的关键特征,这些特征为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奠定了基础,可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多层次和多角度地落实教学活动,这就与大数据技术的海量性特点相吻合,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2]。此外,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逐渐多样化,强调要结合大学生的需要和特点来实施个性化教学,而大数据技术的动态化与关联广泛特征就满足了这一教学特点,即能够运用大数据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渗透思想教育知识。

(三)加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多元文化思潮极易对思辨能力差的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降低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加快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融合,可以使教师更加全面地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规律,明确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及方法,有效地调整思政教育策略,并优化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确化,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应用大数据技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存在一些问题,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一)思政教师大数据治理意识薄弱

当前,思政教师普遍没有形成良好的大数据意识,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理论来开展教学工作,这不利于思政教育精准化变革的实施。在缺乏良好大数据治理意识的同时,思政教师教学方式也不够多元化,无法客观与全面地评估大学生的学习成果,未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导致思政教育效率不高[3]。

(二)缺少大数据平台的可靠支撑

在实践过程中,多数高校并未构建思政教育大数据平台,不能很好地搜集、分析和运用相关数据信息,也没有找到大数据技术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切入点,这阻碍了思政教育的创新和发展。缺少大数据平台的支持,思政教师不了解大学生的相关信息,不能及时掌握思政教育资源和讯息,会使思政教育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降低思政教学效率[4]。

(三)数据无法实现有效互通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评价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当下多数高校的数据信息管理部门独立性较强,思政教师不能有效地共享数据信息,无法从各个方面综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状况,影响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四)安全保障机制有待健全

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变革离不开大数据技术,而大数据技术在应用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并且部分高校缺乏针对性的安全保障机制,极易引发安全风险。由于高校未制定安全保障机制,在对思政教育大数据平台进行管理时无据可依,无法及时对突发问题进行应对,这很可能会诱发数据信息被盗取以及泄露等问题,从而极大影响思政教育数据的安全性。

三、大数据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的路径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有效促进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充分把握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从教学师资团队、教学平台以及数据信息安全等多角度入手,探索应用大数据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的具体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一)提升思政教师的大数据治理意识

高校应更新思政教育理念,积极培育思政教师的大数据思维和意识,思政教师要具备数据分析和数据搜集的能力,能利用大数据技术解决问题,能够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彰显大数据技术的价值。面向思政教师,高校可以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和实训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思政教师学习数据治理知识,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师的大数据技能,打造出一支专业能力较强且综合素质较高的思政教育团队[5]。同时,思政教师也要逐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借助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特点以及学习习惯等进行分析,深入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规律,明确教育资源的关联性,结合大学生实际,实现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供需平衡。在思政教学团队的支持下,稳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效率。

(二)构建思政教育大数据平台

为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的有效推进,高校迫切需要构建大数据平台。首先,高校应在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中整合思政教材、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以及精品网络课程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还要融入有关思政教育发展历程、思政教育现状、大学生思政教学情况和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等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这些资源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并按照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保存,方便师生快速找到所需要的资料信息[6]。在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上开展数据信息搜集工作时,要兼顾思政教师、大学生和辅导员3个主体的需求,全面搜集思政教育数据信息。在利用平台数据信息的过程中,高校要配备专项技术人才给予思政教师有针对性的技术辅导和帮助,使思政教师能够科学有效地运用大数据平台,凝炼教学资源并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通过更加科学的方式传授思政教育知识,进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对数据运用及管理渠道进行融合

高校还需要积极融合数据运用以及数据管理渠道,提高思政教学评价的精准性,使大数据技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动力来源。第一,高校应对大数据环境下多元融合理念进行宣传和推广,数据信息管理部门要秉承数据共享的理念,遵循融合发展的原则,高效化地管理和利用各项数据,并进一步拓展数据应用渠道,使思政教师能够便利地获取数据信息,实现对思政教育效果的精准化评价。第二,高校要培育出具有良好的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既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学能力,还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数据,使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更加便利化和精确化[7]。第三,高校应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教育评价方式进行创新,明确教育评价的具体策略。对此,高校应引入海量数据信息和相关学科知识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模型,保证教学评价结果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工作时,高校也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软件的作用,从思政课堂教学考勤、课程参与和考试等多个角度入手,开展全过程性评价,以此来保障思政教育评价质量。

(四)制定健全的大数据安全机制

在依托大数据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工作时,高校应健全与完善大数据安全机制。一方面,要积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统筹规划和设计大数据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专业技术人员要承担起自身肩负的职责,对数据库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大数据平台的稳定运行,并及时对数据资源开展安全监测工作,制定出科学的防范机制,有效规避安全问题,更加规范化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数据信息;另一方面,要根据大数据技术以及数据信息平台的应用制定相关的指导制度,对思政教师和大学生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及法律意识,确保师生合理并安全地运用大数据技术及平台。为了避免因数据信息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不良影响,高校还要制定风险应对机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数据信息泄露和大数据平台漏洞等问题,提升思政教育大数据平台的安全性,确保思政教育精准化变革的有序开展。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动态性、复杂化和开放化的特点,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大数据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汇总与整合,使大数据技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改革的内在驱动力,彰显大数据的实践价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